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2939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42KB
2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
02′06″
19581186.1070
2
03′07″
4141537.5130
37°
59′06″
19585470.0550
3
01′44″
4143598.4120
56′16″
19587957.4410
4
01′00″
4150923.2530
56′07″
19592376.8230
5
111°
59′41″
4159972.1540
53′51″
19601505.5930
6
59′31″
4166469.3260
50′57″
19617148.7920
7
58′20″
4171784.1640
50′24″
19624207.2760
8
52′43″
4191884.6570
43′45″
19633540.4760
9
52′36″
4200005.6250
42′11″
19630281.0360
10
55′58″
4203273.3090
33′53″
19624221.2840
11
57′14″
4198738.4190
33′10″
19615713.6510
12
57′30″
4199259.4720
29′54″
19608718.8950
13
55′01″
4208349.2800
24′18″
19603351.4770
14
57′55″
4208224.7160
24′04″
19598252.7970
15
59′37″
4212035.0850
25′10″
19599670.4640
16
02′40″
4212042.6220
29′06″
19597743.4470
17
08′56″
4206429.7080
33′56″
19592416.5060
18
19′37″
4201165.3040
37′20″
19590448.8590
19
24′28″
4200876.0060
40′09″
19589377.4130
20
31′02″
4196661.8170
50′56″
19587492.9220
21
28′54″
4191294.2070
55′21″
19587305.6180
22
24′48″
4190258.4540
57′10″
19585580.3260
23
18′57″
4177874.5630
54′47″
19577455.5880
24
14′11″
4174974.7180
55′07″
19577311.2980
25
10′36″
4159668.1640
00′04″
19582412.3700
26
07′07″
4158361.1260
00′02″
19584291.0690
27
08′07″
4152322.1420
02′05″
19584745.3870
2、河流
区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汾河及其支流天池河、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文峪河等。
3、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
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秋季雨量集中。
年平均气温9.5℃,最低的1月份平均-7℃,极端最低气温-27.5℃;
最高的7月份平均气温23.7℃,极端最高气温39.4℃。
无霜期平均170天,初霜期为10月中旬,终霜期为来年的4月中旬。
最大冻土深度110cm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459mm,年最大降水量749.1mm,年最小降水量210.1mm,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年平均蒸发量1849.3mm,大于年平均降水量的四倍多。
年平均风速2.5m/s,多西北风,极端最大风速18.7m/s。
4、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
5、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
当雨季来临时,河流两岸会受到洪水威协,山体局部可能发生泥石流、塌方等现象。
此外,本区对地震灾害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1、太原市
省城太原位于矿区东側,国土面积6988km2,总播种面积15.78万hm2。
根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人口420.1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
主要农业产品有小麦、稻谷、高粱、谷子、豆类、薯类、棉花、油料、蔬菜等。
主要工业产品有化学纤维、纱、布、服装、造纸、玻璃制品、药品、煤炭、发电、生铁、钢、成品钢材、焦炭、铜、铝、硫酸、烧碱、合成氨、化肥、电石、水泥、工业锅炉、机床、汽车、起重设备、矿山设备、电器设备等。
2010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7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人均GDP突破35000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7.84亿元,增长28.2%;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74.2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76.74亿元,增长1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91亿元,增长18.2%;
外贸进出口总额81.07亿美元,增长97.1%;
财政总收入240.40亿元,增长25.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45元(4782美元),增长17.1%;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61元,增长13.1%。
2010年太原市多数的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稳定前移。
在我国中部的6个省会城市中,太原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速上升到第一位,GDP增速和人均GDP值上升到第二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升到第三位。
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太原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则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
2、交城县
隶属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
全县辖6镇4乡266个行政村,人口20.8万,307国道与108国道纵横境内,太祁、夏汾高速公路相互交汇,不仅可承接中心城市和环渤海湾经济区辐射,而且在东西部工程合作中,也极具潜力和可塑性。
区位独特,资源富集。
交城地处离柳能源基地与太原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县资源丰富,已探明蕴藏矿产资源30余种,依托2号配焦煤、低硫低磷铁矿、方解石等资源优势,铸造、冶炼、煤炭、机械、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潜力极大。
交城正在成长为全国金属锰、金属镁、玻璃制品、水泥等产品的加工供应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颇具产业化规模的4000ha红枣园林使得“交城骏枣、交城梨枣”成为国宴特供果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交城是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地区,以四大景区(卦山风景名胜区、玄中寺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南云顶亚高山草甸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已得到了较快发展。
交城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使其在华北地区资源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文水县
隶属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西倚吕梁山,东临汾河水,县城距省会太原76km。
全县总面积1067km2,耕地60万亩,辖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人口42万。
文水自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古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今有女英雄刘胡兰。
武则天纪念馆、狄青故里、东岩禅寺、隐唐洞、上贤塔等古文化旅游区正在逐步开发,武则天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胡兰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文水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西部山区密布着3万亩天森林,盛产猴头、木耳、沙棘及各种中药材,其中沙棘年产量达1万t以上;
文水蕴藏着优质天然矿泉水;
探明有石灰石、石英石、石棉等高品位矿产,其中作为优质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储量达73亿km3。
2003年对西山煤田科学勘探,探明煤田面积74km2,储量约14亿t。
县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汾河、文峪河、磁窑河纵贯南北,河井双灌,旱涝保收,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财政收入完成48019万元,比上年增长6.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1元,同比增长15.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065元,同比增长20.4%。
第二节矿区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一、交通运输
西山古交矿区交通便利。
太原为交通枢纽,目前运行的国铁干线有:
南北同蒲线、太(原)~焦(作)线、石(家庄)~太(原)线、太(原)~古(交)~岚(县)线,太(原)~中(卫)~银(川)线和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之中。
古交区和前山区内均有铁路专用线,古交区各矿(厂)分别经玉门、太北编组站与石太线、南北同蒲线、太焦线等铁路相通,前山区各矿(厂)分别经太~古~岚线与石太线、南北同蒲线、太焦线等铁路相连。
太~中~银铁路的建设对缓解矿区东南部的煤炭外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路交通方面,由省城太原至山西东、西、南、北四个出口方向均有高速公路通车。
区内有太原至古交,文水、交城、清徐至古交二级公路,307国道和大(同)~运(城)高速公路途径交城、文水。
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主干公路网,配合省道和各县、乡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西山古交矿区煤炭主要经太古岚铁路、石太铁路、太焦铁路和公路外运。
二、电源
目前矿区现有太原选煤厂煤矸石电厂的2×
6MW机组、西山热电厂的1号50MW机组和古交电厂的2台300MW机组已经投运,其中太原选煤厂煤矸石电厂2×
6MW机组、西山热电厂的1台50MW机组可以直接向矿区供电,而古交电厂与山西电网联网,直接向山西电网供电,因此矿区用电现在仍然主要依靠山西电网供电。
矿区现有三座110kV变电站,总容量303MW。
22座35kV变电站,总容量397.2MW。
矿区有古屯1号/110(LGJ-240),2.5km;
古屯2号/110(LGJ-240),2.5km;
屯马1号/110(LGJ-95),11km;
屯马2号/110(LGJ-95),10km等四条110kV线路共26km,产权属于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有。
现有杜儿坪矿、官地矿、西铭矿、西曲矿、东曲矿、屯兰矿、镇城底矿、马兰矿、太原选煤厂、水泥厂和矿区等,176条35kV线路共计415.78km,其产权也属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有,归各矿和厂管理。
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五十年来,经过六期扩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装机容量12750MW瓦的现代化大型热电联产企业。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规划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役容量8250MW,在建容量600MW。
综上所述,西山矿区的电源充实,电网基本覆盖整个矿区,能满足矿区供电要求。
三、水源
西山矿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横贯矿区北部。
汾河支流主要有大川河、原平川河、屯兰川河、天池河等。
矿区附近主要有三个大型水库,分别是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及文峪河水库,是矿区的主要地表水水源地。
1、前山区。
供水水源为引黄河水、南北寒及三给村等第四系潜水和奥陶系灰岩水水源地,供水能力基本满足要求。
2、古交区。
供水水源为汾河水库。
3、清徐区。
供水水源为文峪河水库。
4、交城区。
根据因为通过查阅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得知,交城地区307国道以北1km开始往北属“贫水区”。
因此,就地取地下奥灰水方案不可取,目前主要从地方自来水公司外购用水。
交城区其它区域奥灰水可作永久供水水源。
矿区各矿井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第二水源水源。
四、建筑材料
矿区建设工程所需砖、白灰、砂、碎石等建筑材料可在当地解决,所需钢材、木材需从外地购置。
五、外部建设条件总评价
矿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堪称优越。
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优越。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交通枢纽,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为矿区的交通带来极为便利的条件。
2、电源充足可靠。
太原市一电厂、二电厂以及矿区内多年形成的成熟的供电网,都为矿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用电保障。
3、供水水源可靠。
引黄入晋工程为用水提供了保障,同时本矿区深层地下水(奥灰水),水量丰富,水质优良。
第三节矿区建设资源条件及评价
一、地层及构造
西山煤田位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东翼,山西陆台—太岳经向构造亚带北延处的东侧,阳曲—盂县纬向构造亚带的西南端。
煤田东部及南部与汾河盆地相连,北部及西部隆起,出现煤层露头,总体呈北宽南窄,西翼陡东翼缓,两翼极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
煤田内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呈束状展布,将向斜东翼切割成长方形地块,碱性二长岩则沿构造裂隙侵入向斜两翼。
煤田主要受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控制,为山西省“多”字形雁行斜列的主要含煤盆地之一。
区内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构造为陷落柱,其余为断裂,此外还有褶曲。
1、地层
区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中统二马营组(T2er)、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第四系。
2、地质构造
区内主要构造形态有:
狮子河~马兰向斜、水峪贯~泉泉寺向斜、云梦山褶皱群、狐偃山断裂带、清交断裂带、晋祠断裂、碾底~平地窑断裂带、庙前山~西铭断裂带、原相~王封断裂带、古交断裂带、梭峪断裂带、盘道~马家山断裂带及九龙塔断裂带。
根据构造性质分述如下:
(1)、褶曲
狮子河~马兰向斜:
该向斜为一复式向斜,自北而南沿狮子河经镇城底、马兰、草庄头西至云梦山隆起北,贯穿整个煤田中部,延伸长度约50km。
呈“S”型展布,北部弧顶向西,南部弧顶向东,是煤田的主要向斜构造。
南北两翼倾角为8~12°
,基本对称。
北中部的马兰~原相一带,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般倾角为15~20°
,最大达35°
。
就总体而言,属西陡东缓,北端翘起,枢纽向南倾伏的斜歪倾伏向斜。
水峪贯~泉泉寺向斜:
该向斜发育于煤田西南边界附近,自狐偃山岩体以西,由北而南经古洞道、水峪贯、鲁沿、横岭、东社村东,过文峪河、泉泉寺到煤田南端,大体呈“s”型展布于煤田西南部。
向斜向南、北两端翘起,向中部倾伏,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地层倾角一般25~40°
,最大可达60°
以上,东翼较缓,地层倾角一般10~20°
,属斜歪倾伏向斜。
向斜轴部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向斜幅度可达1000m。
云梦山褶皱群:
云梦山褶皱群位于煤田南部边界中段,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短轴向、背斜组成,以云梦山隆起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布,其主体是云梦山穹窿。
穹窿核部出露奥陶系峰峰组,岩层向四周倾斜,倾角8~26°
(2)、断层
狐偃山断裂带
狐偃山断裂带发育于矿区西部边界一带,总体走向近南北向,由一系列向西仰冲或俯冲的压性逆断层和倾向煤田的张性正断层组成,有少量北西向平移断层与之相交。
清交断裂带:
发育于矿区东南部,是矿区的东南部边界断裂,又是交城断裂带的西南部分。
总体走向为N50°
~75°
E,倾向南东,落差400m左右,由一系列阶梯状断层组成。
晋祠断裂带:
发育于煤田东部,构成矿区的东部边界。
总体走向为北东~北北东,倾向南东,其结构面被新生界掩盖。
落差在200m以上,下盘相同走向阶梯状断层发育并伴生短轴褶曲。
碾底~平地窑断裂带:
为矿区东南部一条北东东向断裂带,该断裂带向北东东方向被晋祠断裂带所截,向南西西方向消失于云梦山前,延伸长度约21km。
组成断裂带的断层可分为两组,北侧一组以碾底断层为代表,为向北西倾斜的正断层,南侧一组以平地窑断层为代表,为向南东倾斜的正断层。
两组断层大致平行展布,构成地垒。
最大落差120m。
庙前山~西铭断裂带:
发育于煤田东部中段,庙前山以东,两组断层平行展布,断面倾向相反,构成地垒构造。
庙前山以西,构成地垒与地堑两种构造形态,断裂带中的断层最大落差150m。
断裂带向东延伸交于晋祠断裂带,向西止于石千峰向斜东翼。
原相~王封断裂带:
为矿区内唯一横切煤田中部的北东东向断裂带,延伸约57km,断裂带最大宽度约2km,两组平行展布的断层构成地堑或地垒构造。
古交断裂带:
两组平行的断层构成地垒,断裂带长约22km,带内最大断层落差180m,总体走向北东东。
梭峪断裂带:
两组平行的断层构成地垒构造,地垒宽0.6~1.2km,走向北东东,向西南方向断续发育一系列小断层,越过马兰向斜,走向转为北东向。
盘道~马家山断裂:
发育于矿区北部,是矿区最北部边界断裂。
总体走向近东西,单个断层走向有北东东、北西西两个方向,断裂带内最大断层落差约100m,断裂带延伸长度约9km。
九龙塔断裂带:
发育于梭峪断裂带与盘道~马家山断裂带之间,三者近等间距排列。
该断裂带主要为九龙塔断层及其分支断裂,走向北东东,断面倾向南东,最大落差约100m。
该断裂带自阳岩村东向西南延伸,切过马兰向斜,消失于煤田西部边界一带。
(3)、陷落柱
西山古交区的陷落柱比较发育。
据现有资料,主要发育于东部,尤其是前山区和清交区的浅部,后山区也发育有数量不多的陷落柱。
矿区中部、西部和南部较少或无陷落柱发育。
在垂向上,多呈不规则的反漏斗状,常呈曲线或锯齿状下切,有时整体向一侧倾斜。
柱体内岩体破碎,杂乱无章,常呈胶结或半胶结状。
陷壁角一般80°
左右,个别达85°
(4)、岩浆岩
西山古交区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即燕山期和海西期。
海西期岩浆活动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对煤层无影响,下面仅对燕山期岩浆岩做一叙述。
矿区内的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为碱性、偏碱性侵入岩,岩体主要分布于狐偃山主峰以北和以西地段,以东和以南则零星出露岩床和岩脉。
岩体南北长17km,东西宽12km,分布范围约200km2,岩体出露面积约50km2,包括5个岩带,20余个岩体及一些岩脉。
主要有5个岩带及一个岩床。
总体上看,西山矿区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质构造以较为宽缓的褶曲构造为主。
煤层倾角在矿区东部(即前山区)一般4~23°
,在矿区西部(即后山区)一般6~14°
二、煤层与煤质
1、含煤地层
矿区内含煤岩系有中石炭统本溪组(C2b)、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下二叠统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
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赋存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和下石子组所含煤层层数少,厚度小且极不稳定,从煤炭开采角度看无实际意义。
以下仅简述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地层。
(1)、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太原组是在滨海一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套海陆交互相地层,是西山煤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底界为晋祠砂岩(K1)底,顶界到北岔沟砂岩底,共含煤10层,煤层总厚约11.96m,含煤系数11.78%左右。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即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
(2)、晋祠段
自晋祠砂岩(K1)底至西铭砂岩底,厚20~30m。
由晋祠砂岩、细碎屑岩、含鲕粒结构的粉砂岩、2~3层薄煤层和吴家峪灰岩(L0)组成。
吴家峪灰岩位于本段的中上部,其上为10号煤层,其下为11号煤层。
灰岩厚度不稳定,一般在1m以下,常于煤田中部和南部尖灭。
(3)、毛儿沟段
自西铭砂岩底至上马家沟砂岩底,厚35~45m。
主要由砂岩、泥岩、灰岩及煤层组成。
一般含两层煤(8、9号)及两层灰岩(庙沟灰岩、毛儿沟灰岩)。
其主要标志层为:
西铭砂岩,位于10号煤层之上,9号煤层之下,为黄白色中~粗粒或细粒石英杂砂岩,厚3~5m。
庙沟灰岩(L1)位于8号煤层之上,常为其直接顶板。
灰岩厚度2.33m,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主要发育于煤田东部和北中部,中、南部和西部缺失或相变为海相泥岩。
毛儿沟灰岩(K2),为含骨屑泥晶灰岩,煤田内普遍发育,厚度3.34m,在煤田东部厚达12m。
(4)、东大窑段
自上马兰砂岩底至北岔沟砂岩底,一般厚度30~40m,含斜道、东大窑灰岩和5、6、7号煤层,其间夹七里沟砂岩。
其主要标志为:
上马兰砂岩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或粉砂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在马兰井田厚度可达24m。
七里沟砂岩位于斜道灰岩与6号煤层之间,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杂砂岩,厚10~20m,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东北部和西北部。
斜道灰岩(L4)位于7号煤层之上,常为其直接顶板,煤田内普遍发育,在清徐交城找煤区局部厚度可达10m,—般厚2.40m。
东大窑灰岩(L5)为含骨屑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菱铁岩,主要发育于狐偃山~石千峰弧形分水岭以南,一般厚2.09m,矿区官地井田厚度可达7m。
(5)、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山西组底界为北岔沟砂岩底,上至骆驼脖子砂岩(K4)底。
是在三角洲~滨海平原环境下沉积的一套岩性组合,是西山煤田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9层,煤层总厚8.67m,含煤系数18.45%。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个岩性段:
即北岔沟段(下段)、下石村段(上段)。
(6)、北岔沟段
自北岔沟砂岩底至铁磨沟砂岩底,由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2、3、4、5号煤层。
其主要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区 概况 建设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