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特性》说课稿沪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3682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7.88KB
《声音特性》说课稿沪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声音特性》说课稿沪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特性》说课稿沪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
二、说学情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
学生前面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生的脑海中对于生活中的声音的现象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以及在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学生会由于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混淆,不能很好地区分,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此,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认识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并进行易错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并通过实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激发物理的学习兴趣,并在这过程只学会观察,归纳、总结。
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两个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方面:
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觉得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声音的响度及音色要较容易接受一些。
而对于音调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由于生活中有时所说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容易与声音的高低(音调)混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响度及其影响因素,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五、说教法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法以学生为本,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讲解点拨、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整合,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得到科学知识。
因为声音因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有助于学习,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学会观察、总结,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即: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基本运用。
还应该开始让学生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因为要从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说教具准备
钢尺、鼓、纸屑、梳子、多媒体
八、说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包括“新课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和巩固”、“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儿歌“小白兔乖乖”动漫视频,并提出问题:
小白兔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判断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声音的?
从而引入这节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儿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并为声音的特性(音色)做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响度与振幅
学生活动:
轻轻拍手两下和用力拍手两下,感知听到的声音的强弱不同,进而引入“响度”的概念。
教师演示:
击鼓,引导学生思考“响鼓需要重锤敲”的道理,深入提问“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后学生开始讨论得出自己的猜想的情况下问学生“怎样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的大小”从而进行“转换法”这一科学探究方法指导的同时用实验现象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学生动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用刻度尺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后趁机引入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如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
学生继续实验,交流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在此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提出问题:
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动的幅度有关以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并举例,通过分析例子得出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例:
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前排减小说话的声音,前排同学听得到说话的内容,而后排同学却听不到;
听诊器。
2.音调与频率
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
合唱社要排练合唱,需要有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什么特性?
从而引出“音调”的概念。
学生利用自己的梳头发的梳子和刻度尺做实验:
用同样的力将刻度尺在梳齿上分别快速的划过和慢慢划过,比较声音的该地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判断出声音的尖细与低沉即可)并观察梳齿振动的快慢;
交流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出结论: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在讲到振动快慢的时候简单介绍频率。
最后介绍古代打击乐器——编钟。
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声音的高低,将其与声音的响度区分开来,而介绍编钟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古时对于声音音调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及时对生活中的几个现象进行判断:
①“男低音高声唱歌,女高音低声伴唱”,“窃窃私语”,“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分别描述的是声音的什么特性。
②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谁的响度大,水的音调高。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区分音调与响度)
3.了解音色
播放音频:
学生欣赏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音乐,然后提出问题:
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判断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
引入音色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设计的意图:
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一下,并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得新知。
学生回答新课导入环节的问题,将学得的新知识“学以致用”,且起到前后呼应的一个作用。
(三)课堂小结和巩固
本环节分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特性),二是学生理解具体概念,并讨论影响因素。
为了全盘把握,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形成知识结构模型及框架,便于理解记忆。
最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声音洪亮,音高八度”的理解,对“向水瓶灌水”的感受等,从而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并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四)作业设计
制作橡皮筋吉他,并完成课本43页迷你实验室。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习用具帮助学习理解声音的音调,并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板书设计
由于有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所以采用的是纲要式板书,目的是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基本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小结环节给与提醒。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响度——振幅(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距离声源的远近
2、音调——频率
3、音色——结构材料来
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特性 声音 特性 说课稿沪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