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第五六七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9194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89.30KB
经济学讲义第五六七章文档格式.docx
《经济学讲义第五六七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讲义第五六七章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
轻工业
重工业
公用事业(如电力电信铁路银行等)
3.市场运行规则
市场运行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任何市场主体只能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自身的利益。
(1)市场进出规则
一定的法规和条件,如技术、规模、生态、卫生等。
(2)市场竞争规则
平等的基础上竞争(平等意味着机会均等)
保护合法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3)市场交易规则
公开交易、自愿、互惠
二、企业利益和利润最大化
1.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
在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对单个企业而言,它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因为,作为价格接受者,企业没有控制自己产品价格的能力。
2.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
(1)收益Revenue:
出售商品后得到的货币收入
总收益TR=P*Q
1对于规模很小的厂商而言,TR与Q有关,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对市场价格不产生影响,TR与销售量有关,总收益是一条直线。
②对于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它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由Q=a0-a1P推导出P=(a0/a1)-(1/a1)Q
则TR=P*Q=(a0/a1)Q-(1/a1)Q2
即总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总成本TC=TFC+TVC
3.利润最大化
以向右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例来进行分析。
(1)利润函数
π=TR-TC
(2)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则dπ/dQ=dTR/dQ-dTC/dQ=MR-MC
当dπ/dQ=0时,即MR=MC时,π取到最大值。
也就是说:
当MR=MC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化。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的特点(回顾)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受外来干扰,没有外力控制的自由市场。
(1)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单个个体都不能对市场施加看得见的影响,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同质
所有的生产者提供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
对消费者而言,不在乎是哪家生产的产品,生产者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竞争。
(3)要素自由流动
投入要素在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是完全自由地流动。
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市场。
(4)信息充分
市场上每一个卖者和买者对该市场均具有完备的信息。
2.收益(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1)总收益TR=P*Q
(2)平均收益AR=TR/Q=P*Q/Q=P
(3)边际收益MR=dTR/dQ=dPQ/dQ=P
对单个厂商而言,它是价格的接受者,其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即D与P0重合。
所以,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这三条曲线为一条曲线。
“三线合一”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显著特点。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决策
在短期内,固定投入不变,企业只有调整变动投入来改变产量,在不同的价格前提下作相应的产量决策。
1.短期产量决策
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在MR=MC处生产。
(1)若市场价格为P1,则厂商在决定其产量时,按照MR=MC的原则行事,应该生产E1点处所对应的产量Q1.这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阴影部分面积就是超额利润部分,利润值为(P1-AC)*Q。
(2)若市场价格为P2,则厂商在决定其产量时,按照MR=MC的原则行事,应该生产E2点处所对应的产量Q2,这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E2点为盈亏平衡点。
(3)若市场价格为P3,则厂商在决定其产量时,按照MR=MC的原则行事,应该生产E3点处所对应的产量Q3,这时厂商亏损,亏损额为(AC-P3)*Q,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亏损额。
此时,企业若生产则能收回全部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
若不生产则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企业选择生产。
(4)若市场价格为P4,则厂商在决定其产量时,按照MR=MC的原则行事,应该生产E4点处所对应的产量Q4,这时企业不论生产还是不生产,都亏损全部固定成本。
E4点为停止生产点(停止营业点)。
(5)若市场价格为P5,则厂商在决定其产量时,按照MR=MC的原则行事,应该生产E5点处所对应的产量Q5。
此时,企业若不生产则亏损全部固定成本,若生产则亏损全部固定成本和部分变动成本,且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所以企业选择不生产。
(1)
(2)
(3)(4)
(5)(6)
2.短期供给曲线(图6)
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AVC与MC交点以后的MC曲线部分,即图中绿色曲线部分。
因为企业会在MR=MC点生产,且在停止营业点后生产。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决策
1.长期决策
从长期看,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如扩大或缩小企业规模及进入或退出市场。
行业是否有经济利润或亏损是企业作出进入或退出决策的信号。
若供小于求,市场价格水平高,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进入,价格水平回落;
若供大于求,市场价格水平低,企业亏损,促使厂商退出,价格水平升高。
均衡状态:
E点。
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则E点为厂商的决策点,这时既无超额利润,也不亏损。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
MR=MC=AR=AC
2.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略)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1.完全竞争将导致尽可能低的价格和尽可能高的产量
2.长期中厂商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3.长期中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问题:
为什么完全竞争在现实中非常罕见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规模经济相关的。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企业必须足够小,这样才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可企业太小则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当企业扩张到足以实现规模经济时,企业相对就较大,会具有一定的市场权力,从而可以对市场产生影响,则破坏了完全竞争。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的另一极端的例子。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和成因
1.含义:
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市场的特征
(1)一种商品只有一个生产者
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该生产者所面对的需求曲线。
(2)没有替代品
垄断者的商品和其它商品有着很高的差异性,需求交叉弹性等于零,可不受竞争的威胁。
(3)巨大的进入障碍
使潜在的竞争者不能进入市场。
(4)独立决定价格并实行价格歧视
在现实生活中,垄断是相对的,一些社会公用事业可看做是完全垄断。
3.垄断的成因
(1)企业控制了关键生产资料的来源
(2)政府特许经营
(3)合法限制——拥有专利权
(4)规模经济派生自然垄断
4.TR、AR和MR
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Q=a0-a1P则P=a0/a1-(1/a1)Q
TR=P*Q=(a0/a1)Q-(1/a1)Q2
AR=TR/Q=P=D
MR=dTR/dQ=d((a0/a1)Q-(1/a1)Q2)/dQ=(a0/a1)-(2/a1)Q
即MR在横轴上的截距是AR与横轴截距的一半,即Q1=2Q2
二、完全垄断市场企业的经营决策
1.价格与产量的决策
垄断厂商按照MR=M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来决定其生产的产量,如图Q2点。
由于垄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因此,垄断厂商的价格定位在需求曲线上与产量Q2所对应的价格P0上。
此时,厂商获得利润为:
(P0-AC)*Q。
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厂商获得的利润越大。
思考的问题:
完全垄断厂商是否总处于赢利的状态?
它会亏损吗?
答:
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是有可能亏损的,但在长期,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获得经济利润即垄断利润。
2.定价方法:
加成定价
对于一个在市场上完全垄断的企业,有一个更加便捷的定价方法。
3.企业分两处或多处生产的垄断企业
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使边际收益等于每一处的边际成本。
企业总的边际成本等于各处生产边际成本之和。
企业按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来定价和决定生产产量,并按这一原则下不同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来确定其生产量。
三、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
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2.价格歧视行之有效需具备的三个条件
(1)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2)由于转售的成本极高而无利可图
(3)消费者的偏好不全相同,而且厂商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3.价格歧视的三种情况
(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每一单元产品以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时,消费者剩余几乎全部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
(2)二级价格歧视(多重差别价格)
不同单元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而购买同一数量的不同消费者都付同一价格。
如买五送一、买十送三。
这时,消费者剩余部分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
(3)三级价格歧视
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价格不一样,但在同一市场上则只有一个价格,这种形式的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
如对成年人和儿童收取不同的车票,学生坐火车时半票等。
四、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个极端,而两者都是理论的抽象,大多
数现实的市场结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一个企业可能处在这两者之间的某一个位置,这种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可分为两类: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1.价格和产量
(1)垄断价格高于完全竞争的价格:
PM>PC
(2)垄断产量小于完全竞争的产量:
QM<QC
(3)垄断者越可以实行完全价格歧视,其产量就越接近完全竞争的产量。
2.效率
自由竞争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市场达到最优配置。
在不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垄断会导致净福利的损失,即垄断的无谓损失。
§
5.4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市场需求满足的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卖者
这些卖主对市场可以施加有限的影响,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同时,这些企业以为可以独立行动,互不依存,即他们在决策时不必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2.产品既有差别,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产品的差别是垄断竞争的最主要特征
3.企业可以比较自由地进出市场
现实的例子:
牙膏、香皂、饮料等。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三、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主要有两种形式:
1.产品开发
也称品质竞争、产品差异化竞争,包括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结构、增加功能、完善服务等,以减轻替代品的威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也可通过市场细分、产品定向在争取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
2.广告竞争
广告竞争是品质竞争的补充,它将差异化的作用通过营销特别是广告而得以充分发挥。
对于广告竞争存在不同的认识:
一部分人认为有利于生产者,也有利于消费者;
另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利于生产者。
但一致的意见是:
消费者从品质竞争中得到的好处要大于从广告竞争中得到的好处。
5.5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市场上的企业数极少
每一个企业在市场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一家企业在作决策时都必须把竞争对手的反应考虑在内。
2.产品同质或异质
3.进出市场不易
4.厂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赖性
汽车、钢铁、化工、电气设备等。
二、勾结和竞争
寡头垄断企业可能会被拉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勾结和竞争
1.企业的相互依赖性使他们希望彼此勾结。
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就象是一个垄断者那样,他们就能共同使行业利润最大化。
2.企业之间试图与对手展开竞争,以取得更大份额的行业利润。
3.在勾结的情况下,单个卖主也总是试图“欺骗”,不是削价,就是比分配给他们的定额卖得多。
当所有的厂商都这样做时,勾结就瓦解了。
5.6博弈论初步
第六章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
6.1要素市场
一、生产要素
一般来讲,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都是基于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但他们有三点不同:
1.需求供给来源不同
产品市场:
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企业
要素市场:
需求来自企业,供给间接或直接来自个人
2.需求的动机不同
需求直接来自个人愿意的满足
要素需求只是一种引致需求,即从产品需求中引申出来的,同一产品可用不同要素组合。
3.价格的含义有区别
产品价格是指购买产品本身的价格
要素价格只是使用要素的价格,而不是购买要素本身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1.分配理论的基本逻辑
(1)分配问题:
为谁生产
(2)为谁生产取决于人们的货币收入
(3)人们货币收入的多寡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2.四大生产要素与四种基本收入形式
生产要素
收入形式
要素所有者
劳动
工资
劳动者
土地
地租
土地所有者
资本
利息
资本家
企业家才能
利润
企业家
3.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论
(1)边际生产力
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生产力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生产力所决定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该可变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是递减的。
4.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供给与需求决定,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仅决定生产要素的需求。
5.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即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生产要到运用方面的表现:
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2工资理论
一、劳动市场的供求
反映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1.劳动市场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某种工作的工资率越高,雇主所要支付的工资越多,这时,他们更倾向于减少使用劳动力,而用别的生产要素来代替。
若工资率较低,雇主就会多使用过去力。
所以过去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劳动市场的供给
(1)劳动力资源
劳动者:
生产要素供给——劳动
自用资源——闲暇
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实质上是劳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2)劳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一方面,工资率越高,人们愿意工作的时间就越长,因为此时把时间用于闲暇,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即消费的损失较大,于是人们用收入(即工作)代替闲暇,这就是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人们觉得工资率提高了,可以少工作,享受更多的闲暇,这是收入效应。
(3)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当工资率较低时,人们必须选择劳动,因为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当工资率上升,人们发现多劳动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于是倾向于增加劳动的供给——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当工资率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认这“现在加班的意义不大了,我完全有能力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也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于是就有了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3.均衡工资的决定
劳动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工资。
6.3地租理论
一、租金的几个概念
1.租金和地租
租金:
使用某种供给不变的投入品而支付的报酬,又称商业租金。
地租:
使用土地而支付的报酬。
2.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地租和存在有两个前提:
一是土地的有限性,二是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异。
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的不同,造成等量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一样。
绝对地租:
因土地所有权存在,为获得土地使用权而必须支付的报酬
级差地租:
使用优等土地获得的超过劣等地所得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二、地租的决定
1.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土地的供给:
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单一用途的土地的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但对于单个厂商或行业而言,土地的供给仍然是有弹性的。
2.地租的决定
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
6.4利息理论
一、利息的来源
1.时间偏好理论:
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以预期,放弃现期消费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迂回生产理论:
先生产生产资料,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利息。
二、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1.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量来自居民户的消费(或储蓄)决策,即收入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或如何在现期消费与远期消费之间选择。
决定居民户储蓄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
居民的现期收入和利率
利率高:
多储蓄,少消费,少投资(以避免风险)
利率低:
少储蓄,多消费,多投资(以获得较多收益)
2.资本的需求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
利率是资本服务的价格,它等于资本服务年收入/资本价值。
1.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
2.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个人与企业储蓄,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3.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需求、个人消费需求,总体上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6.5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方法步骤:
1.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列
2.根据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得到洛仑兹曲线
3.计算基尼系数
人口累计%
收入累计%
20
3
40
7.5
60
29
80
49
100
洛仑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的标准,G=A/(A+B),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7福利经济学
7.1帕累托最优
一、福利
福利(welfare)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汇总。
经济福利:
与消费者的满足水平、生产、分配有关
社会福利:
与社会政治组织方式、社会决策民主化程度有关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有两种选择:
资源的有效分配——效率问题
进行效用的人际比较——公平问题
二、帕累托最优
1.帕累托改进
如果某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是好的,称为帕累托改进。
(生产或消费的变化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效率)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
(所有可能的帕累托改进都已实现,若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差,就不可能使任何人的境况改善)
7.2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指市场机制本身在某些场合下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萨缪尔森认为,市场效率有两大限制:
市场不灵和不能被接受的收入分配,所以广义的市场失灵有时也包括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结果,即贫富悬殊。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既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能在一切场合下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那么,政府在这些场合进行某种干预就成为必需。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由是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就是说,政府的作用就在于解决市场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市场机制失效不等于政府干预有效。
因为政府在干预经济时存在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因此,政府的干预不一定就可以使整个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问题的实质在于:
如何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这两害之间取其轻。
二、外部性
1.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外部性(externality)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如果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如修复历史建筑、新技术的产生,教育是正外部性典型的例子。
如果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汽车废气、狂叫的狗,污染是负外部性典型的例子。
2.控制或消除外部性的措施
(1)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前提:
必须能使公有的产权明确归私人所有
办法:
通过双方的交易协商,由市场解决(科斯定理)
如狂叫的狗
养狗人的收益是500元,邻居受噪音的成本是800元,这时邻居可以付600元给狗主人使其放弃狗,这时两者均受益。
(2)法律系统解决
私人解决并不总成功,这时就要采用其它的办法
(3)行政解决办法
行政管制与行政指导
经济抽税或补贴
拍卖污染许可证
7.3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
一、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publicgoods):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排他性: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2.公共物品的特点
(1)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2)占有上的非排他性
(3)消费上的非拒绝性
(4)消费上的不可分性
(5)消费数量的一致性和消费评价的差异性
(6)上的道德风险——免费搭便车心理
二、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失效
1.失效的原因
搭便车心理——搭便车者(freerider):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却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2.解决办法
(1)当没有产权引起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帮助确定产权
(2)政府可以管制私人行为,如限制捕猎季节
(3)政府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物品,如国防
三、案例分析
300年的灯塔
说到灯塔,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17世纪之前,灯塔在英国是不见经传的。
在17世纪初期,领港公会建造了两座灯塔。
这个历史悠久的公会起初是由海员组合而成的,后来政府授予权力,渐成为隶属政府的机构,专门管理航海事宜。
虽然领港公会有特权建灯塔,向船只收费用,但公会却不愿意在灯塔上投资。
在1610-1675年之间,领港公会一个新灯塔也没有建造;
但在同一时期,私人的投资却建了10个灯塔。
要避开领港公会的特权而建造灯塔,私营的投资者就须向政府申请特权,准许他们向船只收费。
申请手续是要多个船主联名签字,说明灯塔的建造对他们有益处,也表示愿意付过路钱。
过路钱的高低是由船的大小及稻种上经过的灯塔多少而定。
这些私营的灯塔都是向政府租用地权而建造的,租约期满后,大多由政府收回让领港公会经营。
到了1820年,英国私营的灯塔只剩22个,而由领港公会经营的是24个。
但在这总共46个灯塔中,34个是私人建造的。
1820年之后,领港公会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讲义 第五 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