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2992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52.47KB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心理学
教育学
3.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
4。
敬业精神
教学风格
5.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
6.课堂自然条件
教学设施
7.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8.解释
控制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
(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奇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
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
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1、
(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
学生、教
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
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师。
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4)教学内容。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5)教学媒体。
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6)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
2、
(1)学与教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教学过程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
C.反馈
D.评价
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尝试一错误说
B.闻一见一知一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A.短时的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5.概念是用()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语
C.言语命题
D.图式
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A.追求利益的动机
B.避免失败的动机
C.避免困难的动机
D.追求刺激的动机
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o
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A.习性结合
B.教学相关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1.观察法的实施背景是()。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使
1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13.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一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14.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A.表扬
B.惩罚
C.理解
D.强化
15.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情绪特点
D.理智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A.活动技能
B.学校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17.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9.组织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20.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直观一操作性
B.任性一可塑性
C.幼稚一发展性
D.指导一模仿性
E.基本一再现性
2.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3.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6.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行为产生的条件
C.行为标准
D.具体目标
E.行为方式
7.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
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
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D.自我概念
E.心理健康状况
8.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A.攻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
9.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10.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两个方面。
2.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______的动机水平。
3.___________于1903年出版了___________。
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该“关键年龄”大约在___________年级左右。
5.___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6.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7.元认知是__________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_评价。
10.___________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
每小题l分,共10分)
1.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2.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3.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4.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5.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8.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9.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10.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最近发展区
2.学习
3.问题空间
4.应激
5.班级群体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
2.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七、论述题(共10分)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
请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
“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
“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
“什么叫圆周率?
”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
“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2.D【解析】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条件而进行研究。
3.B【解析】苟子认为学习过程是闻一见一知一行。
4.C【解析】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是0.25~2秒。
5.B【解析】概念甩词语表达。
6.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7.B【解析】将失败归因为不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努力学习以获取成功;
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学习继续保持努力状态。
8.B【解析】个体成就动机包含两种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9.D【解析】与新手相比,专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认识策略。
10.C【解析】触类旁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迁移。
11.B【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实施的。
12.B【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习阶段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
13.B【解析】用干扰理论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
14.C【解析】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是理解。
15.B【解析】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品质。
16.D【解析】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17.C【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
18.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关键词法、限定词法和视觉想像、形象联想等。
19.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0.D【解析】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直观一操作性、任性可塑性、幼稚发展性、指导一模仿性、基本一再现性。
2.CDE【解析】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3.ABCDE【解析】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教育性、实事求是、及时性、适当性、儿童化原则。
4.AD【解析】用中文发音来记忆英文单词,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的谐音法。
5.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故选BCD。
6.BCD【解析】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
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
7.BCDE【解析】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
道德发展阶段、对他人的积极评价、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状况。
8.ABCDE【解析】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固执。
9.ABCD【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10.AB【解析】从性质上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三、填空题
1.性格的类型差异;
2.中等程度;
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4.四;
5.斯金纳;
6.注意缺陷,活动过度;
7.对认知的认知;
8.内化;
9.配置性,诊断性;
10.教学方法。
四、判断题
1.√【解析】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2.√【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体现。
3.×
【解析】依法治教是所有对于教育的治理都应该有法律依据,无法律则无行政;
以法治教认为法律是行政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行政的制约,这两种口号的取向是不一样的。
4.×
【解析】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无关。
5.√【解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
6.√【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
【解析】《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
8.×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9.√【解析】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10.√【解析】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五、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
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2.学习:
指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及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3.问题空间: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不同的人,构造的问题空间也可能不同;
同一个人,在解决问题之前也可能改变或重构问题空间。
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影响着问题空间的构造。
4.应激:
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5.班级群体:
是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自然群体,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背景来完成。
六、简答题
1.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
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用。
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有:
(1)教育性;
(2)实事求是;
(3)及时性;
(4)适当性;
(5)Jh童化原则。
4.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
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维持秩序所需要的。
但惩罚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为前提。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
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做出表扬等于是评判这种行为;
对做错的同学不做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他的行为;
表扬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
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
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促使双方关系的对立;
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
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对方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
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该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八、案例分析题
1.老师把几个圆盘展示给学生并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部分来认识,这是分析。
2.说这些部分构成圆盘就是综合。
3.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就是比较。
4.抛开直径、圆面、周长和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找出几个圆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即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就是抽象。
5.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再结合起来,只要是圆,不论大小都有个共同的固定的关系,我们便叫它圆周率,这是概括。
6.指出今后遇到具体的圆的问题常用圆周率来帮助解决,这就是具体化。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
1.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3.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5.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心理定势
D.潜伏学习
6.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7.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 )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的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8.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9.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10.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11.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 )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2.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3.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 )
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14.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5.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二、填空题
1.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
2.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__________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3.__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性别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5.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_____的动机激起水平。
6.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__________。
7.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
8.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9.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__________学习。
10.元认知是_________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11.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阶段叫做__________。
1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
1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三个阶段。
14.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心理学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