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51865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28KB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程登吉;
B.王应麟;
C.方逢辰;
D.周兴嗣
2.____年湖北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其科学教育科目是
A.手技;
B.劳动;
C.自然;
D.常识
3.____年,哪所蒙养院的教课说略主旨中有“乐歌”科目,即利用音乐进行科学教育?
A.湖南蒙养院;
B.湖北蒙养院;
C.河南蒙养院;
D.河北蒙养院
4.____年,谁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以用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宗麟
5.____年,雷震清副教授的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幼儿科学教学法。
A.《幼稚园科学》;
B.《幼稚园的自然》;
C.《幼稚园常识》;
D.《幼稚知识普及》
6.____年,我国哪份文件中首次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为《科学领域》。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规程》;
D.《有关幼儿园教育的几点说明》
7.下面哪一条不是刘占兰提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A.乐学;
B.会学;
C.会思;
D.会用
8.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该目标适合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9.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该目标适合于
0.引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该目标适合于
1.引导儿童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能够和他人交流和分享,该目标适合于
B.小班;
2.让幼儿知道四季的自然变化,一般不适合采用
A.实验法;
B.散步和采集;
C.种植和饲养;
D.观察法
3.《幼儿园教育纲要》科学领域规定全班幼儿必须学习的内容,一般采用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家庭活动
4.幼儿在活动区自由进行探索活动,这是
A.正规科学活动;
B.偶发科学活动;
C.非正规科学活动;
D.自由科学活动
5.要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内外各种制约条件,一般采用
A.个别物体观察;
B.长期系统观察;
C.比较观察;
D.日常观察
6.下面哪个不是物理现象?
A.力和运动;
B.光和颜色;
C.热和温度;
D.淀粉变色
7.下面哪个不属于幼儿科学游戏范围?
A.感知游戏;
B.活动性游戏;
C.实验性游戏;
D.音乐游戏
8.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分类包括
A.挑选分类和特定的标准分类;
B.自由分类和指定分类;
C.单一标准分类和多标准分类;
D.同层分类和分层分类
9.幼儿科学教育中测量方法不包括
A.目测;
B.正式量具测量;
C.混合测量;
D非正式量具测量
0.幼儿科学技术玩具一般应
A.写实;
B.夸张;
C.拟人;
D.自动化
单项选择答案1.D2.A3.B4.B5.A6.A7.D8.C9.C10.D11.D12.A13.A、14.C15.B16.C17.C18.B19.C20.B21.D22.A23.A24.C25.B26.D27.D28.A29.C30.A
多项选择答案
1.ABCD2.AB3.ABC4.ABCD5.ABC6.AB7.AB8.CD9.BCD10.ABC
11.AB12.CD13.ABC14.ABC15.AB16.ABC17.CD18.ABCD19.ABCD
20.ABC21.ABC22.CD23.ABCD24.CD25.BCD26.ABCD27.AB28.ABD
29.ABCD30.ABC31.ABCD32.ABCD33.ABCD34.ABD35.AB36.ABCD
37.BD38.CD39.AB40.ABCD
二、多项选择
1.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技能主要有
A.对应;
B.计数;
C.简单加减;
D.自然测量等
2.量可以分为
A.不连续量;
B.连续量;
C.数量;
D.测量
3.下列哪些是连续量
A长度;
B.体积;
C.时间;
D.多少
4.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有
A.数学课;
B.游戏;
C各种教育活动;
D.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及数学角
5.幼儿数学课的类型有
A.集体型的数学课;
B集体小组结合型的数学课;
C.小组、个人结合型的数学课;
D.个人型的数学课
6.,简单来说,,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哪两种
A.教师教的方法;
B.幼儿学的方法;
C.游戏法;
D.操作法
7.按比较的排列形式可分为
A.对应比较;
B非对应比较;
C.简单的比较;
D.复杂的比较
8.按比较的性质可分为
B.非对应比较;
C简单的比较;
9.对应比较可分为
A.单排比较;
B.重叠比较;
C.连线比较;
D.并放比较,
10.非对应比较可分为
B.双排比较;
C.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D.连线比较
11.教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常用的比较方法为
A.重叠法;
B.并置法;
C.归纳法;
D.演绎法
12.计数活动的结构在动作方面主要包括
A.头的动作;
B.眼睛的动作;
C.手的动作;
D.语言动作
13.幼儿早期学习计数,一般要经过
A.口头说数;
B.按物点数;
C.说出总数;
D.辨认多数
14.数的组成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种关系
A.等量关系;
B.互补关系;
C.互换关系;
D.函数关系
15.简单加减法存在着三个数群的关系是
B.逆反关系;
C.互补关系;
16.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要经历
A.具体水平加减;
B.表象水平加减;
C.抽象水平加减;
D.动作水平加减
17.应用题的结构包括
A.思想性;
B.教育意义;
C.情节;
D.数量关系
18.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认识的方法有
A.图形分类;
B.寻找图形;
C.拼图活动;
D.折叠活动
19.守恒不仅有数守恒还有
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
C.容积守恒;
D.大小守恒。
20.复习10以内基数的方法一般有
A.按范例的数量取物;
B.按数取物;
C.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数量;
D.数的转换
21.学习接数和倒数的常见方法有
A.卡片游戏;
B.口头游戏;
C.拍手游戏;
D.智力游戏
22.巩固儿童对序数的认识的方法是
A.讲解;
B.观察;
C.操作;
D.游戏活动
23.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识常见的方法有:
A.儿歌练习;
B.操作练习;
C.游戏练习;
D.填空练习
24.3岁幼儿基本上
A.已懂加减的含义;
B.已会加减运算;
C.不会加减运算;
D.不懂加减的含义,
25.4--5岁儿童可以
A.用数群进行加减;
B.自己动手将实物合并;
C.自己动手将实物取走;
D.逐一计数加减
26.5--6岁幼儿能够
A.用数群加减;
B.用表象加减;
C.用具体实物加减;
D.用动作加减
27.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包括
A.已知条件;
B.未知条件;
C.语言文字;
D.故事情节
28.口述应用题能促进幼儿
A.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B.思维抽象能力的发展;
C.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
D.思维推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29.10以内加减教学的安排通常是
A.学习解答口述应用题;
B.理解加减含义;
C.利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
D.巩固对加减的认识
30.幼儿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
A.不宜从理解抽象的应用题结构开始;
B.应从描述和模仿开始;
C.宜用小数量(4以内数)开始;
D.宜用大数量开始
31..幼儿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通常有
A.按活动内容编题;
B.看图编题;
C.自由编题;
D.按玩具所设置情境编题
32.教幼儿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应注意
A.逐个数的教;
B.加减结合教;
C.口述应用题不用直观材料;
D.总结口述应用题的三条件
33.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方法
A.教学游戏;
B.感知练习;
C.书面练习;
D.口头练习
34.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注意
A.内容要适合幼儿水平;
B.方法要能引起儿童积极的思维活动;
C.时间不超过3分钟;
D.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
35.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应注意
A.应根据不同教学要求,突出某种量;
B.提醒幼儿物体重叠或并放时对齐;
C.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
D.在自然环境中寻找
36.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要求
A.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B.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的发展;
C.促进幼儿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
D.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7.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有两种水平
A.感知水平的掌握;
B.记忆水平的掌握;
C.想象水平的掌握;
D.理解水平的掌握
38.数学课能保证幼儿数学教育的
A.个别性;
B.灵活性;
C.顺序性;
D.系统性
39.过去通常把数学课分为
A.综合型;
B.复习型;
C.个别型;
D.集体型
40.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游戏有
A.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B.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C.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
D.口头数学教学游戏
三、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前儿童:
是指0—6岁的儿童
3.连续量:
不能用个数数出来的量叫连续量。
如:
长度、体积、时间、重量等。
连续量要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它的程度。
4.非连续量:
能用计数数出来的量叫不连续量
5.幼儿数学教育途径:
是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6.数学角:
数学角就是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数学材料经常自由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地方.
7.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育,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8.数学智力游戏:
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9.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0.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1.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
指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得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
2.初级科学概念:
初级科学概念,指儿童在感知和经验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
它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3.科学情感:
科学情感即是对科学的爱憎好恶态度和感受。
4.科学意识:
即对科学的看法和见解。
是在科学认知、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的总体观念和意向。
5.生态学:
研究生物和其环境的科学。
生态学观点:
从整体、系统的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不孤立、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态度。
6.STS教育:
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缩写。
科学社会和技术的研究,简称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况,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
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现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7.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目的性:
即要完成幼儿科学教育的预定目标。
8.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贯彻各种科学意识和辨证思想。
如环保意识、人口意识、世界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唯物意识、辨证思想等。
9.幼儿教师的直接指导:
所谓直接指导,就是教师用直接的方法教给儿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
0.幼儿教师的间接指导:
间接指导指的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包括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间、充裕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
但不管是直接指导还是间接指导,都不能没有儿童自己的探索。
1.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应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点。
2.正规科学活动:
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正规科学活动一般面向全体。
3.非正规科学活动:
是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
4.偶发科学活动:
是指在儿童的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现象、自然物或有趣的新奇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儿童的好奇,导致儿童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5.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科学教育不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领域,而且应该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
6.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且把这些教育力量整合起来。
7.幼儿科学教育方法:
指进行科学教育的途径或者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幼儿学的方法。
8.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
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9.科学教育的分类法:
将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即抽取同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
学前儿童的分类是把具有某一个或者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0.科学教育的测量:
儿童运用目测或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活动。
1.幼儿科学实验: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者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
它能够排除干扰因素,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2.幼儿科学游戏: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包括水、沙、石、竹、木等,以及科技产品、玩具、图片等物,把科学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儿童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达到某一科学教育的要求,促进儿童的发展,它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劳动法:
即通过幼儿观察和切身体验劳动过程进行科学学习的方法。
4.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科学阅读是指为年幼儿童提供富有科学知识的儿童诗、儿歌、谜语、故事、科学童话等作品和儿童科学的书,让幼儿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培养科学的情感。
判断改错答案:
1.错,还有很多种比较,如操作比较。
2.错。
一般是在大班使用。
3.错。
2-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4.错。
在中大班也要进行。
5.错。
是3岁半到4岁。
6.错。
是由唱数通过点数再到说出总数。
7.对。
8.对。
9.错。
大多数5岁左右的幼儿能基本上掌握10以内的数守恒。
10.错。
儿童对序数的认识要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11.错。
幼儿在4岁半以前不能理解数的组成。
12.对。
13.错。
要分合一起教。
14.对。
15.对。
16.错。
4岁前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17.错。
幼儿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
18.对。
19.对。
20.错。
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学习加减需一个数的逐步进行。
21.对。
22.错。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
23.错。
通过感知完成的。
24.错。
首先是让幼儿明确排序的方法。
25.错。
量的相对性是通过对三个不同量的物体比较认识的。
26.错.。
主要是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进行的。
27.错。
不一定。
28.对。
29.错。
0--6岁的儿童。
30.对。
四、判断改错
1.比较法一般只限于视觉比较。
2.归纳法一般都在小班运用。
3.4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认识。
4.分类教学只在小班数前教育中进行。
5.儿童学会计数的年龄是2岁左右。
6.儿童早期学习数数是由唱数直接到说出总数。
7.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儿童计数活动产生影响。
8.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幼儿计数的水平。
9.4岁左右的儿童已能掌握数的守恒。
10.儿童对序数的认识要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11.幼儿在4岁时已能理解数的守恒。
12.幼儿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
13.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要分合分开教。
14.逐一加减就是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减运算。
15.按数群加减也就是依靠抽象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16.3岁幼儿基本会加减运算。
17.幼儿学习加法要难于减法。
18.大班幼儿有时也会掰手指头逐一计算。
19.应用题的结构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
20.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学习加减不需一个数一个数的逐步进行。
21.儿童比较物体的量时,教师选择比较的物体要突出某种量。
22.量的守恒教育要和认识量同时进行。
23.幼儿最初对物体量的认识是通过小班教学完成的。
24.向幼儿说明排序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说明什么是量。
25.量的相对性是儿童的视觉获得的。
26.幼儿对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完成的。
27.认识几何体的教学只能在大班进行。
28.幼儿认识几何体的教学首先教师应让幼儿观察比较、触摸感知几何体。
29.学前儿童是0--3岁的个体。
30.自然测量是幼儿学习的简单数学初步技能
一。
五、简答
1.为什么要培养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答: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
兴趣又是幼儿从事一切活动的主要特点。
但是数学的抽象性,恰恰又缺乏这些引起幼儿兴趣的有利条件,数学活动组织得不好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
2.为什么要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儿童的智力?
.向幼儿进行初步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一作用主要由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和辩证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的特点所决定。
3.为什么要依据任务来选择数学教育内容?
儿童的数学教育任务是依据总的教育目标提出的,它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体现。
而一定的数学教育内容又是实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4.儿童掌握知识有哪两种水平?
一是记忆水平上的掌握。
这种学习,知识间缺乏联系,主要靠反复练习,机械地记住知识,更不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掌握规律,因而知识不能迁移;
另一种是理解水平的掌握。
它包括了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规律,从而能运用推理获取新的知识
5.为什么掌握数量关系应作为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核心?
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幼儿掌握了数量关系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要求相应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了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6.数学课有什么特点?
是事先经过缜密的筹划,而不是偶发和随机的;
内容是专项形式,而不是综合的;
并运用集体、小组和个人等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幼儿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不仅能使使全班幼儿接爱一定的数学教育,而且是幼儿数学教育顺序性和系统性的保证。
7.在幼儿的量守恒教学中,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有什么作用?
幼儿学习了量的守恒,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渗透了集合与子集关系的思想,为幼儿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中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准备了感性条件。
8.什么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是以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中介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9.什么是数学智力游戏?
答:
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10.按比较的性质将比较分为哪两类?
按比较的性质可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
11.什么是启发法?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12.分类对幼儿学习数学有什么意义?
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
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13.计数活动的实质是什么?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14.数的组成涉及哪三种关系?
三种关系:
等量、互补和互换关系.
15.教幼儿学习10以内基数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教幼儿学习点数后说出总数、两个相邻集合的比较(俗称数的形成)和数的转换等方法是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常用的方法。
16.幼儿数学教有哪几项任务?
答:
让学前儿童获得一定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
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7.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要注意符合哪些方面?
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
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人小学作准备的需要;
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8.数学课按组织形式分出的三类各有什么特点?
集体型的数学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同内容的任务,通过共同的步骤,以相同的方式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 科学 教育 练习 题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