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论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16545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2.99KB
大理论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大理论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论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的基本信念。
19.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0.(终身学习)交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21.以校为本教研具体三大要素: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三大目标。
23.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4.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5.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26.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不变的。
27.“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领导和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理念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现代教学研究形式。
28.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9.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2.实施新课程教师要具有现代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生)意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
33.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4.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35.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36.(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37.(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信念。
二、辨析题,简述理由。
1、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答:
(错)
全面发展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且有所专长,而平均发展则是用一个标准要求体学生,求全责备,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读书是学生,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对)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鲜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大部分时间在社会实践中度过的,不在实践中学习,人无法健康成长。
3、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
每个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只要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采取多种策略,开发每个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
4、所谓尊重学生就是不打骂学生,不挖苦讽刺。
(此观点片面)
不打骂,不训斥挖苦是尊重学生的一个方面,尊重还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平常心态对待学生缺点和过失,接纳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
5、素质教育从革种意义上说,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倡导人文关情,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6、“学生即目的”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新课程体系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将个性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树立起“学生即目的”的新理念,它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视角,重新去理解学生,看待学生。
首无,教师人改变陈旧的学生观,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要着力改变学生由来已久的自我认识和学习方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自己思索,自己动手,独立学习。
教师应赋予全体学生比传统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生的机会和权利。
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善待学生生命中的各处表现,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思考,辨析的空间,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7、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与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而不应该将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
错。
要点:
(1)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强调展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以教学中应处理好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展开阐述,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2)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方法与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排除学生直接接受知识的教育方法。
8、严师出高徒。
如果这个概念推向极端,严而出格,严而失度的话,那就有失教育的本义,是不对的。
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
对学生的爱应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让学生的个必得以充分发展,这样,“严师”有望出“高徒”。
9、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正确。
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学习达标,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均可视为好学生,如“德育标兵”、“礼仪标兵”、“优秀小记者”、“最佳辩手”等。
总之,增加评价尺子,让学生更自信,走向成功。
10、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作更能学得好。
理由:
这里所强调的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11、义务教育时期课程教材改革,可以放松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不正确。
因为最基本的训练和基础是个前提,否则一切“锦上添花”,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忽视基础,或基础目标都“尚未成功,仍须努力”,那么“更上一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实际的“泡沫改革”,素质教育的理想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创新,绝不能建立在忽视甚至否定基础训练之一,在“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12、课程即教材。
课程不再仅仅是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和活动状态。
教材即是课程的一种文本形式而已,教材包含于课程之中。
13、有人说:
进入新课程改革时代的中小学教学,重点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是灵活、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因此,只要少数尖子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得到发展,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并不重要。
此观点是错的。
其一,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尖子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新教材中删减了那些过于深难的内容,目的是为了给探究和创造洗动提供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
二是,即使新课程新教材,有再多的创新,但教师千万莫忘了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文化知识,是中小学首要任务。
古人曰:
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因此,最基本的训练和基础是个前提,否则是“空中楼阁,泡沫改革“。
创新提高必须与基础辩证统一起来——在比较扎实的基础提高,以提高来促进基础的进一步扎实。
14、画外章:
甲:
“考了这么少的分,还有脸吃饭,我揍你!
”
乙:
不好好念书,滚出教室!
丙:
学习不好在家挨打,在校挨骂,我不学了!
丁:
来吧,网上的内容很刺激,包你消除烦恼!
父母或监护人,其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规定,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老师,其行为违反未成的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及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
未成年人本人。
因家长和教师的原因自动放弃学业是一种不珍惜受教育权利,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行为,也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
15、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很优秀,其它方面肯定也能学好,语文、数学成绩差,其它方面更学不好。
因此,学好语文、数学就能成为高智力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这个观点很片面,语文、数学学科固然重要,是基础学科,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生语、数成绩好,其它方面未必就好,比如唱歌、画画等并不比别人强,而有的学生语、数成绩差,其它方面未必就都不好,比如舞蹈、体育运动等强于别人,下面我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
(1)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
国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语文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多元的。
每一种智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涵盖八个部分,只是这个八个部会的组合方式和强弱程度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所以,不能说学好语、数就能成为高智力的学生。
(2)教育方针明确指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好语、数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全面发展。
新理念更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为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不是都要一些语、数知识丰富的人才。
16、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一定不是合格的教师,更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
(1)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角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2)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
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
只有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
(3)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在这样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时代里,“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
(4)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17、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
这种说法辩证地阐明了教育的可塑性。
(1)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
(2)惩罚要讲究方法,惩罚必须适时、适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惩罚过后要及时给予应的的关心,避免不良后果。
(3)惩罚要讲究方法,不能演变为变相的体罚。
惩罚教育必须审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
“终身学习”是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1)江总书记指出: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
(2)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习条件不断改善,学习机会和场所无处不在,未来教育与就业界限日益淡化,那种“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观点已经过时,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环境,作出新成绩。
2、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它还提出了哪些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有:
(1)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
(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
(3)基于“对话与交流”进行教学;
(4)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
3、在新课程实验中,有些人把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自主、合作、探究,认为没有它们的课程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你赞这样种观点吗?
为什么?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有继承。
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现在和以后也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体系;
(2)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体系;
(3)以校为本的学习指导体系。
5、新课程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它包涵了哪几层含义?
(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疑难等。
6、新课程的特征是什么?
(1)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
(2)强调“三维”结合。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整合;
(3)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7、怎样实现教育过程的创新?
A、要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
B、要从单一结论的趋同,转变为多向思维的求异;
C、要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提倡自由讨论,平等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且争取超过老师。
8、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要点]:
(1)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3)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4)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
9、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
(1)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人体差异。
(5)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
10、试阐述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
11、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2、应试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1)驱赶全部学生去挤升学的“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关注了局部,忽视了全体。
(2)把整个中小学教育观纳入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的系列,中小学成了大学预备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它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四、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1、小刚活泼可爱,发言积极,有礼貌,张老师平时很喜欢他,可是一次语文测验后,张老师看到小刚考得一塌糊涂,在课堂上当场训斥小刚:
“你看你,洋白菜。
”从此,小刚像变了个人似的,见了张老师不敢叫,上课不敢发言,学习没信心,事后,张老师对同事说“唉,其实我不想这样,平时看他们插可爱的,可是一想到要考试,要质量,再看看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气就来。
你如何看待张老师的行为?
他该怎么解决心理矛盾?
结合有关理论分析。
(1)张老师打骂这生是不妥的,对学生不尊重,也有违教师职业道德;
(2)张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学生观、质量观、价值观有待提高;
(3)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对教师的评价观念,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4)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自主行为监控意识;
(5)树立“高瞻远瞩”教学思想,切不可急功近利。
(6)养成自我行为反思的习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不断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2、本学期,教育局下发了新的教师聘任方案,对进城教师实行“积分制”。
有学校担心,“好”教师上调,我们怎么办?
再说一所学校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教师挺不容易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1)新的教师聘任方案体现了教师聘任的公平、公开、公正,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争做好教师”的动力。
(2)学校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学校考虑的不仅是自身的利益,更应考虑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问题,所以应该大力支持而不是担心或反对。
(3)学校只要管理科学到位,唯才是用,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老师都找到发展的空间,“好教师“应该是层出不穷,而不是难培养。
(4)学校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定位管理目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3、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各种公开教学或各级竞课中,经常看到某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看起来是“热热闹闹”,实质上是“一盘散沙”。
而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引导,只是一味地表扬、肯定,几乎成了“学生没有错”。
你对这些现象持什么看法?
你认为好的课堂教学标准是什么?
请你为课堂教学设计一份评价目标体系。
(1)看法:
A、小组合作不是放任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B、小组合作可让学生在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合作学习氛围下学会自主学习,达到信息的互动、互通、互补,所以对小组合作应正确使用,对学生进行合作时要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
C、对学生的评价应有严谨的科学意识,注意使用方式效果,用合理的方式科学地激励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指导学生追求进步。
(2)好课标准
A、教学目标必须全面、科学、具体、明确,并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发展目标;
B、在教学内容中知识结构要合理,突出重点,深浅适度,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C、在教师方面应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有教改创新。
D、从教学效果方面,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扎实,参与面广,学生善于思考、发言、有独到见解。
(3)目标体系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策略
D、教学能力E、教学效果F、教学特色
4、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教学的一个小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评论。
上课了,斯霞神态端庄地走进教室,可刚从校园里“疯跑”回来的孩子却还在大呼小叫,喧闹不已。
斯霞没有大声在斥责他们,而是温和在对孩子说:
“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
”于是,她转身走出教室,等她面带微笑回到教室时,孩子们已经安安静静地坐好了。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与真谛。
斯霞此举意味深长,她没有用严厉的目光盯着学生来恢复秩序,也没有对学生大声斥责,而是暂时回避,给孩子们一个缓冲的时空,让大家因为深切体验到老师的尊重从而自尊自爱。
由此可见,斯霞的成功,在于她让尊重成为了一种教育力量,而这种教育力量是内在的、神奇的、巨大的,因为它真正触及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家以人为本、关注心灵的精妙的教育艺术。
5、请你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某一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出了一段动画:
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一块干涸的秧田,一颗小水珠奋不顾身地从河里跳出来,一蹦一跳地去救将要干涸的秧苗,可是,他还没有走到半路,就被晒得奄奄一息了。
这时候,河里无数的小水珠都流了出来,和这颗小水珠一起把秧苗救活了。
老师问:
“小水珠们团结起来救了谁?
”孩子们纷纷回答:
“救了小禾苗!
”这时,有位小男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老师,小水珠们也救了那颗小水珠!
”可是,教师对这位小男孩的话未置可否:
“好,你坐下。
”接着,教师按既定的教学思路,继续讲“集体的力量大”。
(1)这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吗?
假如你是这位语文教师,你当时会怎样处置?
一个多么精彩的答案,一个多么富有创意的火花,就这样在教师的不经意间被扼杀了。
显然,这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敢问、愿问、爱问、善问。
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小脸红通,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如沐春风,如痴如醉。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有的一段生命历程,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假如我是这位语文教师,我会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并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及时抓取,以此当做这节课的教学生长点,从而为学生创造一次放飞心灵的机会,掀起一个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2)课堂因不断生成而美丽,作为一名教师,你在平时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这一对关系的?
参考观点:
“生成”对应与“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