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5719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5.80KB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文档格式.docx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
视觉美感
•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
1∶1.618
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3、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4、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5、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6、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7、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8、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9、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10、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1、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2、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A、构图容不美:
臭水沟
B、构图形式不美:
《黄土地》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
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围的广阔恢宏感。
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围的广阔恢宏感。
作用:
能够交待空间环境;
往往有抒情作用
•2全景:
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全
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
关注效果。
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
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交待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
•3中景:
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
这种拍摄距离运
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
呈现中性色彩。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利于情节交流;
是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4近景:
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
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重在表现人的神态;
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5特写:
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
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
节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给我们看。
放大和夸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了。
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
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
•1、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2、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
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
一、
镜头角度的划分
垂直角度
•a平视镜头
•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b俯视镜头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可表现大的场景。
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蔑视的态度
•c仰视镜头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
这种镜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
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
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视点
1客观视点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部(进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2主观视点
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
使观众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的形式。
3全知视点
这种视点像无所不知的上帝,既可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片必须借助的视点。
第四节电影影像的运动
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
1、推镜头的作用
2、拉镜头(拉)
拉镜头的作用
3、摇镜头(摇)
4、移动镜头(移)
•移镜头的作用:
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
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
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
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
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
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
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
3、形成机位调度:
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
5、跟镜头(跟)
•跟镜头的作用
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三、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创作中的运动处理
1、
总的运动风格:
•A、纪实风格的作品:
1、多用长镜头,以减少大量镜头组接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2、运用长镜头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被摄物的运动,要
努力和生活中该事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时间
等相一致。
3、摄影机要尽量隐藏,要使观众感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B、浪漫、夸、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
对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可用长镜头,也可用短镜头,
运动可有可无,运动的速度可慢可快,摄影机可藏也可不
藏。
•C、商业片:
(特别是动作片)
镜头长、短无所谓,摄影机藏与不藏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
管是被摄物还是摄影机一定要不停的运动,要充分地运动,
要夸地(违反生活常态)运动。
总之,要通过运动,达到
吸引观众、刺激观众,达到卖钱的目的。
2、
具体人物的运动处理:
①年龄特点
②性别特点
③生理特点
3、
具体场景、具体段落的运动处理
•葬礼的段落,镜头当然应该少动,或者干脆是静止的;
•影片中的婚礼的段落,镜头就应该多动。
第五节、电影影像的照明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1、自然光:
、天空光的照明;
2、人工光:
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1、散射光(软光);
2、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
1>
、主光: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
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2>
、副光: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
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
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
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顺光(正面光)优点:
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
缺点:
呆板,无变化。
侧光:
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这种方法照明,
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逆光:
从背面打光。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
出,可怕;
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4、
顶光:
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
象丑化。
5、
脚光:
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
摄对象显得残暴。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
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
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
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
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
感。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2、造型作用:
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
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①、描写、表现环境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划人物
•④、表现主题
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
•1、总的照明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多用自然光,,天空光。
如果是在室,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
(尽管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较难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
室外是;
室是室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表现主义风格:
•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
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
•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
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④、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思考题:
•①、色彩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容?
•②、举一部你认为色彩处理有特点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③、色彩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④、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色彩元素?
•红色:
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
象征着、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
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
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
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色调
•色调:
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在黑白和彩色相交叉的影片中,黑白和彩色的指代:
•黑白与彩色往往在时间上建立其意义。
•常规的运用当然是这样,过去段落是黑白色,彩色段落是现在时,这样处理是基于大部分人对于色彩的默认,黑白灰给人旧和久远的感觉。
当然,为了创新或者追求不一样的效果,有的影片故意使用相反的手法,黑白是现在,彩色是过去。
如果创作者这样使用不是哗众取宠的话,那么肯定会有这样做的意义存在,比如,他可能是想表现,过去是美好的,现在是丑陋的或者是悲伤的。
《我的父亲母亲》
•黑白与彩色也可以在空间上建立其意义。
某一重要场景的画面被处理成黑白(相对全片彩色),或被处理成彩色(相对全片黑白),旨在强化这个特定场景或者场景中某个物体或动作的重要性。
•这种运用很广泛了。
在侦探片中,可能是犯罪的现场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在爱情片中,可能是某个很值得纪念的场所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
二、电影创作中的色彩处理
•1、总的色彩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影片的总的色调、和被摄物的局部色相,应该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一致。
•②、不要滥用艳丽的色彩,以刺激观众的视觉,因而造成人为的痕迹。
(总之,要尽量让观众觉不到人为“色彩”的存在。
)
•B、浪漫、夸的风格:
•色彩上没有特殊的要求。
可生活化,也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C、商业片:
•色彩要艳丽,要具有强烈的、形式上的视觉美感。
总之,要漂漂亮亮,女主角起码要换二十套衣服,要使人赏心阅目。
第二章、电影艺术的声音
•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诞生(《爵士歌王》),可谓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语言、音响、音乐。
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
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它是电
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容。
•2、独白:
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三种情况:
1.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2.对其他剧中人物。
如演讲、祈祷等。
3.对观众。
《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
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主要有两种情况:
1.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2.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
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
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
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容,进行配音。
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
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③、同期录音:
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
主要是指旁白
第二节、电影声音中的音响
•音响:
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
二、音响的种类
•动作音响:
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
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
•自然音响:
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
如风声、雨声、鸟语虫鸣。
•背景音响:
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
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声,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
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
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三、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②、喧染画面的氛围。
•③、打破画面的框子,扩展空间,增强银幕的信息量。
•④、声画组接:
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
整体感。
•⑤、表现人物的心境
3、音响风格
A、纪实风格:
采用同期录音,努力使音响与画面中的被摄物所发出的音响一致。
(包括音响的层次、音响音量的大小等……)。
B、浪漫夸风格:
没有一定之规。
C、商业片:
①、主要的音响(即与情节、故事密切相关的音响)一定要清
晰、突出。
(现代商业片中,已不再是简单的单纯的清晰和突出,
而是丰富、逼真中主要的音响清晰突出。
这是为了使观众更好
的入戏,进入好来坞梦幻的手段。
②、要用音响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如恐怖效果、煽情效果
等。
第三节、电影声音的音乐
•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它必须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
电影音乐则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
一、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
•1、有声源音乐(画音乐):
画面中出现(或能推断出有)发出音乐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等)。
•2、无声源音乐(画外音乐):
画面中没有发出音乐的人或物。
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1、音画同步:
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
音乐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
如“鬼子进村”
•2、音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是一种“对位”的关系。
•A、音画对立:
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优美的音乐中,法西斯在杀人。
•B、音画并行:
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容,它与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我体会在这种关系中,音乐与画面有如下特点:
①、
音乐是比较完整的。
它可能表现在一个段落中,也可能表现在整部影片中。
②、
音乐相对影像容来说,不是简单的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
它有时可能是比较独立的。
③、
音乐所体现出的意义与影片中的影像容所体现出的意义,似乎前者更抽象、更具象征意义;
它似乎更接近作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主题,换句话说:
音乐意义与影像意义在层次上来讲,前者比后者似乎具有更高的层次。
四、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喧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的氛围。
•2、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3、抒发作者的感情。
•4、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5、声画组接。
用一段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
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剪辑
一、电影剪辑的主要容
•1、声带剪辑:
将录制的大量的声音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声音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2、影像剪辑
二、影像剪辑的几个术语
•1、剪接点:
上个镜头与下个镜头中间的那个交接点。
好的剪接点能使前后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
寻找好的剪接点,是电影剪辑的主要容之一。
2、光学技巧剪辑:
•通过光学印片方法和其它方法的特殊处理,连接前后两个镜头。
如:
•1、淡出、淡入(渐显、渐隐):
•淡出:
镜头由全暗到渐渐显露,直至完全清晰。
•淡入:
镜头渐暗直至完全消失。
在影片中常常起“句号”作用。
•淡出、淡入在影片中多用来作为影片或者一个段落的开始和结束。
•2、化出、化入:
•前一个镜头渐渐隐去,在它完全消失之前,后一个镜头已经渐渐显露。
化出、化入在电影中也用来表现一段叙事的开始和结束,但其程度一般不如淡出、淡入。
•3、“划”(划出、划入):
•用多种技巧把两个镜头连接起来。
•“划”多用来表现一些容相近、篇幅简短、快节奏的
纯交待性的场面。
•4、叠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
•叠印在影片中多用来表现回忆。
•5、无技巧剪辑:
•即“切”(跳切):
前后两个镜头不借用任何光学技巧直
接相接。
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
1、同一时空(同一时间,同一场景)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①、人物的服饰一致:
即人物的服装、化妆、装饰等不能有丝毫的走样。
②、各种道具的位置不变。
③、遵守轴线原则。
2、同一时空、不同时空的镜头连接的具体方法有
①、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连接
②、人物的表情连接
③、人物的语言连接
④、音响连接
⑤、音乐连接
⑥、道具连接:
门。
⑦、色彩连接:
•A:
色调:
•B、局部色相:
⑧、动、静连接:
•A、动动:
•a、被摄物动被摄物动:
•b、摄影机动摄影机动:
•c、复杂动复杂动:
•B、动静:
•C、静静:
⑨、情绪连接:
⑩、意义连接:
⒒、期待连接:
⒓、叠化、光学技巧连接:
剪辑在电影中的作用
•1、表现一种特殊的电影的时空关系:
即压缩时空和延伸时空。
•2、调整影片的节奏
•3、蒙太奇作用
电影创作中的剪辑处理
•1、整部影片的剪辑风格
•
努力使用长镜头,减轻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使作品贴近生活,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
•①、多用短镜头,通过大量的剪辑处理,使细节突出明了,使人物鲜明确定(使矛盾强化突出,使故事紧刺激。
•②、增强影片的节奏。
•③、造成视觉刺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视 视听 语言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