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6510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1
- 大小:118.65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
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
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
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
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
6.教师请一学生读“活动与探究”之中“1.议一议: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
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效果更好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朗读课文有关的小字部分。
进而引导学生探究:
“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
这能够说明什么?
”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可用兽皮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7.“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
“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
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
可列表如下: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骨针
懂得爱美
氏族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
颧骨高突;
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思路一:
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
思路二:
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
大自然雷电生火;
森林草木自燃生火;
露天煤的自燃起火;
偶然摩擦生火。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
你怎样看?
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
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
参见学法指导。
2.看图分析:
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操作?
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
提示:
可先观看前面彩页图1《北京人的生活》,从画面左边那个持尖状石器使劲挖掘植物块根的动作中寻找答案。
参考资料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这里“远古居民”是一个统称词,这一节主要是称呼我国境内生活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的先民。
《新华词典》释“远古”为“极远的古代”。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统称我国原始社会为“远古时代”,而在第一章里又将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先民称为“我们的远古祖先”。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古人类称为“早期人类”。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中说:
“早期人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至少已经生存了上百万年。
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
”课文中的称呼,综合了各位学者的说法。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故事
这一神话故事出自西方基督教经典《圣经·
创世纪》。
传说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女人夏娃,让二人配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
二人住在神圣的伊甸园,生活美满和谐。
但后来他们受蛇的引诱,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
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因而受到上帝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到人间受难。
从此世上有了劳苦、灾难。
女娲造人和补天
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造人和补天各出自《风俗通义》和《淮南子》两部古书。
《太平御览》引《风
俗通义》叙女娲造人的故事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持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意思是,盘古开辟天地以后,
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蜗持黄泥造出人,一个一个制造太费劲,于是采取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用一根藤绳从泥水中一抽,出来不少泥点变成一个个小人。
于是人类就产生了,这些最初的人类跟着大地母亲女娲生活。
不幸的是,天地出现了山崩地裂,人类经历了大灾难。
《淮南子》记载这次初民的大灾难恐怖状况说:
“火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女娲心疼她造出的子女,于是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
以止淫水”,终于补正了倾斜的天,止住了浩淼的洪水,拯救了苍生众民。
鳌足指一种大龟的四足,用以支撑倾斜的天,冀州指古代的中原地区,淫水指浩洋不停的洪水。
伟大文豪鲁迅曾借用此传说,写出神话小说《补天》,收在《故事新编》中。
元谋人的发现
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元谋人打制而成的。
在元谋人化石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后来还发现了两小块烧骨。
考古学家研究,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
10万年。
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
最早是在1921年开始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在遗址里又发现一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下颌骨。
1966年在裴文中主持发掘下,再次发现北京人一块额骨、一块枕骨和一枚牙齿。
这些遗骨化石和1934年至1936年所发现的第5号头骨正好合并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说明这两次发现的几块头骨原属一个人体。
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重大意义。
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的丰富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
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所以世界考古界认为:
“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最丰富的遗址
从1921年开始,至今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四十多个人体。
周口店遗址经过十多年的发掘,仅第1地点就共发现人工石制品十万件以上,其中石器一万七千多件。
北京人的堆积中,发现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
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火,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地限定在一定地区,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控制和管理火的能力。
北京人生活的距今年代
北京人生活的距今年代,50年来的新中国历史教科书曾有三种不
同的写法,最初定为距今二十多万年,后来一度改为距今四五十万年,近年来又改为更加确切的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这是因为科学日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在测定旧石器时代考古地层和实物上。
据《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介绍,近年来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新的科学技术包括:
古地磁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树木年轮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等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通过上述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得知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三万年,亦即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延续生活了四五十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根据《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书统计,仅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即有七十多处。
而整个旧石器时代,据《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蓬勃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地点约有三四百处”,包括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近百个县市。
其中重要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辽宁金牛山人、广东马坝人、安徽和县人、江苏南京人和西藏苏热遗址、台湾左镇人等。
山顶洞人的发现
山顶洞人是1933年发掘北京人洞穴时意外发现的,因为位于龙骨山上部山顶,又是一个洞穴,故名山顶洞,洞中出土的人类化石便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出土的遗物有:
完整的头骨3个,头骨碎片、下颌骨、体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齿。
生产工具中有石器25件,制作都较粗糙,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碳-14方法的测定,山顶洞人的生活时代为距今18000年。
但另一数据为距今一万年左右。
所以精确地说,应为距今18300~10500年。
山顶洞人己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件大约是作为矛头用的鹿角,表面不仅经过刮磨,而且截去了枝叉,制作很精致。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骨针。
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样粗,针耳微弯,刮磨得很光滑,一头是锋利的尖,一头是用极为尖利的器物挖成的针孔。
此外,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穿孔的海蚶壳,钻孔石珠,钻孔小砾石等装饰品。
这些遗物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中国原始社会史》指出:
“特别是钻孔和磨制技术,是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工艺成就,反映了新的生产水平。
如骨针表面经磨削,针身光圆,针尖眼似用尖状器物刮挖成的。
其他的骨、石饰品,都经过钻
制而成,都是从两面对钻而成的,对钻的砾石、石珠的孔位两边极为准确。
这充分反映了人们的钻孔技术的成就。
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
《中国史稿》第一册认为,山顶洞人的海蚶壳,产于离周口店180公里以外的渤海湾,这说明“他们活动的地区相当大,活动能力相当强”。
也有学者认为,山顶洞人用作装饰染色的赤铁矿,产地也很远,为距周口店有150公里的宣化。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里指出:
氏族、部落都是由血缘亲族结成的。
氏族制度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书中说:
“我们也看到,氏族一旦成为社会单位,那么差不多以不可克服的必然性(因为这是极其自然的)从这种单位中发展出氏族、胞族及部落的全部组织。
这三种集团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血缘亲属关系,并且它们之中每个都是闭关自守、各管各的事情,但是又互相补充。
”“而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啊!
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比今日更多,——家庭经济都是由若干个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乃是全部落的财产,仅有小小的园圃归家庭经济暂时使用——可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
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
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它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
大家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
他们还不曾有奴隶;
奴役异族部落的事情,照例也是没有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93页)
学术动态
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在新课本里,我们根据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做了这样的表述: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但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对我国境内究竟还有没有更早的人类活动,考古学方面已有更多的进展和若干新发现。
其中可能更早于元谋人的有两处:
一是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另一是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文化。
一些学者认为:
巫山人应为距今240万~180万年的古人类,考古学家黄万波说:
“遗址地层经古地磁、ESR和氨基酸等方法测定的年代距今240万~180万年。
它代表了中华大地上迄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最原始的文化”(《龙骨坡史前
文化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页)。
《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也指出:
“尽管对巫山的发现尚有不同看法,但这处古老的洞穴堆积确实值得重视。
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年代测定结果都说明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之初。
如果能找到更多的可靠证据,则会把人类在东亚地区活动的历史上溯到距今200万年左右”(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关于巫山人的考古成果,根据各方面报导,目前
已确定发现古人类化石2件,一个下颌骨上的两颗老年人牙齿,另一个少女的齿化石;
另外还有人工石制品约20件,同期古生物化石120余种。
巫山人的发现受到我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权威贾兰坡的特别重视,他曾指出:
“巫山文化的发现,为人类起源于南亚大陆增加了可信的成分。
”认为这对人类起源非洲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关于西侯度文化,《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书有专篇论述,它指出:
“据古地磁断代测定,西侯度文化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是华北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存……西侯度文化的发现,不仅提早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历史,也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西侯度
遗址共出土石制品32件,并有烧骨痕迹,证明这里曾活动过既会制造石器又会用火的古人类。
可惜未发现古人类化石。
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致意见。
我们等待着有更多的考古成果问世。
图画说明
半坡的鱼纹陶盆
第一单元开始一页右上角的陶盆,是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
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
半坡彩陶盆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鱼纹是半坡遗址彩陶中最突出的纹饰,有单体、复体、张口、闭口的区别。
画面上的鱼圆眼、闭嘴、扬鳍,好像是在水中游动,神态非常活泼,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捕鱼生活的密切关系。
半坡的彩陶艺术,在原始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
古猿头像
恩格斯将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动物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古猿就是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猿的早期代表为腊玛古猿,大约生存于距今
1300万~800万年。
当时
,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觅食,逐渐习惯于用两脚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才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这是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
头像的面部相对比较短,前额低平,眼眶上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搭在双眼上。
她的颧骨很高,鼻子宽扁,嘴巴前伸,头盖骨比现代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整个头部,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
这个复原头像,现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
人类诞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火的功能,如火可以驱赶野兽,火为人类带来温暖,火烧烤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等,于是人类便开始使用火、控制火。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
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四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说明当时北京人不仅懂得了使用火,而且很可能已经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就是根据北京人遗迹的发掘绘出的想象画。
当时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在一起狩猎。
画面描绘他们高举火把,手持木棒或石器追赶一头肿骨鹿,那时候北京人就是这样艰苦地生
活着。
北京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
当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时候,那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
当时的地形,北边是高高的群山,连接着北京的西山,西边和西南是婉蜒起伏的山丘。
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
凶猛的剑齿虎和狼、熊等野兽,聚生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当时剑齿虎的形态和大小同现代的虎近似,上犬齿扁平,有的前后有锯齿,利如短剑。
剑齿虎捕捉食物时,口张得很大,非常凶猛。
北京人因为常常同猛兽搏斗,而丧失生命。
他们成群地出去打猎,主要是猎取肿骨鹿、梅花鹿、野羊和野马等。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接近于现代人,他们的体质、容貌已经基本脱离了猿人的原始特征。
其头骨已经具有现代人的形状,前额高起,眉骨趋向薄平,口喙后退,下额明显,脑壳变薄,脑量增长到与现代人平均量一致,是最早的现代人。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是考古学家根据山顶洞出土的老年男性头骨化石复制的,现存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山顶洞人的生活
这是依据有关山顶洞人发掘成果绘制的一幅想象画,反映一个氏族中的男女老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情景。
画面右边有一妇女手持骨针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不再赤身露体了。
画面中间一人用火烧烤食物,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这比过去只会保存天然火种又前进了一步。
画面上方一人身背野兔和一条大鱼,左手还提着一只猎物,说明山顶洞人除了狩猎野兽和采集果实以外,还以鱼类等水生动物作为食物。
画面左边一位老人左手持尖状器,右手拿一圆形贝壳,好像在教他身旁的人如何钻孔。
画面最下方的小孩子,身上戴着项链,他正在用心地将一些带孔的小石子、兽骨、海蚶壳等穿连在一起,反映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整个画面,人物分工明确,人人平等,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过着丰富多彩的氏族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
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课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
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
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三、拓展延伸
出示话题:
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为什么?
四、巩固小结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精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