全国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93025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57KB
全国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全国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
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外表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
业哲学家;
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假设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
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
?
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
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
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
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
《庄子》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
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言一旦到达了目的,就该忘掉。
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
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
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
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
暗示才耐人寻味。
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
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
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6.以下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7.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方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开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
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表达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8.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复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表达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工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
“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
“好骑乘不?
”曰:
“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
”叔父用此何为?
颇曾看不?
”湛笑曰:
”体中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
”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
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
既还,浑问济:
”何以暂行累日?
济曰:
”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
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
”何如我?
“济曰:
”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
”卿家痴叔死未?
“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
”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
”谁比?
」济曰:
”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
”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
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
”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
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
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
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
评价
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部说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唯父昶异焉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浑日:
“何如我?
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
卿家痴叔死未
A.
B.
C.
D
11.以下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应酬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分〕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没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參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15.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
〔庄周《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8〕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德尔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班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式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味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饱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造势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变过时,杨梅花开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欣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
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
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
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
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6.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衬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表达“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
五、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2019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
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
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
①联系该书内容;
②表达简明得体;
③字数不超过40字。
2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
“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22.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①符合画面情景;
②表达鲜明生动;
③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
“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
“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
“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
“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
“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
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A卷:
1.B2.C3.D4.A5.C
B卷:
1.C2.D3.B4.B5.A
6.A7.B8.C
6.A7.C8.D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3分〕C10.〔3分〕A11.〔3分〕A
12.〔9分〕
〔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慨〔叔父〕深不可测。
〔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表达〔一遍〕。
〔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13.〔3分〕
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14.〔8分〕
〔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
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5.〔5分〕
〔1〕君子好逑
〔2〕空山凝云颓不流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休说鲈鱼堪脍
〔5〕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个小题,从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
16.〔4分〕A卷:
BC
17.〔4分〕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表达,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
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8.〔4分〕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
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9.〔8分〕
答案例如一:
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
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衬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
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
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
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
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例如二:
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
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
比方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
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例如三:
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
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
“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
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
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4分〕
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
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读史明志,鉴古通今。
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21.〔4分〕
答案例如:
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22.〔4分〕
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
23.〔60分〕
答案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高考 湖北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