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汇编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7079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86KB
高考汇编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汇编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汇编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
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
两句意为:
秋霜覆盖,万物凋零;
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
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
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
)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
鸳,通“鵷”。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
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
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
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
(1)(3分)A
(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上海秋季卷)
(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
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
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
分片赏鉴主旨。
(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
ng):
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
“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
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0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1)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
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
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
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
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
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
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
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
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
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
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
不仅如此。
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
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
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
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
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
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
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
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
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
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
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
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
此可断言。
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
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
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
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
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
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
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
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
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
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
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
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
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
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
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
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1)暮春飞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
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
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10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
为什么?
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花亦眠点评:
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不矛盾:
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
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
指边塞。
③陇西:
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0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
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
踏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A
(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
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
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
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
“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
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简赏】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
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
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
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
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
“朝廷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汇编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