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0564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81MB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Word格式.docx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2年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294人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05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952人
所在校系
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679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刘献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5
学位
医学博士
学历
研究生
所学专业
本科:
中医学
硕士:
中医骨伤科学
博士:
毕业院校
浙江中医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职称
教授
职务
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电话
办公:
手机: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350108
学校情况
所在省市
福建省福州市
学校财务部门
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开户银行
工行福州大学城支行
银行账号
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
施红
博士
主任医师
系主任,承担《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蔡鸿新cih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硕士
副教授
系总支书记,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党的理论知识》《形势与政策》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武一曼
学士
教授、主任医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承担《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陈跃
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承担《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教学工作
何才姑
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主任,承担《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谢佐福
生理教研室主任,承担《生理学》教学工作
蔡晶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教研室主任,承担《诊断学》《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陈小明
博士后
机能实验室主任,承担《生理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王海生
中西医结合学科秘书,承担《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吴建珊
诊断学教研室主任,承担《诊断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位
附属人民医院
承担临床教学工作
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建设目标
“中西医临床医学特色专业”依托于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在杜建院长等老一辈共同努力下,于1988年创办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3年制,专科),成为我国首批创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
2002年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
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系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指导”为专业办学理念,以“强化人文、厚实基础、提升技能、融会中西”为专业教学理念,引领专业建设规划,以两基础一临床打造专业,培养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和疑难、急危重症处理,具有高尚医德,面向基层的实践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医疗市场变化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为海西建设和福建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作为专业办学的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以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以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为实现学校“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核心价值观,主动适应海西建设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建设方案
建设思路:
根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必要的人文、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和边缘学科知识;
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对疑难、急危重症进行恰当处理;
面向基层的实践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医疗市场变化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学生一入学进行入学教育,让他们了解医学院校,了解自己专业,帮助他们从普通高中生向医学生角色转变。
入学第一年开设《临床疾病康复概要》,使学生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构建临床医师的框架。
入学第二年开设《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开拓》,以培养学生创新与科研意识,搭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模式。
入学第三年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实验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入学第四年开设具有福建中医学院特色的选修课,包括《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以中西医临床课程强调课程核心,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特色,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每门课程在中西医临床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中西医临床思维,引导学生向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角色成长。
实习前安排近3周岗前培训,增设福建中医学院自编《走近临床》课程,进行病历书写、临床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医院的功能与特点、医院核心制度与流程、医疗质量的组织与管理、医疗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本的控制、沟通要求、外伤的应对等,帮助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
1.以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为先导,推进专业建设。
确立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确立变‘重知识、轻技能’为‘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提高,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传授知识的‘学会’为培养、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会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2.以发展应用型、实用型为重点谋求专业发展。
根据社会需求,以“两基础一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培养面向基层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医疗市场变化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加
强课程内涵建设,努力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教学方法,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4.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传统与现代、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5.以“学生为中心,实验项目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6、优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完善临床实践管理,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践活动必要的考核,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义诊、临床实用知识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基层临床、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实际能力。
7.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理渗透理念,扩大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的学科领域,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择选修课程。
8.搭建平台,增强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整合组成由“解剖学、机能、显微形态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系列实验室和一个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构成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为本科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本科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平台和空间。
建设方案
学校和系部领导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高度重视。
校系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项会议组织落实专业建设的具体问题,解决具体困难,具体方案:
1.通过学习“医学教育精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具有“知识、技能、态度”综合素质的实用型和创新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专业目标,以“两基础一临床”打造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提高,并重新修订了中西医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调整、配置资源,以“两基础一临床”“强化医生角色意识”打造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
本科学生一入学进行入学教育,图5.1《医学教育精要》
及早了解医学校校、医院和自己专业,帮助学生从普通高中生向医学生角色转变。
基础课学习前设《临床疾病诊疗康复概要》,使学生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
临床课强调课程核心,体现临床思维,采用“案例教学”“标准化病人”,使学生了解每门课程在临床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引导学生向临床医学生角色成长。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①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积极改善在编人员学历学位结构;
②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引进和培养师资相结合,发展自我;
③提倡教授上讲台和老教授传帮带相结合;
④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督导制和新教师试讲制,把好新进图5.2专家坐诊教师培养关;
⑤建立“多学科”的师资
队伍,开展专业建设、教师医、教、研和多学科合作活动;
⑥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教学、教学竞赛、交互听课等活动,建立督导组、同行、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够、素质高、业务精、治学严谨、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稳定的由多学科师资构成的教师队伍,保障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通过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拟到2010年,
图5.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老教师传帮带、公开教学
于全部主干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实现建设多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进而使教师们成为懂得教育规律、运用教学规律的现代教学研究型的教师,藉此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4.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各课程结合自身课程特点,除了采用传统讲授式、演示式、启发式教学外,每门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尝试进行问题启发式(启发发现式)、课堂讨论式、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和“PBL变式教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常规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2~3次,6学时)的“PBL变式教学”即根据6学时的教学目标,改编临床真实案例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教学用案例——第一次上课,教师结合案例,先提出部分问题,学生讨论补充问题,形成围绕案例的系列提问——课后,学生组成小组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共同讨论形成
答案——第二次上课中,小组代表陈述所查阅的资料(文献、书籍)、主要内容,教师归纳讲评。
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发言,给予成绩,作为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
图5.4教学方式改革
的一部分,以加强基础学科间、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图5.5教研室、实验室建设评估
5.以“实验项目改革”和“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为重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改革为重点的实验教学,包括⑴积极鼓励各实验室对论证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列入实验教学大纲;
⑵鼓励将本科生原先选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列入实验教学进度表,扩大学生的受益面;
⑶实验室开放——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包括①授课内容的后续延伸开放;
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性实验;
③参与有科研立项的教师的课题研究;
④由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组成的开放实验选修课。
以及⑷出台与考核挂钩的激励政策,使全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逐年增加,以不断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图5.6解剖、病理标本陈列室
图5.7机能实验室
图5.8生化实验课
图5.9显微实验课
图5.10动物实验课
6.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技能培养。
临床实习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专业经过13年的专科以及8年的本科教育,已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实力雄厚的、管理规范严格的实习基地;
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沟通,派教师下点帮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实习基地的建设,而且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辟了上海华山医院南汇分院实习基地。
近五年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又通过下实习点前安排近3周临床集中培训——增设《走近临床》课程,进行病历书写、临床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了解医院的功能与特点、医院核心制度与流程、医疗质量的组织与管理、医疗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本的控制、沟通要求、急危重症的应对等,并采用临床基本技能逐一过关方式,以提高学生临床适应性。
7.加强学生文理渗透理念。
随着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除了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设置了25%的公共选修课程(以人文课程为主)外,通过积极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提高人文素质。
近来又在教育厅推出的针对在校生的
图5.11临床技能培训
双学位、双学历政策的鼓舞下,我们出台了临床医学4年制、5年制的双学位、
双学历课程设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以强化临床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8.通过建立“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平台,增加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不断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满足本科生参与科研、
图5.12学生第二课堂建设
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需求;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的内涵,即由基础——部分综合(小综合)——全面设计综合(设计+综合);
或由专业基础课程的1~2项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构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进展到完全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成的选修课程。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均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逐步形成了适合我院实际、特色鲜明、科学灵活有序的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体系。
图5.13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
图5.14福建省实验教学专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评估
六、进度安排
1.2006年,教师共同翻译的《医学教育精要》,2008年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确立了“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变‘重知识、轻技能’为‘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提高,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传授知识的‘学会’为培养、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会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重新修订了中西医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2008年,教师共同撰写的《临床疾病康复概要》已定稿,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从2010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基础课学习前设《临床疾病康复概要》,使学生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构建临床医师的框架。
3.从2010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基础课学习期间开设《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开拓》,以培养学生创新与科研意识,搭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模式。
在专业课学习期间开设具有福建中医学院特色的选修课,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以中西医临床课程强调课程核心,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特色,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每门课程在中西医临床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中西医临床思维,引导学生向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角色成长。
4.自1988-2000年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科,3年制)到2002年改为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5年制)至今,一直以“两基础一临床”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面向基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5.1988年至今,始终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内涵建设,坚持以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09年被确立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福建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拟五年内,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6.2005年至今,积极开展了多种加强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7.2005年至今,积极实施实验教学内容、项目改革和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并于2008年被授予“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拟五年内,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2005年至今,开展了优化临床实践教学各环节,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各项创新工作。
实习前安排近3周教育,增设自编《走近临床》课程,进行病历书写、临床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医院的功能与特点、医院核心制度与流程、医疗质量的组织与管理、医疗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本的控制、沟通要求、外伤的应对等,帮助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
9.2005年,教学计划中正式纳入了占25%总时数的选修课内容,加强文理渗透,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择选修课程。
以后,将根据社会需求与专业课程的发展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
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为新农村建设、基层单位、社区卫生院提供更多适应性、实用型医学人才。
2.为扎根基层、适应条件相对较为简陋的社区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实证和经验。
3.专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提高了传统与现代、中医与西医、基础与临床融合的培养模式和经验。
4.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
5.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医、教、研一体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
6.开发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包括教学课程设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建设了专业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7.形成本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标准。
(包括人才标准,课程标准,实践环节和毕业实习标准)
8.拓展基层、社区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发挥了基地对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的卫生健康指导、引领作用。
9.校园人文环境和学生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
10.专业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校社会影响显著提高。
八、学校支持与保障
1.图书馆现有藏书共128万册,其中一般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电子期刊5万册。
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
图书馆自1997年开始选用“鑫盘”图书馆管理系统(GDLIS),几乎囊括了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工作和管理。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起步于1992年,目前由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网络发布服务器、文件传输服务器等构成内部网络框架,并建立了两条与外界联络通道(即教科网、公众电信网)。
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网络利用效果好。
图书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福建省科委双重认定下的中医药查新咨询机构。
1999年在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同行业查新机构综合评估和查新报告双盲考核中,名列全国第一;
2002年复查,再次名列前茅。
2.我校近50年的办学历史,具备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着中医、西医两套完善的教学条件,师资雄厚,设备齐全,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宿舍的扩充,临床实践基地的完善,现代教育中心的快速发展,为我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完全可以办好四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3.学校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在师资力量配备上优先安排,目前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校把学费23%作为中西医临床医学日常教学经费,并每年递增,近5年学校投入本专业的经费达1500多万元。
4.拿出专项经费,为本科生开办自编的学术刊物与开设教改课题,鼓励学员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5.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品学兼优的可在研究生招生中免试推荐入学,每年考上研究生的比例达10%左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亦日益明显。
福建中医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为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创新能力,发挥中医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中作贡献。
九、经费预算
序
号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
(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1
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
300
用于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与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室建设
2
自筹科研经费
585
用于开展专项课题的科学研究
3
信息中心建设
500
用于电子图书等购买,信息平台的搭建和维护
4
网络平台建设
用于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
和维护
合计
1885
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
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我校于1988年开设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我国首批创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是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中西医结合基础与病理生理学2个硕士点,2009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被确立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福建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确立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08年‘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该专业以《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福建省级精品课程为支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指导”为专业办学理念,以“强化人文、厚实基础、提升技能、融会中西”为专业教学理念,引领专业建设规划,以两基础一临床打造专业,培养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该专业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为先导,把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经二十多年的优化,教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雄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较高,有特色,同意推荐。
(盖章)主任签字:
年月日
十一、学校审核意见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自创办二十多年以来,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和临床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较为成熟,并已形成本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标准,同意推荐其申报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盖章)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 特色 专业 建设 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