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2462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8
- 大小:89.57KB
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
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
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
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只有自己体会。
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多美的描写呀!
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
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师:
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
,(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马克吐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马克?
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具:
投影仪,课件微机,图片,有关表演的道具。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以课后“马克?
吐温出版第一本书的故事”引出作者,认识作者。
2.课前热身:
教师启发学生:
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
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
简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画像):
马克?
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
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
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
(一)—学生小组内互动,师生全班内互动:
自学生字词,并针对自读中对课文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加以整理。
提交全班共同读议,予以明确。
1)生字词(加点字):
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撰文俗不可耐言简意赅戏谑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趾高气扬诽谤涉水过河
2)新词语(课下注解有的除外):
粗糙花花公子琐闻苛责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进行全班讨论,全班群策群力帮助解答,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去。
3.师生互动
(二):
“叔父离家外出了一周”,十三岁的马克?
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情?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上几件事情中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归纳整理。
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最后明确:
共做了三件事情:
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影响是:
作者办的周报引起了轰动,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
作者初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第一、三件事情详写,第二件事情略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教师先指名学生起来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教师出示投影,将课文层次结构明确展示: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
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一层(1-3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层(4段)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
第三层(5段)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第二部分(6—7段):
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出示投影):
1.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A.涉水B.粗糙C.猝不及防D.乳臭未干E.趾高气扬F言简意赅
2.解释下列词语:
A.煞费苦心:
B.猝不及防:
C.趾高气扬:
D.言简意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差()臭()恶()缝()
()()()()
4.结合课文理解:
文中“这是他开的小玩笑”中“这”指代的内容?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向课外延伸,教育学生应该礼貌待人。
指名学生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和其他学生补充)
课外延伸:
对于马克?
吐温的讽刺风格你如何看待?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用这种手法加以讽刺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
教育学生:
文学手法是可以借鉴在写作中的,但并非可以到处适用,为人处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异。
作业:
1.课堂检测
2.基础训练积累部分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
生: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
“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
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
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
4.风筝
鲁迅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
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
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
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
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
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
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
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
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
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
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
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
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辅助用具:
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
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
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
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
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
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动安排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
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
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
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学生自主创作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
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5.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
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
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
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
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
记叙的人物是谁?
(学生答:
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
n)
(2)祖籍(jí
)(3)妯娌(zhó
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
imiǎn)(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
o)(11)血溅(jià
n)(12)瞒着(má
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
):
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
nyuà
n):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
ncí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
ifù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
尽量节省。
节,减省;
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
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
oxù
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
叙,谈。
(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
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
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
“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
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
这是文章第二部分。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
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
提问、思考、讨论:
这一段写了几句话?
表达了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