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1479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17KB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核心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三)战略目的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
(四)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
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它的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无可替代的巨大动力。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是带来了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军事化提高了战争的杀伤力,加剧了东西方冲突,人类社会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毁灭的危险。
科学技术运用于改造自然使自然环境伤痕累累,自然失去平衡。
三、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需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提升食品产业科技水平,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团结,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所以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3]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
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
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
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
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关系
对于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关系问题,我制作了200份网上调查问卷来调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一些看法。
调查对象为我的同学。
分别涉及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
∙第1题:
总体来说,您对中国食品有信心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予置评/不清楚
64
32.49%
没有
100
50.76%
有
33
16.7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97
∙第2题:
您愿意对安全的食品付更多的钱吗?
愿意
166
84.26%
不愿意
31
15.74%
∙第3题:
现在您对中国婴儿奶粉的态度是?
积极
27
13.71%
消极
102
51.78%
一般
68
34.52%
∙第4题:
总体来说,您是否觉得国外的婴儿奶粉比国内的要好?
是
85
65.89%
否
9
6.98%
不知道
35
27.13%
129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我发现人们对现在的食品安全普遍担忧。
特别是对牛奶行业尤为担忧。
继曝光毒奶粉,三氯氰胺后,人们对国内乳产品大为失望。
(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1、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3、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4、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外观所迷惑。
6、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7、看食品价格,注意市场上其他同类同种食品的价格,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8、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用严刑峻法严惩奸商。
2、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3、实行有偿举报制度,让举报者得到比造假者还多的利润,以此增加毒食品造假者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法则。
4、改变目前的食品生产方式势在必行。
四、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
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
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
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
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通屏著.《人口经济学》B&
E经济学系列.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1日.
[2]龚胜升,敖荣军著.《可持续发展基础》.科学出版社,2009.
[3]丁晓雯,柳春红著.《食品安全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安全 消费者 关系 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