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2210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6.58KB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Word下载.docx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注:
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
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回放2:
(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
(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试作简要分析。
回放3:
(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
人名,陆游的朋友。
②晓:
光明。
③笳:
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
④觉:
醒。
⑤漏:
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
(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
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回放4:
(
2005年宿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和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
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
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回放5:
(2004年四川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回放6:
(2004年泰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划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放7:
(2005年扬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回放8:
(2005年济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能力拓展训练
训练1:
(2004年玉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
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训练2:
(2004年泸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
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
训练3:
(2004年河南省非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
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
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
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该题4分,
(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
或: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训练4:
(2004年河南省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
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
(答出“怨愤”之意,即可给分。
2分)
(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各1分。
共2分)
训练5:
(2004年宜昌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
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
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
老干多,用笔宜苍老;
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
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
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
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
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
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
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
”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
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
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
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
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
请你试作简略分析。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
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
为什么?
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
训练6:
(2004年恩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月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自《唐宋绝句选注析》)
1.第3句诗中专写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的是哪一个词?
2.第4句用“新透”写“虫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妙。
请你把这句诗用散文的笔调展现出现。
训练7:
(2005年桂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训练8:
(2005年宿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训练9:
(2005年济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
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评分:
本题2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10:
(2005年高青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训练11:
(2005年成都市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训练12:
(2005年资阳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作者是(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训练13:
(2005年曲靖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
1漉豉(chǐ):
豆制品。
2萁(qí
):
豆茎。
3然:
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①②③④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声”,考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词是复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弄懂弄通。
⑴通假字:
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如:
①满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
②便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兴。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深究。
考试中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
⑵古今异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
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
“河”古代专指“黄河”。
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②词义缩小。
例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指“护城河”;
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③词义转移。
例如“卑鄙”,古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
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⑶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时
①季节,指春夏秋冬: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时候、时间、时辰: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时代: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④时机、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⑤时运:
是不利兮骓不逝。
⑥按时:
学而时习之。
⑦那时:
时先主屯新野。
⑧时常、经常:
冻风时作。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
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⑷词类活用:
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
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
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句子: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狼洞(打洞)中;
一鼓(击鼓)作气。
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
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
惧有伏(伏兵)焉。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⑤名词作状语。
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
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⑥使动用法。
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⑦意动用法。
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⑴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
帝感(于)其诚;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⑶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②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④介宾短语后置。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语文 复习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