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初级国家题库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1982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5
- 大小:126.09KB
采油工初级国家题库Word格式.docx
《采油工初级国家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初级国家题库Word格式.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90%~91%B、92%~93%C、94%~95%D、96%以上
9.石油中氢含量一般占( )。
A、11%~14%B、12%~15%C、13%~16%D、14%~17%
10.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为( )。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
11.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 )。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表面张力
12.原油凝固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密度B、粘度C、含蜡量D、含气量
13.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 )。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
14.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 )。
A、结蜡点B、凝固点C、溶蜡点D、凝析点
15.石油的组分主要以( )为主。
A、油质B、碳质C、胶质D、沥青质
16.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 )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B、5~17C、16~42D、32~56
17.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42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 )。
A、蜡B、胶质C、沥青质D、重烃
18.石油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
A、碳、氧B、氧、氢C、碳、氢D、硫、氢
19.原油压缩系数的单位是( )。
A、kg/m3B、MPaC、MPa-1D、MPa·
s
20.原油密度单位是( )。
A、kg/m3B、MPaC、MPa-1D、mPa·
21.原油粘度单位是( )。
A、kg/m3B、MPaC、MPa-1D、mPa·
22.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 )时开始脱气。
A、流动压力B、饱和压力C、原始压力D、标准压力
23.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是( )。
A、细菌B、有机物质C、轻质烃D、干酪根
24.高等生物含脂肪,蛋白质量多,在油、气( )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A、储集B、生成C、运移D、开发
25.一般认为( )物质主要是水生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珊瑚、藻类、各种微生物、介形虫、有孔虫等。
A、生油B、有机C、无机D、干酪根
26.促使有机质转化成石油的因素有细菌作用、温度作用、压力作用、( )作用等。
A、环境条件B、混合剂C、氧化剂D、催化剂
27.随着埋藏的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力、温度也逐渐增高,是促使( )快速向石油转化的有利条件。
A、氨基酸B、脂肪C、蛋白质D、有机质
28.前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大量( ),为生物提供了大量的养料,使生物更加繁盛,所以这种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物具有丰富的有机物。
A、有机物B、无机物C、脂肪D、氨基酸
29.一些有利生油的地理环境能否出现并长期保持,是受( )运动所控制的。
A、地壳B、地核C、地心D、地幔
30.最有利的生成油气的地区是( )。
A、山区B、浅海区C、河流相D、深海区
31.压力( )可以促进有机质向石油转化。
A、升高B、降低C、变化D、稳定
32.油气生成所需要的( ),随生油母质不同而有差异。
A、温度B、湿度C、细菌D、氨基酸
33.由( )转化成油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漫长地质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A、有机物B、催化剂C、细菌D、氨基酸
34.在还原环境里,( )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而产生沥青质。
A、低等生物B、氨基酸C、蛋白质D、细菌
35.天然气是以气态( )化合物为主的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A、氧硫B、氢氧C、氮碳D、碳氢
36.含重烃多的天然气密度也大,密度大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相对( )。
A、较少B、较多C、较大D、较好
37.在一定压力下,单位体积的石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该气体的石油( )。
A、粘度B、密度C、可溶性D、溶解度
38.石油地质学中所指的天然气是指与石油有相似产状的通常以( )为主的气体。
A、烃类B、一氧化碳C、丁烷D、丙烷
39.天然气的可燃成分是( )。
A、CH4B、CO2C、N2D、H2
40.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为( ),乙烷与乙烷以上的重烃超过10%~20%,这样的气体称为湿气。
A、60%~70%B、70%~80%C、42%~98%D、80%~90%
41.一般情况下( )常与石油相伴生,而干气多与纯气藏有关。
A、湿气B、天然气C、油田气D、煤田气
42.天然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其中( )占绝对多数,一般含量都在80%左右。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丁烷
43.天然气是以( )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A、碳氧B、碳氢C、氮氧D、硫氮
44.天然气在接近常压条件下,粘度与压力无关,随温度增加而(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波动
45.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 )。
A、阻力B、流动压力C、气压D、天然气粘度
46.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称为( )。
A、弹性压缩系数B、体积系数C、收缩率D、体积变化率
47.天然气的颜色一般为( )。
A、白色B、黄色C、无色D、蓝色
48.干气多产自( )。
A、纯气藏B、石油C、伴生气D、凝析气藏
4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 )。
A、丁烷、丙烷、乙烷、甲烷B、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C、丁烷、乙烷、丙烷、甲烷D、甲烷、丙烷、乙烷、丁烷
50.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重烃( )g以上叫湿气。
A、10B、20C、50D、100
51.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超过( )时叫干气。
A、50%B、60%C、80%D、95%
52.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 )时叫湿气。
A、5%B、10%C、80%D、95%
5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B、乙烷C、丁烷D、二氧化碳
54.主要生油阶段是( )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烃类。
A、干酪根B、岩石C、轻质烃D、细菌
55.油气生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生油阶段、( )阶段、热裂解生气阶段。
A、主要生油B、生气C、生烃D、生成有机质
56.在主要生油阶段,氧、硫、氮等杂元素减少,原油的密度、粘度降低,胶质、沥青质不断减少,轻质馏分增加,原油性质( )。
A、变差B、变好C、不变D、不确定
57.有机质经过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后,同时生成复杂的高分子固态化合物,称为( )。
A、石炭B、石油C、轻质烃D、干酪根
58.在沉积物压结成岩过程中,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集层发生同期运移的过程中,( )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A、重力B、动压力C、自然压力D、地层静压力
59.构造运动力能够造成各种通道为油气( )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A、生成B、裂解C、运移D、形成
60.由于地壳运动,在倾斜的地层里,更有利于( )发挥作用。
A、浮力B、地静压力C、水动力D、毛管力
61.油气在( )内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移。
A、地壳B、空间C、初期阶段D、热裂解阶
6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动压力、( )和浮力。
A、地静压力B、动压力C、水动力D、间隙水
63.油气进入储集层后,在储集层内的运移叫油气的( )运移。
A、初次B、二次C、三次D、四次
64.在油气的初次运移中,其作用力主要是( ),次要是毛细管力。
A、地静压力B、浮力C、水动力D、构造运动力
65.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 )运移。
A、初次B、二次C、三次D、多次
66.目前认为( )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暗色泥质岩,另一种是碳酸盐岩类。
A、生油层B、储油层C、地层D、气层
67.具有生油条件,并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 )。
A、储油层B、生油层C、气层D、盖层
68.生油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 )相的沉积地层。
A、陆B、湖C、深海D、河流
69.生油层是由( )物质堆积、保存,并转化成油、气的场所。
A、有机B、化学C、菌类D、无机
70.油气藏是( )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
A、油层B、岩层C、地壳D、地质
71.油气藏具有独立的( )系统。
A、岩性B、压力C、油气D、储量
72.油气藏有统一的( )。
A、孔隙B、裂缝C、断层D、油水界面
73.油气藏内油、气、水的( )具有一定的规律。
A、性质B、储量C、分布D、埋藏深度
74.构造油气藏分为背斜油气藏和( )油气藏两种。
A、不整合B、岩性C、地层D、断层
75.油气藏根据( )的成因可分为三类。
A、油层B、圈闭C、盖层D、岩层
76.油气藏的三大类型是( )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A、背斜B、构造C、断层D、遮挡
77.地层油气藏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可分为( )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
A、背斜B、裂缝C、岩性D、断层
78.在单一背斜圈闭内,由于( )作用,油、气、水的分布为气在上,油居中,水在油气下面。
A、重力分异B、油气运移C、构造运动D、地壳运动
79.油气藏内的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 )。
A、外含油边界B、含水边界C、油藏高度D、含气面积
80.在油藏最低处四周衬托着油藏的水叫( )。
A、边水B、底水C、含水边界D、油水界面
81.油、气、水在储油( )中的分布规律是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A、圈闭B、构造C、储集层D、盖层
82.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 )。
A、断层B、储集层C、盖层D、圈闭
83.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 )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A、盖层B、圈闭C、断层D、裂缝
84.有效的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 )条件之一。
A、生油层B、储集层C、构造D、地质
85.地层水在油藏边水和底水呈( )状态。
A、油水(气)混合B、油水(气)混合C、自由D、分层
86.地层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等阳离子和Cl-、SO42-、CO32-、CHO3-等阴离子。
A、K+、Ca2+、Mg2+B、Na+、Ca2+、Mg2+
C、Na+、K+、Mg2+D、Na+、K+、Ca2+、Mg2+
87.地层水化学成分主要有Na+、K+、Ca2+、Mg2+阳离子和( )等阴离子。
A、Cl-、SO42-、CO32-、CHO3-B、SO42-、CO32-、CHO3-
C、Cl-、CO32-、CHO3-D、Cl-、CHO3-
88.地层水相对密度一般较高,在( )不等。
A、0.1001~0.1050B、0.900~1.00
C、1.001~1.050D、1.101~1.150
89.地层水在岩石(油层)孔隙中呈( )状态。
A、油水分离B、油水(气)混合
C、自由D、分层
90.在油气田调查阶段,( )的成分及活动性,是确定含油气远景和预测油气藏存在的依据之一。
A、地表B、地下C、油田水D、油层
91.油田水中最常见的( )为:
Na+,K+,Ca2+,Mg2+。
A、阴离子B、阳离子C、等离子D、化学离子
92.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 )、边水和夹层水。
A、油田水B、气田水C、地表水D、底水
93.在油田范围内发育的地下水称为( )。
A、地表水B、油田水C、夹层水D、油层水
94.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进行开发。
A、生产性开发试验B、生产设施
C、经济条件D、劳动力
95.从油田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 ),使其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长期稳产。
A、经济方案B、建设方案C、开发方案D、布井方式
96.一般油田的开发都包括( )个阶段。
A、二B、三C、四D、五
97.一般油田的开发都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开发前的详探、开发试验等;
开发设计和投产阶段——油藏工程研究和评价、布井、指定注采方案和实施;
以及( )阶段。
A、方案调整和打井B、方案调整和完善
C、注水和采油D、自喷和转抽
98.油田开发方式是指油田开发依靠哪种能量来( )原油,进行原油生产。
A、驱动B、开采C、增加D、划分
99.目前多数油田选择的主要开发方式是( )开发油田。
A、天然能量B、人工注水
C、人工注聚合物D、人工注汽
100.油田开发方式分为( )驱油两种。
A、人工注水和化学注入剂(如聚合物)
B、人工注水和注汽
C、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注水
D、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如注水、气体、化学注入剂等)
101.油田开发方式是在油田开发原则确定及( )时做出的选择。
A、钻井方案B、层系划分C、生产方案D、调整方案
102.井网部署是指油气田的油、水、气井( ),井数的多少,井距及排距的大小等。
A、排列分布方式B、井别确定
C、井号确定D、管网确定
103.油气田井网部署内容中不包括( )。
A、排列分布方式B、井数的多少
C、井距排距的大小D、井的深浅
104.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面积井网和( )。
A、切割井网B、行列井网C、排距D、井距
105.井网(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油(水)井数或每口油(水)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A、井距B、排距C、密度D、分布
106.油田注水方式有边缘注水、( )注水两种类型。
A、行列B、面积C、切割D、边内
107.在边缘注水方式中,注水井分布在含水边缘以内,这种注水方式是( )注水。
A、缘内B、缘上C、切割D、面积
108.注水井布置在含油边界线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 )注水。
A、切割B、面积C、边缘D、四点法
109.根据注水井的( )位置,边缘注水可分为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缘内注水三种。
A、井别B、井排C、分布D、井距
110.注水井和生产井成排分布,两排注水井夹数排生产井,把油田划分为一些面积较小的独立开发单元,分别进行注水开发,这种注水方式称为( )注水。
A、切割B、面积C、边内D、五点法
111.在切割注水中,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切割注水是依据注水井排的( )进行划分的。
A、面积大小B、布井方向C、油水井数D、注水井数
112.切割注水分为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 )注水三种。
A、面积B、边外C、边内D、环状
113.切割注水就是利用( )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较小单元。
A、注水井B、自喷井C、抽油机井D、油井
114.切割注水就是利用注水井排将( )切割成为较小单元,每块面积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
A、油层B、油藏C、地层D、面积
115.面积注水方式中,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比值为2:
1,这种注水方式是( )注水。
A、四点法B、五点法C、七点法D、九点法
116.注水井按一定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顶点,生产井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这种注水方式是( )注水。
A、九点法B、七点法C、反九点法D、五点法
117.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面积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 )注水。
A、切割B、面积C、边内D、七点法
118.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
称为( )注水方式。
A、面积B、切割C、边缘D、点状
119.油田面积大,地质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是适用( )注水的油田条件。
A、边缘B、切割C、点状D、面积
120.采油速度较低时是适用( )注水的油田条件。
A、面积B、切割C、点状D、边缘
121.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用切割式注水不能控制多数油层,注入水不能逐排影响生产井时,采用( )注水方式比较合适。
A、点状B、切割C、面积D、边缘
122.虽然油层具备采用切割注水或其他注水方式的条件,但要求达到较高采油速度时也可以考虑( )注水。
123.注水方式中( )注水是将采油井和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密度均匀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同时进行注水和采油,是一种强化注水方式。
A、面积B、行列C、点状D、边缘
124.面积注水方式的采油速度,一般均( )行列注水。
在一定工作制度下,其采油速度主要取决于布井系统和井距。
A、低于B、高于C、次于D、不如
125.采油井均处于注水受效第一线上,直接受( )影响,为了均衡开发,各类井必须一次投注或投产。
A、采油井B、注水井C、电泵井D、螺杆泵井
126.采用面积注水方式的油田,水淹状况复杂,动态分析难度大,调整比较( )。
A、简单B、困难C、方便D、不确
127.针对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既可以加大差油层的注水量,也可以控制好油层注水量的注水方式称( )注水。
A、分层B、正注C、反注D、笼统
128.分层正注井的水进入油管后,经配水嘴注入油层。
其注水压力除了受油管摩擦阻力的影响外,还受水嘴阻力的影响,因此各层的注水压差( )。
A、相同B、不同C、相等D、下降
129.在分层注水井中,水进入油管后经配水嘴注入到油层的方法称为( )。
A、反注B、正注C、笼统注水D、分层注水
130.在同一口注水井中,从油管与套管同时向不同层段注水的方法称( )。
A、正注B、反注C、合注D、分层注水
131.注水井不分层段,多层合在一起,在同一压力下的注水方式称为( )。
A、笼统注水B、正注C、反注D、分层注水
132.笼统注水适用于( )的油层。
A、油层不单一、渗透率较高B、油层单一、渗透率较高
C、油层不单一、渗透率较低D、油层单一、渗透率变化较大
133.笼统注水可分为正注和( )。
A、分层注水B、笼统注水C、反注D、合注
134.注水方式中的( )是注水井只在套管中下入一光油管,以达到保护套管,建立注入水循环体系,方便控制的目的。
A、分层注水B、正注C、反注D、笼统注水
135.在面积注水井网中( )面积井网呈正方形,由8口注水井组成1个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是1口采油井。
A、九点法B、反九点法C、七点法D、反七点法
136.九点法面积井网的注水井和采油井井数比例为( )。
A、4:
1B、1:
3C、1:
2D、3:
1
137.九点法面积井网的中心注水井距角井距离大于注水井距边井距离,所以,在油层性质变化不大时,边井往往( )收到注水效果,角井在其后见效。
A、首先B、拖后C、提前D、无法
138.九点法面积井网每口采油井受周围( )方向的注水井影响。
A、9个B、8个C、7个D、5个
139.七点法面积井网呈等边三角形,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 ),呈正六边形,3口采油井分别布置在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采油井位于注水井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中心。
A、边线B、腰线C、中心D、顶点
140.七点法面积井网的注水井与每个采油井距离相等,注水井和采油井井数比例为( )。
A、2:
1B、2:
2D、1:
141.七点法面积井网注水,注水井是采油井井数的( )倍,所以注水强度较高,最终采收率也较高。
A、1B、2C、3D、4
142.七点法面积井网中1口采油井受周围( )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
A、6个B、3个C、2个D、5个
143.根据理论计算和室内模拟试验,在油层均质等厚条件下,油水粘度比或流度比为1时,五点法面积井网油井见水时的扫描系数为( ),随着注水强度的提高,面积波及系数逐渐增大。
A、0.32B、0.52C、0.27D、0.72
144.五点法面积井网的注水井和采油井的比例为( )。
A、1:
1B、2:
1C、1:
2D、1:
3
145.井网呈均匀的正方形,注水井和采油井都呈正方形,1口注水井给周围4口采油井注水,同样1口采油井受周围4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这样的注采方式为( )面积井网。
A、四点法B、五点法C、点状D、切割
146.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呈( )形。
A、直角三角B、钝角三角C、等边三角D、正方
147.井网等边三角形,将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采油井位于三角形的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油 初级 国家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