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50494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46KB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是儒者情怀的重要特征。
医者活人、儒者济世,生命关爱与人文情怀必须兼而有之。
作为一名儒之医者,他要秉承济世情怀救治每一位病者;
作为一名医之儒者,他须以活人之术诠释儒家的仁爱精神。
儒学为中医奋勇抗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深受儒学浸润的人民大众对源于自身传统的中医群体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信仰,进而生成心理认同,并在行为上对中医治疫采取顺从与配合的态度。
因此,儒学将中医与民众联结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抗疫整体,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使其在抗疫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取材于王洪车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儒学的长期浸润滋养,传统医学已饱含仁爱精神
B.医者在儒学的激励下,才能够做到尽心尽力救人性命
C.儒医既有对生命的关爱,也有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D.中医依靠儒学的强大支撑,在抗疫中获得了大众信任
材料三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医日益受到国际关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逐渐被世人认可和接受。
与此同时,国务院《中医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财政对中医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为中医的国际化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中医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
虽然如此,中医国际化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国中医行业国际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创新力度不够。
加大创新是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加大国外布局模式的创新,与相关国际组织和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发展。
其次,加快中医国际标准的推陈出新,完善中医药行业“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
此外,中医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大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为更好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只有不断优化自身,中医行业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其一,要因势利导,加大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
如上海中医大学与产学研结合的单位协作,融合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仿生技术等,研发了中医智能手环、四诊仪、健康镜等。
其中,中医四诊仪是一种智能、便携的中医诊疗设备,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及脉诊于一体,并成功伴随中俄志愿者结束520天模拟火星之旅。
其二,中医还可以与很多产业联姻,共同发展,实现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
如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企业,推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打造中医药产业链数据库集群,借助“互联网+”为中医行业提供全面、智慧的服务。
要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机遇,为中医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取材于刘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的一项是(3分)
A.研发中医智能手环
B.520天模拟火星之旅
C.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D.打造产业链数据库集群
5.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述“中医”应如何发展。
(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8分)
(1)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抑亦有所止之与?
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1】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倚魁【2】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不辍,丘山终成;
压其源,开其渎【3】,江河可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
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
【2】倚魁:
奇异独特。
【3】渎:
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
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有乌获【1】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
有贲、育【2】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
离朱【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
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
【1】乌获:
战国时大力士。
【2】贲、育:
战国时著名勇士。
【3】离朱:
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以穷无穷穷:
穷尽
B.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
赶得上
C.道不可也道:
道路
D.因可势因:
依靠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骥一日而千里
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
C.倚魁之行
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
B.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
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
D.是无他故焉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
B.或为之,或不为耳
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
C.天下有信数三
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
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
(1)
(2)题。
(9分)
(1)针对人的局限性,荀子认为人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分)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3—5字)(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0题。
(共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八佾》)
②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③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
“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
“予【1】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阳货》)
【1】予:
宰我的字。
(1)语录①②反映了孔子关于“礼”的哪些主张?
请简要概括。
(2分)
(2)语录③宰我与孔子对于“三年之丧”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看法?
请结合《论语》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12分)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1】
沈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4】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1】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
【2】沧浪:
水名。
《孟子·
离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清济:
《战国策·
燕策》:
“齐有清济、浊河”。
【4】纷吾:
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
12.“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句,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
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罗邺《梅花》)
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颀《琴歌》)
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龚自珍《逆旅题壁》)
13.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
①祖国江山多姿多彩,引无数诗人为之挥毫。
在李白笔下,天姥山雄奇高峻,“_______,______。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苏轼笔下,长江波澜壮阔,“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在毛泽东笔下,橘子洲头深秋绚丽,生机盎然,“_______,_______;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只会抱怨没条件读书;
有人却选择随时随地用电子阅读器读书、用手机app“听书”,借助各种手段获得“阅读”的快乐。
这正所谓“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枇杷晚翠
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
为什么叫“晚翠园”呢?
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
《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
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
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
“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
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
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
枇杷叶能止咳润肺。
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
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
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
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
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
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
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结果也很慢。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
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
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
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
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
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
这是“夫子自道”么?
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
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
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
呜呼,可谓晚矣,晚则晚矣,翠则未必。
④我把去年出的一本小说集命名为《晚饭花集》,现在又把这本书名之曰《晚翠文谈》,好像我对“晚”字特别有兴趣。
其实我并没有多少迟暮之思。
我没有对失去的时间感到痛惜。
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也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
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
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人要有一点自知。
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
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
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
就像画画,画一个册页、一个小条幅,我还可以对付;
给我一张丈二匹,我就毫无办法。
中国古人论书法,有谓以写大字的笔法写小字,以写小字的笔法写大字的。
我以为这不行。
把寸楷放成擘窠大字,无论如何是不像样子的——现在很多招牌匾额的字都“放”出来的,一看就看得出来。
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气平和”了。
在中国文学的园地里,虽然还不能说“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绝不是“谢公不出,如苍生何”。
这样一想,多写一点,少写一点,早熟或晚成——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曾跟我开玩笑,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
⑤三十多年来,我和文学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时甚至完全隔绝,这也是好事。
我可以比较贴近地观察生活,又从一个较远的距离外思索生活。
我当时没有想写东西,不需要赶任务,总还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
经过三四十年缓慢的有点孤独的思想,我对生活、对文学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并且这点看法正像纽子大的枇杷果粒一样渐趋成熟。
这也是应该的。
否则的话,不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了么?
⑥我不否认我有我的思维方式,也有那么一点我的风格。
但是我不希望我的思想凝固僵化;
成了一个北京人所说的“老悖晦”。
我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愿意和年轻人对话——主要是听他们谈话。
希望他们不对我见外。
太原晋祠有泉曰“难老”。
泉上有亭,傅山写了一块竖匾:
“永锡难老”。
要“难老”,只有向青年学习。
我看有的老作家对青年颇多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大动肝火,只能说明他老了。
我也许还不那么老,这是沾了我“来晚了”的光。
⑦“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套用孔乙己的一句话,“晚乎哉,不晚也”,我还想再工作一个时期。
(取材于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有删减)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夫子自道”么夫子自道:
本想说别人实际却说了自己
B.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大器晚成:
能担当重任的人物成就较晚
C.要“难老”,只有向青年学习难老:
思想不僵化
D.“晚乎哉,不晚也”晚乎哉,不晚也:
为时已晚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谈“晚翠园”的得名缘由,进而引出“枇杷晚翠”及其字面诗意的特点。
B.作者说“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意在说明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不易改变。
C.尽管作者三十多年和文学若即若离,然而这段时间对他文学的成熟是有意义的。
D.引用是本文特色之一,如“谢公不出,如苍生何”等,使文章的语言凝练雅致。
17.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而有趣。
请结合文章第②段,谈谈你的理解。
18.作者为什么说“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
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9题。
(共5分)
19.《红楼梦》中,晴雯、袭人是贾宝玉房中两个重要的丫鬟,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两个人物。
在对《红楼梦》的人物研究中,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
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语言基础运用(5分)
四合院房屋的门窗大都开在朝院里的一面,背面除临街的一面有时开有小窗外,其余都不开窗,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①内向的住宅空间。
从大门进去,迎面有一堵称为影壁的短墙,上面有装饰雕刻,可以起到一个遮挡作用,不使人一进门就直接见到②里面内院的住房,同时也是进入大门③首先第一眼能见到的景观。
内院多种花木,种类随主人的爱好而定,常见的有紫荆、紫薇、海棠等树木和芍药、月季、玉簪、莲荷等花卉。
院子中央有十字形砖石铺砌的④砖石小路,四周房屋用廊子相连以便雨雪天行走。
整座四合院避开了城市的喧哗,创造了一个宁静和亲切的环境。
(1)为了使上面的语段简明顺畅,必须删去的加点词语有(填序号)。
(2)画线句子语序有问题,请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并说明理由。
(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面对新高考,有同学出现了焦虑、恐慌等情绪。
请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遇事镇定的具体表现,鼓励同学从容应对。
要求:
写出人物姓名。
150字左右。
②随着“餐桌革命”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有人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
你支持这一提议吗?
请说明理由。
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有说服力。
③请以“写给的自己”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歌。
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
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150字。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有一首歌唱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议论文。
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
语言得体。
②锻炼,本意是锻造、冶炼,也可以指文辞的锤炼,也可以指身体的锻炼、心灵的历练……
请以“锻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东城 高三二模 语文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