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50444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85.81KB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须完成的动作为:
活塞的吸气,压缩,做功,
排气
个过程,进,排气门的开关与关闭、燃料喷射。
1.2设计思路
设计四冲程内燃机的关键点在于活塞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以
及气门的开闭几个动作的完成。
而怎样将这个几个动作完成并按照运动
循环图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
我将从这些方面入手,依据这些需要来选择机构。
1.3机构简介
柴油机(如附图
1(a))是一种内燃机,它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
能转变成机械能。
往复式内燃机的主体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以气缸内
的燃气压力推动活塞
经连杆
而使曲柄
旋转。
本设计是四冲程内燃机,即以活塞在气缸内往复移动四次(对应曲
柄两转)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压力变化可
由示功图(用示功器从气缸内测得,如附图
1(b)所示),它表示汽缸
容积(与活塞位移
s
成正比)与压力的变化关系,现将四个冲程压力变
化做一简单介绍。
进气冲程:
活塞下行,对应曲柄转角
θ=0°
→180°
。
进气阀开,
燃气开始进入汽缸,气缸内指示压力略低于
个大气压力,一般以
大
气压力算,如示功图上的
a
→
b。
压缩冲程:
活塞上行,曲柄转角
θ=180°
360°
此时进气完毕,
进气阀关闭,已吸入的空气受到压缩,压力渐高,如示功图上的
b→c。
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终了时,被压缩的空气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
2
燃的温度,因此,在高压下射入的柴油立刻爆燃,气缸内的压力突然增
至最高点,燃气压力推动活塞下行对外做功,曲柄转角
θ=360°
→540°
随着燃气的膨胀,气缸容积增加,压力逐渐降低,如图上
c→b。
排气冲程:
θ=540°
→720°
排气阀打开,
废气被驱出,气缸内压力略高于
大气压,一般亦以
大气压计算,如
图上的
b→a。
进排气阀的启闭是由凸轮机构控制的。
凸轮机构是通过曲柄轴
O
上
的齿轮
Z1
和凸轮轴上的齿轮
Z2
来传动的。
由于一个工作循环中,曲柄
转两转而进排气阀各启闭一次,所以齿轮的传动比
i12
=n1/n2=Z1/Z2
=2。
由上可知,在组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中,活塞只有一个冲程
是对外做功的,其余的三个冲程则需一次依靠机械的惯性带动。
(a)机构简图(b)示功图
3
设计内
容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曲柄滑块机构的动态经历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符号
H
λ
lAS2
n1
Dh
D
G1
G2
G3
Js1
Js2
Js3
δ
单位
mm
r/min
N
Kg·
m2
数据
120
4
80
1500
100
200
210
20
10
0.1
0.05
0.2
1/100
齿轮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的设计
Z1
Z2
m
α
h
Φ
Φs
Φ′
[α]
[α]′
°
22
44
5
50
30
75
位置编号
6
7
8
9
11
12
曲柄位置
(°
)
60
90
150
180
240
270
300
330
360
气缸指示压
力
5
/(10
N·
m
6.5
19.5
35
工作过程
进
气
压
缩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3
24
375
390
420
450
480
510
540
570
600
630
660
690
720
25.5
9.5
2.5
1.5
做
功
排
图
1-1柴油机机构简图及示功图
1.4设计数据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1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
已知:
活塞冲程
H,连杆与曲柄长度之比
λ,曲柄每分钟转数
n1。
要求:
设计曲柄滑块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做机构滑块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线图。
2.2杆件尺寸的确定
曲柄位置图的做法如附图
所示,以滑块在上指点是所对应的曲柄
位
置为起始位置(即
),将曲柄圆周按转向分成
等分分得
个
置
1→12,12′(θ=375°
)为气缸指示压力达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曲柄
置,13→24
为曲柄第二转时对应的各位置。
1)设曲柄长度为
r,连杆长度为
I,由已知条件:
λ=I/r=4,H=(I+r)-(l-r)=2r=120mm
可得
r=60mm,l=240mm
按此尺寸做得曲柄滑块机构的机构运动简
图。
S
O
𝜑
B
rI111
A102
93
84
75
2-1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简图图
2-2曲柄位置图
2.2杆件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𝑟
𝑠
𝑖
𝑛
由几何知识:
sin∠OBA=
𝑙
=
得:
cos∠OBA=
‒
(
(2-1)
∴s=rcos𝜑
+I
cos∠OBA=
rcos𝜑
+I
(2-2)
𝜔
2𝜑
𝑑
V=𝑑
𝑡
=-ωrsin𝜑
-4)
(2-3)
A
dV
dt
⎡
⎢
+
64
cos
2ϕ
-
ç
⎪
32
⎝
⎭
322
⎢1
⎪
⎥
⎢
⎭
⎤
(2-4)
把各点的角度分别代入上式(2-2)(2-3)(2-4)得:
S1=S11=290.079mmS2=S10=264.307mm
S3=S9=232.379mmS4=S8=204.307mm
S5=S7=186.156mmS6=180.000S12=300.000mm
V1=-V11=-5.741m/sV2=-V10=-9.207m/s
V3=-V9=-9.425m/sV4=-V8=-7.117m/s
V5=-V7=-3.684m/sV6=V12=0m/s
a1=a11=1282.86m/s2a2=a10=739.401
m/s2
a3=a9=-1.598
m/s2a4=a8=741.036
a5=a7=-1281.34
m/s2a6=-1478.9
2.3图解法作杆件的运动分析
o
量
pb
表示
vb
,向量
pa
则表示
OA
杆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va
2-3点
的速度分析图
有:
v
b
a
+
ab
方向:
B→O
⊥OA⊥AB
大小:
?
ϖ
r
3.1齿轮机构的设计要求
齿轮齿数
Z1,Z2,模数
m,分度圆压力角
α,齿轮为正常齿
制,再闭式润滑油池中工作。
选择两轮变位系数,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用
号图纸绘制
齿轮传动的啮合图。
3.2齿轮参数的计算
1)齿轮基本参数:
注:
下面单位为
模数:
m=5压力角:
α
=
20o
齿数:
z1
=22
z2
=44
齿顶高系数:
齿根高系数:
传动比:
1)
*
c*
0.25
i
/
z1
(3-
齿顶高变动系数:
2)
分度圆直径:
σ
x1
x2
y
d1
mz1
d
mz2
3)
基圆直径:
4)
5)
齿顶高:
db1
mz1
cosα
db2
mz2
6)
7)
齿根高:
8)
9)
齿顶圆直径:
a1
2ha1
10)
a2
2ha2
11)
齿根圆直径:
f
2h
12)
13)
2)实际中心距
a'
的确定:
⨯
14)
(z1
=(a/5+1)
⨯
15)
3)啮合角α
'
cos(α
)
m(z1
16)
invα
tanα
(x1
/(z1
invα
17)
4)分配变位系数
x1、x2
;
zmin
sin
≈
18)
**
19)
(invα
)(z1
tan
20)
5)中心距变动系数y=(
)/m(3-
21)
6)重合度:
ε
2π
[z1
(tanα
)]
名称
小齿轮
大齿轮
计算公式
变位因数
x
0.23
-0.23
分度圆直径
d
110
220
d=mz
法向齿距
Pn
14.76
Pn=πm·
啮合角
α′
20°
中心距
a(a′)
165
节圆直径
d′
22)
cos-1
(db1
(db2
23)
一般情况应保证
≥
1.2
7)
齿顶圆齿厚:
sa1
s1
ra1
r1
2ra1
24)
sa2
s2
ra2
r2
2ra2
25)
一般取
sa
8)分度圆齿厚:
s1
πm
2x1m
tanα
26)
27)
中心距变动因数
齿高变动因数
σ
σ=x1+x2-y
齿顶高
ha
6.15
3.85
ha=(ha*
+c*-σ)m
齿根高
hf
5.1
7.4
hf=(ha*
+c*-x)m
齿全高
11.25
h=ha+hf
齿顶圆直径
da
122.3
227.7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99.8
205.2
df=d-2hf
重合度
εa
1.65
分度圆齿厚
s
7.85
齿顶圆齿厚
Sa
7.11
3.79
4.1凸轮机构的设计要求
从动件冲程
h,推程和回程的许用压力角[α],[α]′,推程
运动角
Φ,远休止角
Φs,回程运动角
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附
3)所示。
按照许用压力角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
画出凸轮实际廓线。
并画在
号图纸上
δ
(单位:
S(δ)
mm)
1.6
6.4
25
13.6
40
18.4
s′
4-1从动件运动规律图
4.2运动规律的选择:
根据从动件运动规律图(附图
3)分析知位移
对转角
φ
的二阶导数
为常数且周期变换,所以确定为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公式:
S=
C0
C1δ
C
2δ
(4-
加速阶段:
0-25°
S=2hδ2/δ0
(4-2)
减速阶段:
25-50°
S=h-2h(δ0-δ)2/δ02
(4-3)
以从动件开始上升的点为
δ=0°
70
85
4.3基圆半径计算
根据许用压力角计算出基圆半径最小值,凸轮形状选为偏距为零且对
称。
如下图所示,从动件的盘型机构位于推程的某位置上,法线
n—n
与
从动件速度
VB2
的夹角为轮廓在
点的压力角,P12为凸轮与从动件的
相对速度瞬心。
故
VP12=VB2=ω|OP12|,
从而有|OP12|
=VB2/ω1=ds/dδ。
计算可知
|𝑂
𝑃
12|
/𝑑
𝛿
tanα==
𝑆
0
整理得基圆半径
将
S=S(δ)和
α=[α]代入
r0≥20mm在此我取
r0=34mm
滚子半径选取
rr=4mm
4.4凸轮设计图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凸轮的实际廓线及理论廓线,如下图所示:
4-1凸轮的实际轮廓线及理论轮廓线
课程设计小结
经过几天不断的努力,身体有些疲惫,但看到劳动后的硕果,心中
又有几分喜悦。
总而言之,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通过认真思考和总结,机械设计存在以下一般性问题:
机械设计的
过况而定,大程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程序,
设计过程须视具体情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
计阶段和技术设计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
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抽象概
念到具体产品的演化过程,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的设
计信息,直到完成整个产品设计;
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和细化的过
程,设计初期,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关系和参数表达往往是模糊的,
许多细节在一开始不是很清楚,随着设计过程的深入,这些关系才逐渐
清楚起来;
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个设计阶段并非简
单的安顺序进行,为了改进设计结果,经常需要在各步骤之间反复、交
叉进行,指导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获得这份拥有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通过默契的配合,
精细的分工,精诚的合作,不断的拼搏,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又光荣
的任务。
在这里,特别要感谢一下王老师。
经过他的精心指导,我们
多了几分激情,少了几分麻烦,多了几分灵感,少了几分忧虑。
参考文献
[1]张展.
齿轮设计与实用数据速查[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张伟社.机械原理教程(第
版)[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缸四 冲程 柴油机 课程设计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