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板九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要点归纳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4637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57.07KB
浙教板九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要点归纳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
《浙教板九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要点归纳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板九上《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要点归纳教学内容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②促进肠道蠕动,③利于排便等。
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
1.儿童.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奶.蛋.鱼.肉?
答:
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3.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主要功能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视觉.生长发育.增抗病力
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病等
肝、卵黄、胡萝卜
维生素D
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豆.奶.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
脚气病、神经炎
米糠、麦麸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蔬菜、水果柠檬含VC
4.无机盐来源及缺乏症:
主要作用
缺乏时症状
含量较多的食物
钙
骨骼和牙齿的原料
幼年:
佝偻病;
成年:
骨质疏松
奶、绿蔬菜、虾
铁
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贫血
肝脏、血
碘
制造甲状腺素的原料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食盐、海带、紫菜
锌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味觉与食欲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出现障碍
肝脏
小结: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均衡膳食。
例2.秋天长得肥肥的熊经过冬眠后,会消瘦很多,你知道为什么?
熊是恒温动物,即使冬眠也需要保持自身体温的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因此冬眠时.仍需要消耗能量,但冬眠时,熊没有从外界摄取糖类等食物,只能分解体内脂肪提供能量,所以消瘦很多.
三、动物的摄食
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
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
1、海葵:
触手
2、昆虫:
口器
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气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虹吸式口器:
蝶类咀嚼式口器:
蝗虫
嚼吸式口器:
蜜蜂舐吸式口器:
苍蝇刺吸式口器:
蚊子
3、鱼类: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鱼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它在水中捕食相适应?
鳍――快速游动侧线――感知方向和水位
齿――肉食性鱼类口内有齿鳃――滤过性取食,鳃呼吸能长时间生活在水下等。
体色――背深腹浅,使水下和岸上的生物不容易发现。
5、你还能举出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吗?
捕食器官:
青蛙的舌(倒生)
捕食方式:
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
人的一生有两套牙。
一是乳牙,20个,半岁出,7~12岁脱落;
二是32个恒牙,自6岁左右更换,至12岁前后,除最后的第三磨牙外,全部萌出。
而第三磨牙一般在二十岁以后萌出,又称为智齿。
也有人终身不出,所以28~32均为正常
(1)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一、二、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二:
牙颈;
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三:
牙根。
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2]牙本质;
[1]牙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3]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
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
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原因:
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酸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从而引起龋齿。
危害:
加重胃和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食物流通部位顺序:
口腔: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淀粉的初步消化)
咽、食道:
食物的通道
胃:
胃的蠕动和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④小肠:
小肠的蠕动和三大有机物的彻底消化
大肠:
形成粪便
肛门:
排除粪便
(3)消化腺: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肠腺
流入部位
口腔
胃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消化酶
淀粉酶
蛋白酶
淀粉酶、
麦芽糖酶、
蛋白酶、
脂肪酶
-----
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脂肪酶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成分
少量水和酒精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营养物质的吸收——被吸收营养物质的去处
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
(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大部分甘油、脂肪酸→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淋巴管→静脉→血液。
(先进入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原因:
①小肠很长,
内壁有许多皱襞,
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详细原因——小肠结构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长约5-6米,可以增加食物的停留时间。
2)小肠表面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表面又有微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积达200平方米;
大大地增加了小肠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面积
3)小肠内消化液的种类多,如肠液、胆汁、胰液。
4)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为一层上皮细胞,有利营养物质的吸收。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消化、吸收的情况:
直接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
经消化才能吸收:
糖类、蛋白质、脂肪
不能吸收:
粗纤维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
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
化学性消化:
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重点)方法:
对照实验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特点:
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条件:
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思考:
例1:
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
答:
会,因为唾液中含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例2:
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
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有关的消化腺是胃腺,它分泌产生胃液,消化蛋白质
例3:
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
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
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
胰液和肠液主要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胆汁消化脂肪
例4:
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
肌肉层的收缩可导致胃的蠕动,研磨食物。
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流入口腔;
胃腺:
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进入胃;
肝脏:
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物理性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④肠腺:
分泌肠液,内含多种酶,进入小肠;
胰腺:
分泌胰液,内含多种酶,进入小肠。
4.3、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液血细胞45%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
正常值:
男子400万/㎜3~500万/㎜3;
女子350万/㎜3~450万/㎜3
血红蛋白特点:
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动能:
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比红细胞数量少。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正常值3500~10000个/mm3
白细胞的功能:
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10~30万个/㎜3
血小板的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④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会读血样分析报告:
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白细胞若数目增多,就是身体有炎症;
血小板若数目减少,不能止血。
例题1: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原因:
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症状:
头晕、面色苍白,精神不振。
缓解方法:
要多吃含铁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例题2:
激烈运动中大量流汗后怎么办?
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
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液体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例题3:
为什么足球运动员要到昆明去集训?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
在这种环境下集训,可以增加足球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加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
一、心脏
――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连着上、下腔静脉
(2)、肺动脉
(1)、肺静脉(4)、主动脉
(1)共8根血管。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规律:
上房下室,左右倒置。
房连静,室连动。
二、血管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管壁较厚、弹性大;
小
快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
大,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一般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1.瓣膜——使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房室瓣:
只能朝向动脉开,作用——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②动脉瓣:
只能朝向心室开,作用——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此外,防止血液倒流的还有静脉中的静脉瓣。
2.心壁——由心肌构成
心房壁薄,心室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3.出血的初步护理
(一)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流出量很少,是慢慢渗出,血液是红色的一般会因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血和止血作用而自然凝固。
处理的方法是先消毒伤口,后用消毒的纱布包扎以免感染。
(二)动脉出血
血流猛急,呈喷射状,血液鲜红,不会自然凝固止血,因此必须尽快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止血,进行急救后马上送医院治疗。
(三)静脉出血
血流较缓和,血色暗红,
方法:
在受伤静脉远心端止血,并送医院诊治。
四、血液循环: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体动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体静脉、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动脉血:
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
静脉血:
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3.血液循环: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为什么左心室的心肌壁比右心室的厚?
因为与主动脉相连,运送血液量大。
心房或心室的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要长,这对心脏来说有何意义?
有利于血液充分地流回心脏,并使心肌的有较充足的休息时间,使心脏能更持久地工作。
假如血液离开肺后直接流向身体的其它部分,而不流回心脏,会有什么后果?
血液会失去动力器官,血将无法在血管中继续循环流动。
五、脉搏与血压
1、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分(60~100次/分)
2、脉搏:
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人在12~18.7千帕
舒张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人在8~12千帕
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
低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是有害的。
4.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关闭);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开放);
心房心室都舒张时,房室瓣(开放)。
1.运动前后脉搏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运动后脉搏明显加快。
这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就要求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增加,这就使心率会明显加快,心率加快,脉搏也会加快。
2.预防高血压的知识指导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盐、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
4.4、能量的获得:
1、食物有什么作用?
提供能量、为构成细胞提供原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保护身体
2、食物怎样为人类提供所须的能量?
在细胞体内氧化分解从而释放出能量
一、呼吸作用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我们称之为细胞呼吸,即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呼吸的区别?
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呼吸: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O2、呼出CO2)的总过程。
2、根据是否需要氧气,把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氧化供能有机物(糖类或蛋白质或脂肪)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即:
糖类 + 氧
蛋白质 + 氧
脂肪 + 氧
②无氧呼吸:
a.剧烈运动时,肌肉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细胞就进行无氧呼吸
b.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却产生乳酸。
葡萄糖
乳酸 + 能量(少量)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a.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b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精 + 二氧化碳 + 能量(少量) 植物细胞
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但在缺氧条件下,部分组织细胞仍保持着无氧呼吸的能力。
如在水淹情况下,高等植物可以进行短时间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少量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
又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却产生乳酸。
而高等动物和人在局部组织缺氧时,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均产生乳酸。
无氧呼吸意义:
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3、呼吸作用的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温度、氧气浓度等
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散发出来?
苹果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二、多样的呼吸器官
生物的呼吸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动物
呼吸部位(器官)或方式
草履虫、变形虫
体表
爬行类和哺乳类
肺
虾、鱼类
鳃
鸟类
肺和气囊(双重呼吸)
青蛙
肺和皮肤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0.1%。
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
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食物的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转变为脂肪贮存代谢终产物:
二氧化碳、水
2、脂肪:
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
3、蛋白质:
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
儿童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生长发育
成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维持平衡
老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变瘦、衰老
4.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呼吸系统(占10%):
以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形式排出
皮肤(占10%):
以汗液(水、无机盐和尿素)形式排出
泌尿系统(占80%):
以尿(绝大部分的代谢终产物除了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
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
从食物中消化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
经常好吃懒动会带来什么后果?
因为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有限的,多余的能量会储存起来,就会发胖。
如果一个人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
能量供应不足,会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身体将消瘦,体质下降,严重的会引起生理功能的混乱,还会引起神经性厌食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它们有什么功能?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
产生尿液
输尿管:
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④尿道:
将尿液排出体外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1、肾的外形和位置:
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2、肾的结构:
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
(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3.排泄: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等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浙教板九上 第四 代谢 平衡 知识 要点 归纳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