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途径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2181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82KB
深究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途径Word格式.docx
《深究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途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究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途径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培养现代中药人才的优势,不仅可以为持续发展我国中药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而且可以在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以人才对科技的支待作用,不断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促进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拓展。
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作为我国中医药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而经费投入和宽松严谨的政策环境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支撑条件。
不仅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高校贷款用于教学基本建设,而且高等教育总经费的分配应本着“教学第一需要”的精神,优先投资于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技术手段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应该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特殊政策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性软环境的建立,有时比经费的支持更为重要。
四十多年来,高等中医药教育从体系的诞生到改革发展都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指导,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教育方面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争取政府直接投资增长的同时,高等中医药教育自身要用足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获得间接的政府资助。
2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观念变革包括教育目的观、本质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等方面的转变。
教育目的观的现代取向高等中医药教育要由单纯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方面发展;
要由只重视课堂教学向重视科研、临床能力的培养转变;
要由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转换;
拓宽专业口径,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迈进。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既需要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又要熟练掌握临床才能和具有学术、科研敏感性,还应有现代医学知识。
同时,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定要满足社会医疗和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
因此,作为中医药教育主体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一定要在满足社会服务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1教育本质观的现代转换
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取向和根本价值所在。
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而言,它的现代本质取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
②进行中医中药的研究开发工作。
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2教育质量观的现代转化
对于高等中医药教育而言,其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中医药科技成果及相关社会服务,其中,其培养的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是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最集中的体现。
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否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人和培养的人是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评判其质量的最核心标准,而对于具体的中医药院校来说,其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评判其教育质量的标准更应体现在其培养人才的特色上。
因此,中医药院校只有构筑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创业文化,才能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并且最终达到保证教育质量使“用户满意”的目的,从而真正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3人才观的现代转向
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正确地认识健康和疾病,以整体化、社会化的观点去研究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改变生物医学模式下“病”与“人”的分离,这样才能在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系统全面地培养医学人才。
因此,在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适应医学模式由纯生物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才观要实现现代转向,以新的医学模式为指导,坚持整体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的原则,确立现代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和治疗观。
4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纵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史,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发展观、整体性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种发展观内涵不断扩大,包容性逐步递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观正处在从追求数量的发展向整体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过程中。
因此,对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一定要树立“一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实现办学定位的现代转换
高等中医药教育由纯单科性院校向以中医药教育为主包括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发展是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大趋势和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规模效益的需要。
在办学定位上,建设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提高,以留学生教育为窗口,以成人教育为继续,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中医药院校应成为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办学定位一定要在坚持需求原则、可能性原则、特色原则等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办学定位的现代转换。
4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应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近代中医教育受科学主义思潮和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更多地强调书本知识的教育、学习,相对缺少学生思维的发展,临床技能的提高,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且人才培养基本上按同一尺度和同一规格进行。
随着国际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中医人才的要求除了仍然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外,更突出强调的是人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转变狭隘的人才教育观,树立全面质量观,拓宽专业口径,重视通才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大胆积极地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中医药高级人才。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疾病谱、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改变、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优生优育、科学的发展对疾病概念的新认识等,使医学模式将由注重人的躯体卫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身体因素和其他因素并重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模式也将从传统的纯治疗型向保健、预防、主动参与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人的个体向人的群体和环境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又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中介来实现。
对于具体的每一所中医药院校来说,学校的定位不同,其培养目标也必然不同。
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系统。
按学校组织结构分,有学校培养目标、院系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按学历层次分,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和博士教育培养目标;
按人才类型分,有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等等。
与之相适应,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必然导致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同样,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质量标准多样化也决定了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类型处于由专业性、应用型普通院校积极向专业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层面,同时,又兼有高职高专教育。
因此,从办学类型和人才质量标准来看,高等中医药院校处在一个多层次交叉渗透、多类型人才培养并存的阶段,加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各中医药院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和双学士学位制;
实行本硕连读融通的长学年制模式或实行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五年制硕博连读制;
“按类招生,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
阶段性终身教育模式;
培养全科医生等等。
总之,正如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日新月异一样,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并且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才是最终的出路。
5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走适度规棋效益之路
高等中医药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走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的道路,而内涵式增长的最主要体现是质量效益型增长。
高等中医药教育要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就必须遵循规模经济理论,寻求适度发展规模。
实现规模增长有两种方式,一是系、专业数目的增加,二是系、专业规模的扩大,后者是内涵式增长的真实体现。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小而全更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规模小、效益低下成为制约高等中医药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办学规模的狭小,一方面造成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校内教学结构(师资、经费、设施等结构)难以完善,另一方面极大地限制了中医药院校办学的规模效益。
高等中医药教育无论从在籍学生总数还是在层次规模、专业规模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学科门类来实现规模发展,提高规模效益。
也可以通过提高生师比来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和人力资源(主要是师资)使用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发展。
6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走结构效益之路
规模只是影响效率的众多因素之一,在投入要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组织结构的优化即结构效益比规模效益更能体现内涵式增长的内在要求,对于基本上依靠政策,以“短平快”方式发展起来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努力减小结构性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结构效益,从而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与社会、高等中医药院校内部的协调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是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结构性保障。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依然是:
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受教育机会不能满足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界“卖方市场”现象还比较突出。
协调与解决这对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扩大供给。
而扩大供给可以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方面,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谋求新的生长点,即所谓外延式增长;
另一方面,扩大现有高校招生规模,提高现有高校资源利用率,即所谓内涵式增长,其实就是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
因此,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增强适应性和实用性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特色和形势,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灵活、特色发展和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多样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的结构性选择。
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在各层次全日制教育之外,开展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兴办“附属学院”和“民办二级学院”,异地设分校,这些都是实现院校结构效益的有效途径。
7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元、跨学科发展
大胆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理论,充分考虑反映课程现代化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伦理学、计算机、外语、社会医学等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保留传统中医药合理精华部分,又体现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多元化、边缘性、跨学科性,实现中西医学相互渗透,又兼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医药理论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
同时,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科型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型课程等都各具特色和优势,所以,课程多元化还应考虑从实际出发,努力建立起最适于学习者需要的课程类型。
为了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改变专业设置越分越细、专业口径越来越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和能力较差,适应性与竞争性不强的局面。
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已日益强调综合素质,做人、求知、办事、健身、心理素质,尤其是协作精神的培养,都需要正确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整体来讲,中医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坚持“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拓展”。
8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师承教育的关系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传播中医药学术经验和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形式是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名医传人,而且在全行业弘扬了尊师重教、勤奋治学和乐业敬业的良好风气。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再是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方法教育和创造性教育。
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继承”向“创新”转变;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向现代化转变。
相对于师承教育的不足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造了时空。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教育的主体永远只能是人,尤其对中医药学文化而言,经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中医药教育还必须继承、保留和发扬师承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也不能只简单地看作是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的问题、方法问题,而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并促进医学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加速实现医学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技术手段和教育成果的现代化。
因此,要正确看待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和师承教育方式的关系,要在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师承教育的相得益彰。
9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办学亲件现代化为物质墓础和前提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显性标志。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办学条件现代化又是突破口。
因为,一是办学条件现代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为政府、学校和广大师生认可,容易组织实施;
二是办学条件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能因地制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
四是教育体系现代化要依据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来思考和部署。
对于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由于其起步晚,底子薄,多年来办学条件的恶劣比其它科类院校更为明显,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更应高起点地规划自己,以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不断赶超,使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从而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10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益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的新思想,许多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取得了显著绩效,人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一个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其服务对象为活生生的人,因而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有其历史和时代必然性的。
首先,社会向前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人类的生活在不断变化中。
而任何高新技术都是由人创造、由人所使用并为人服务的,这反过来又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和创造力提出更新的要求。
当代和未来的科技之争,实质上就是人才之争,知识和人才将大大升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
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地位、价值也将不断提高。
因此,社会发展要求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的作用。
其次,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人事管理的新概念。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
学校的管理过程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是为教育培养人服务的。
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师。
因此,办好学校要靠教师集体的力量。
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办得成功,不仅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他们发挥共同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潜力。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策略中最重要的是发挥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整体来说,激励的形式主要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经济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和支持激励等。
而实行党政管理一体化和教学、学生管理一体化,科研、总务后勤产业化,管理手段网络化,管理队伍专职化等管理体制,更是提高管理效益的有效组织保证。
11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
教师是形成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是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人员组成的主要部分。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交往等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得依靠教师,一所院校的地位、影响,也主要通过教师的水平,特别是大师级学者的数量和水平来体现。
因此说,师资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加强师资管理,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发展目标以及行业发展特点等进行自觉探索和实践是主要的。
一方面,在壮大师资队伍力量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等方面的优化和合理化;
另一方面,现代教师要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教育家转变,树立现代教师新形象。
学校行政应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教师自身也应紧紧抓住教学、科研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
正如文章开头讲到的一样,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又将随着社会经济、中医药事业和高等中医药教育本身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笔者想以此文抛砖引玉,唤起各界对承载着振兴祖国医药重任的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思考,为祖国医药教育事业乃至医药事业的复兴做出每一个人的努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究 中医药 教育 现代化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