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桥838超级试用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8844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39KB
安桥838超级试用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安桥838超级试用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桥838超级试用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PEC假期的前一天,家电论坛告知可取机器了。
明天就是假期了,机器恰好就到了,这样幸运的事一辈子也没有几回啊。
立马赶往位于石景山十院的体验中心。
网管、版主热情相帮,很快机器到家。
立马着手连接机器。
安桥838和我此前用过的雅马哈871类似,属于7.2声道的中端AV功放(两路低音炮前级输出应该是并联的)。
功放虽然可以驳接9只音箱,但只能同时使用其中的7只。
属于所谓的7.2+2的音箱布局。
以播放试机碟和《变形金刚4》为例,安桥838只要同时连接了后环绕和高置,即便输入的是DOLBYATMOS,也只能输出DOLBYATMOS,才能输出DOLBYATMOS5.1.2,两个天花板音箱才会发声。
雅马哈871会自动根据碟片的音频信息自动选择增高或后环绕发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忽略后环绕,自动选择增高)。
我现用的雅马哈3071功放只负责推动左右环绕和后置环绕,其余7个声道利用其前级输出交给多台后级推动。
对安桥838,我也按这个思路连接:
838直接推动2只环绕和2只高置,其余声道利用其前级输出交给后级。
刚开始,由于我同时连接了后环绕和高置,因此安桥838功放只能以,也就是说,最初我并没有体会到以天花板音箱为标志的杜比全景声。
歪打正着,我却意外体验到了7.1声道的838带给我的惊喜!
第三部分:
安桥838VS雅马哈3071
在,安桥838一开声就让我惊讶了:
沉稳厚实不失鲜活的音质、密不透风的环绕包围感、具有高度的立体声场、交代清晰的声音移动、凌厉透明的高频、弥漫深潜的低频、绰绰有余的声压……这不是中端机的表现,直接让刚刚撤下的雅马哈3071心里发虚!
老婆大人说,可能是试机碟音效特别好。
换D版《变形金刚4》一试,OMG!
那个音效恐怖啊,刺激啊,声音的密度啊,连贯啊,超多的细节啊,一波又一波的低频啊……让人喘不过气啊!
这是我玩家庭影院以来音效最为强悍威猛的影片。
此前,变4我看过两遍,其中一遍还是趁家人不在家一个人单独在家加大音量看,始终感觉声音死、呆,压根儿没有找到这部大片的感觉。
此时此刻,我却有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奢享感!
老婆大人也忍不住说:
“比电影院效果还好!
”刚才心里发虚的雅马哈的合并旗舰3071,仅一个回合就被安桥的中端838越级斩落于马下!
为了验证这个跨级PK结果,后来又用838看了不带全景声、DTSMA音频格式的两部影片:
《幻象战警》(全片)、《飞机总动员》(片段)。
总体音效仍然是838明显优于3071!
而且,即便是DTS音轨,声音仍然连贯、立体、活生。
安桥838为何能越级挑战雅马哈3071?
是品质之故还是风格之故?
是安桥战胜了雅马哈还是全景声战胜的雅马哈?
有没有调试的因素?
先说风格因素。
我最初玩的是AV功放品牌是马兰士(定向逻辑时代是SR73,DD和DTS时代是4400OSE限量版),声音甜润细腻,低频不多,但该有的时候也挺给力,播放《辛德勒名单》《理智与情感》《我的父亲母亲》《阮玲玉》等文艺片,让人沉浸剧情,唏嘘不已。
进入次时代后,改玩雅马哈RX-V871。
一开声,大惊:
和我习惯的马兰士亲切柔美的风格完全不同!
对871刺激、猛烈、有点干燥的声音一时间还不太习惯。
升级过程中,曾经在北京远大路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曾听过几大日系品牌,当时给我感觉最差的就是雅马哈,最好的是安桥。
可是安桥那家清一色PMC音箱,除中置用安桥桥接(可惜如今的安桥都没有桥接功能了)直推外,其余都用了高档后级。
现在看来,还是马兰士、安桥的风格更符合我偏好。
再说推力因素。
安桥838直推环绕、高置4只音箱;
雅马哈3071直推环绕和后环绕,也是4只音箱。
看两者说明书,折算成同一标准,雅马哈的功率约大10瓦,但感觉安桥的功率要大一点。
看看功耗,就不难理解了:
雅马哈9声道-功耗490瓦,安桥7声道-功耗720瓦。
简单换算一下,4声道工作的条件下,雅马哈每声道获得的电能约为122.5瓦,安桥每声道获得的电能约为180瓦。
显然安桥的“水力”更为充沛。
看来,发烧友公认的“安桥推力厚道”,此言不虚。
第三说调试因素。
雅马哈的调试系统用的是自家开发的YPAO,调节项目也比较多、细致,可是每次YPAO下来,平衡感、空间感是好一点,声音就变得平淡了许多。
我是自动YPAO的数据基本不用,另外手动调整。
安桥此次的全景声系列功放抛弃了以前用的奥德赛系统,采用了自家的AccuEQ房间声学矫正系统,测试过程比较简单。
我每次变换喇叭连接及设置,都重新走一遍AccuEQ,感觉基本没有手动调整的必要。
最后说一下全景声因素。
我认为,838是挟全景声之威枪挑3071。
838功放既然显示了DOLBYATMOS,就可以认为也是和DOLBYATMOS,还有很多原理要搞明白。
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得细说一下全景声了。
很多人以产全景声只是一个上混格式,把现在的7.1混出天空声道。
。
很多人以为全景声和传统的格式一样,就是,这种应该是两条音轨,分开录制。
放的时候,自己跟据音响选
还有人认为现在的全景色只是过渡模式
也有人说全景声必须天上装音箱,不然玩不了。
我在这里先全部回答,以上的说法,全部是错误的。
为什么,我下面开始讲。
我深入的阅读了DolbyAtmos的白皮书与各种国内外媒体的资料之后,我认为很有必要介绍关于杜比全景的器材和摆位之前,把一件普通消费者和用户都能听懂的知识,来认真的梳理一遍。
并不是简单的7.1声道再升级
从DolbyDigital的5.1时代,到DolbyTrueHD7.1时代,我们可以认为杜比做的事情,就是把各种声音分配到5.1或7.1声道的这些音箱中去,然后加大数据量,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
如果,你现在依然认为杜比全景声,也是用这种方式在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
家庭影院声道数的增加是肯定的,这是趋势,但用传统的方式去实现那么迟早会面临资料量过大、储存不符效益的问题。
就是说,以前录一个5.1声道或者7.1声道的声音,录音师要考虑每个声道要干什么,然后自己分别去录制6声道的LPCM或8声道LPCM音轨。
你想一下,如果录一个30声道的音轨,录音师分配声音会疯,然后存数据也会疯。
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杜比全景声与基于声道的传统家庭影院系统有何区别?
杜比全景声(DolbyAtmos)是首个基于声音对象(audioobject),而非声道的家庭影院系统。
什么是声音对象?
您在电影场景中所听到的任何声音都是声音对象,如孩子的叫喊声、直升飞机的起飞声、汽车的鸣笛声。
电影制作者运用杜比全景声,可以准确地确定这些声音的发声位置并随情节发展精确地控制声音的位移。
以这种方式来构思声音,不会有基于声道的音频系统所存在的诸多限制。
在基于声道的系统中,电影制作者需要考虑扬声器设置:
这个声音应该来自左后环绕声还是左侧环绕声?
而有了杜比全景声,电影制作者只需要考虑故事情节:
孩子大叫大喊着要跑向哪里?
无论在电影院还是家庭影院,杜比全景声系统都可以智能地决定使用哪些扬声器,来精确再现电影人想要呈现的孩子的移动方向。
而且,比起基于声道的家庭影院,杜比全景声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在基于声道的系统中播放基于声道的内容,扬声器数量是固定的:
7.1系统通常包含7个扬声器和1个低音扬声器。
有了杜比全景声,情况恰好相反,你会拥有无与伦比的灵活选择:
8个扬声器(;
或者添加更多扬声器,聆听者会获得更加饱满、细腻的声音。
添加扬声器时,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接收器会自动判断如何使用扬声器营造妙不可言、身临其境的声音效果。
为什么说全景声像网络游戏一样?
[color=rgb(116,51,153)!
important]
杜比全景声的构成
声音是立体的,想完美还原自然的声音,依靠切分成五组或七组音效的喇叭,明显是不够的。
为了让声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能完美定位,那就要依靠不同的解决方案。
杜比提出了最自然的声音(DolbyAtmos)由声床(BedAudio)、声音对象(audioobject)与(Metadata)全景声源数据构成。
如果这才还是有一点抽像,那么我用一个大家都能听懂的比喻来说明!
全景声技术非常像一个大型的网游!
而BedAudio相当于网游中的大地图,audioobject相当于在里面游走的角色,Metadata则相当于角色在地图中触发事件的座标等。
Bed:
电影音效不可能全部都是对象,这样就像是舞台上只有演员,没有背景一样,所以Atmos提供了所谓的Bed音效,这是所有整个电影声音的基础,你可以理解这就是最传统的5.1或7.1声道。
Object:
存在於三度立体空间裡的一组音效。
例如杜比全景声演示碟中,那叶旋转的树叶就是一个标准的对像,也就是Object。
Metadata:
就是记录对像(Object)的位置座标、音像大小、移动时间等相关资讯。
您可以想像一下火车开过与头顶有炸弹爆炸的音效,它们除了位置不同,音像的大小与呈现的时间状态也会不同。
传统多声道编码的基础就是考虑有几个声道,然后把声音放进去。
而DolbyAtmos只用考虚这个声音的舞台是什么样子,然后上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事件。
至于,要用到多少声道,喇叭里在发出什么声音,电影制作人就完全不用考虑。
因为Atmos的系统会依据现场的播放条件,自动计算并利用这些喇叭呈现出完整的全景声音效,无论喇叭的数量与位置是什么状况,都会被灵活的利用,这就是基于声音对象的Atmos逻辑。
所以,Atmos系统必须有来自上方的声音,这是为了给出声音的立体座标位置。
至于,这个方面的音箱是安装在天花板,还是由地上的音箱把声音打到天上,都无所谓了。
实际上,也就是说,atoms是一种算法,不是简单的几点一声道的音轨信息。
功放会根据Atoms的逻辑进去进行运算,如果你的功放是,那么他就把atoms的声音分到你,如果你的功放是,那么功放还是把这个音轨分进去。
再说简单一点,之一前的任何杜比和DTS的技术,声音是死的!
!
而现在的ATOMS,声音是活的!
你音箱和功放是什么情况,他把那个位置的声音分出来,扔给相关的音箱
前面介绍了杜比全景声Atmos的原理,那么我们现在就用一个实例让你深度理解同样的是5.1,Atmos系统和传统的5.1声道影院有什么不同。
我用电影院举例说明,因为电量院一面墙是一排音箱,更容易讲清楚。
如果是传统的5.1技术,座位右后半部的喇叭阵列只能发出一个声道的音效,就是右环绕。
如果是Atmos技术,某一个声音对象(Object)音效可以从右手边的喇叭开始、一个一个喇叭慢慢走到座位的正后方,创造出音像的明确移动,而非整面的单一音效,这就是以声道作为基础(Channel-based)与声音对象作为基础Object-based的重大差别。
也就是说,不管是,Atoms的音轨可以是完全一样的,不再需要像以前5.1和7.1录制两条音轨。
而这也是许多人会混淆的地方,因为当Atmos下放到家庭剧院时现阶段,座位右后方只有一只或两只喇叭,所以会让人得出:
Atmos只是多了上方声道的结论,事实上本质是不同的。
也许你会认为表家用版的Atmos远不如电影院呢?
也不能这样说,以5.1系统为基础只是為了方便消费者组建系统而已,实际上由于Atmos编码的先进性,家庭影院功的声道升级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只要功放厂商认为有市场,明年就可以出现数十个声道的全景声家庭影院系统。
接下来的部份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全景声,和搭建全景声影院用处非常的大。
Q:
如果杜比全景声允许我添加更多扬声器,为何我看到的AV功放仅包含11个声道?
A:
许多硬件合作伙伴正在打造或计划打造支持杜比全景声AV功放和扬声器。
这些合作伙伴会决定哪些产品配置对其客户而言是最合适的。
但是杜比全景声系统本身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和预算,你可以打造地板配备24个扬声器,顶部配备10个扬声器的的杜比全景声(DolbyAtmos)系统。
已经有厂商正在计划发布具有32个声道的功放产品。
我必须在天花板上安装扬声器才能体验杜比全景色吗?
现实生活中,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头顶上方。
能够重塑顶部音效是营造杜比全
景声逼真音效的关键之一。
要营造顶置音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天花板上安装扬声器。
但这不是获得绝佳的顶部音效的唯一方式。
是否在我的房间里能使用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
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可在多种类型的房间中营造真实无比的杜比全景声体验。
如果您的天花板平整(不是拱形或带有棱角)且采用了可反射声音的材料(如标准干墙、石膏、混凝土或木材),你可以享有最佳音效。
虽然杜比的设计初衷是针对室内高度介于2.4米至2.7米(8到9英尺)的房间,但实验证明,哪怕房间天花板高达4.3米(14英尺),您仍可聆听到令人震撼的杜比全景声音效。
不过,在天花板较高的房间,声音效果会变得较为发散。
最后说一句,天花板上的隐藏式照明灯具、吊灯、天花线以及采暖或空调通风口不会明显干扰杜比全景声体验。
我需要几个顶部扬声器?
为打造最出色的杜比全景声体验,我们建议大多数房间使用四个顶部扬声器。
但两个顶部扬声器足以打造非凡音效。
如果它不是基于声道的系统,为何会存在预定义扬声器位置呢?
这是因为杜比全景声刚刚进入家庭影院,杜比定义了几款“参考”扬声器配置,以便确保早期客户在选择保留现有大多数设备的同时,能够享受到非凡的体验。
此类参考设置之一是5.1.2配置,即在传统的5.1系统基础上添加两个顶部扬声器或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
而7.1.4配置是以传统的7.1系统为基础,添加四个顶部扬声器或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
我需要更换蓝光播放器或HDMI线缆吗?
完全符合蓝光规格的任何蓝光播放器都可以播放杜比全景声(DolbyAtmos)电影,
无需更新固件,只需记得将您的播放器设为音频比特流(Audiobitsteam)输出
模式。
同时,你你无需购买新的HDMI?
线缆。
目前的HDMI规格完全支持杜比全景声音频。
如果我用杜比全景声系统,播放没有全景声音轨的蓝光碟,会是什么情况?
A:
不管原始音轨是2.0、5.1还是7.1,只要将功放开到DolbySurround模式,功放会自动调整基于声道的信号,来充分发挥新系统包括顶部扬声器在内的全部功能,确保你听到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声音。
简单的说,就算是不管你放什么声音,DolbySurround都会让置顶音箱响。
这么说吧,5530我现在没后级,马上要出去玩一周。
要下下周才会开声。
但现在的838和之前的安桥比,在声音对白鲜活度,整体声场的包围感,声场的纵深感,相对于我拆过的那台929来说都要更强。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对于安桥,我之前是接下去听一下,就取下来。
关于安桥我还和ken版争论过,我说那就是一个垃圾。
你还拿来音响用,今年4月的SIAV音展,我的推荐下,他们用的圣歌MRX710当前级。
声场和对白超过之前的80.3。
但是这一代的安桥,开始好玩了。
哪怕你只是用7.1,区别也是一耳朵的事情。
成都音展上我借了一台838给ken版,成都的发烧友们应该都应该听到了。
全景声的算法,哪怕在传统的7.1声道之上,声音也有明显变化。
至于电影院,全景声的电影院我听过很好的声音,也听过烂得要命的。
这种情况,我不说你也懂。
关于新的全景声功放和是否升级。
实际上,全景声技术是我最近几年终于看到有价值的技术,并且,这个技术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白皮书也写得极为复制。
所以,我才在上期杂志上花了二十来页作了一些梳理,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去讲明。
对于这个技术,我和很多人作过沟通。
最难理解的是老的音响商家和老烧友,他们的理解就是新一轮骗钱。
最容易理解的是学编程的朋友。
对于新买功放的朋友,我是全力建议买全景声功放,如果家里还在装修,那最好直接用置顶音箱解决问题。
对于现在已经有系统的朋友,我一直的推荐是观望。
原因是现在日系几家拿到全景声授权的产品,才上市或准备上市。
价格比较高。
再者,他们现在的全景声固件,并不是完完全全非常完备的版本。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我只收到安桥的送测功放的原因。
安桥和杜比的关系是日系几小强里面最铁的,所以固件更新最快,但当中还是有一些问题。
比如我已经用的838,明明只支持,不支持,不应该是可以响才对。
昨天有大约十来个朋友加了我微信,都是对全景声感兴趣的。
对于没有买全景声功放的朋友,我建议他们考虑新功放。
对于一位用4520的朋友,我极力劝他现在功放能用多久是多久。
我说了,我自己都没有升级或没有考虑升级。
我依然是欧美党,要用日系我用评测机。
功放我没有推荐任何人每年去追新,但是我用过每一代功放,我会对相对于上一代有重大进步的产品提出表杨和推荐,这是我的立场。
新一代的全景声,目前我用过的也只有838。
5530已经拿到,但是我要出去玩了,现在手上没后级,两周后才能玩。
天龙5系要12月底或者1月才能拿到评测机。
这些品牌在我眼中都一样,要买新功放的,我都推荐新一代。
支持花钱。
安桥838实在成都展上用的,搭配STARKESOUNDH1在24平方米的空间内,很惊艳!
一台万元不到的机器,能把7只H1推出七成水准,确实没想到。
这个价位,给我的感觉是动态非常大,有厚度又不失细节,非常耐听。
至于安桥5530,那就很恐怖,光听声音很难想象是日系的声音,配合全景声音轨——《变4》,有史以来动态最大,细节最丰富,中低频最变态的碟片!
我们都很后悔在电影院看《变4》,这又涉及到电影院的全景声,电影院就是一辆公共汽车,和豪华私家车、超跑比性能、比舒适、比享受有意义吗?
我只能说在这些方面,秒公共汽车。
月底我们就会有全景声+双机的鉴赏会,让大家一起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你能找到只有DTS没有杜比的碟吗?
实际上是反过来的,所有的碟,哪怕在DVD时代,杜比才是标配,我已经说过了,这两家公司体量不在一个级别上。
但实际上,很多人的认知是相反的。
对于老买了功放的人,不推荐立刻升级到ATMOS。
因为真正的大改变,在明年第三季度,4K蓝光播放机将大规模发布,光盘的容量也会上升,视频格式升级。
明年第三季度,欧美第一代atmos的功放和日系第二代atmos功放才是升级的人值得入手的。
不过,对于现在买功放的人,一定要考虑全景声。
不管是客厅还是视听室,客厅也有enable的解决方案,虽然比不上吸置完美,但是有和无是两回事
我觉得有两个问题你没有理解的很好:
1、为什么要加入顶置声道音箱;
2、全景声基于“对象”的录制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声道”的录制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顶置声道音箱并不是全景声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三维空间声场,来自高度方向的声源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7.0音箱的摆位无法完美兼顾听音位平面内前后左右的声音信息和听音位平面上方的声音信息,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发烧友纠结环绕音箱的悬挂高度。
这就好像X-Y平面坐标系无法表示一个立体空间内的三维物体,必须加入Z轴,去描述一个三维空间的点,从而构成三维物体。
没有顶置声道,全景声依然是全景声;
基于“声道”录制的音频,即便有顶置声道,也不是全景声
全景声音频记录了声音对象的运动轨迹,这是最大的进步,全景声回放系统在任何条件下,都会竭尽全力去再现声音对象的运动轨迹
传统的5.1系统去播放基于“声道”录制的7.1音频是什么情况?
少了两个声道,对不起,这两个声道的信息就没了,而全景声不是这样。
比如,有4个顶置声道的时候,全景声系统要表现一架飞机从前飞到后,可能是“前置--前顶置--后顶置--后置”这样去表现,而如果少了两个顶置声道(按摆位要求,去掉后顶置),可能是“前置--前顶置--前顶置+后置--后置”这样去表现,为了回放声音对象的运动轨迹,全景声算法调用了前顶置和后置音箱去共同表现“后顶置”这个缺失的声道,而不是放弃掉后顶置音箱的声音信息。
有朋友说全景声音频录制了,这是误解,你在功放上设置你自己的音箱配置,只是告诉全景声算法它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回放声音对象的轨迹,至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是全景声算法的任务。
有朋友试用后反馈说,即便不用顶置声道音箱,全景声功放播放全景声音频的环绕信息也比非全景声功放多,正是这个原因,全景声算法竭尽全力的利用现有的7.1音箱去实现,当然信息会更丰富。
因为抛弃了“声道”的概念,没有了“声道”和音箱的对应关系,理论上全景声可以支持无数个音箱,对于全景声算法而言,只是用来回放声音对象的资源不同,具体支持多少个音箱,受DSP计算能力等因素限制。
为什么目前只支持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38 超级 试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