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杜甫诗三首3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49953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44.51KB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杜甫诗三首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杜甫诗三首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杜甫诗三首3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里悲秋常作客
指远离故乡。
指路程遥远。
画图省识春风面
图画。
画图画。
一词多义
去
病
急
【难点探究】
1.《秋兴八首(其一)》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怎样理解这一联?
提示“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
“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2.如何整体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提示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
①先就内容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现实之情意,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化了的情意。
②再就技巧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成就,有两点可注意之处:
其一是句法的突破传统,其二是意象的超越现实。
3.如何鉴赏《咏怀古迹(其三)》的主题?
提示《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4.《登高》一诗中,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提示: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有疏朗与空阔之意。
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之意。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5.《登高》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6.简要赏析诗歌《登高》的主题。
这首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天高风急、猿啸鸟飞、落叶无边、长江滚滚,立体地描绘了一幅无比萧瑟悲凉而又壮阔高远的秋景图,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时光短暂、壮志难酬的人生感叹。
后四句倾诉内心重重愁苦。
他想到自己身逢战乱、时值悲秋、久客他乡、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的处境,国运衰微、百姓艰难的时局,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无处排遣,表现了诗人浓重而深沉的忧国伤时的伟大情操。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一、基础锤炼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暮砧(zhēn)玷污(zhà
n)苫子(shān)妥帖(tiē)
B.凋伤(diāo)绸缪(chó
u)倜傥(tì
)啁啾(chó
u)
C.朔漠(shuò
)塑料(suò
)唆使(suō)朔风(shuò
)
D.潦倒(liá
o)官僚(liá
o)撩拨(liá
o)绸缪(mó
u)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
草木凋落衰败。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
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
水中小块陆地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
衰颓,失意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
曾经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
离开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
极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
回旋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
B.巫山巫峡气萧森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艰难苦恨繁霜鬓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5)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完成5~6题。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首联和颔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诗中哪三个字点明了诗人的感怀?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表达这份感怀的。
(二)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7~8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7.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首诗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8.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三)阅读《登高》,完成9~10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仗极为工整,简要分析。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视野开阔,气势宏大,试简要分析。
(四)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完成11题。
11.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
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1、D(A、玷污dià
n,B、啁啾zhōu,C、塑料sù
2、A(凋伤:
使草木凋落衰败。
3、B(A、万里:
B、萧森:
萧瑟阴森。
C、百年:
D、艰难:
4、
(1)塞上风云接地阴
(2)丛菊两开他日泪(3)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4)无边落木萧萧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首联描绘了枫林衰飒,巫山巫峡云气阴沉萧森的景象;
颔联则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长江巨浪滔天、风云漫卷、阴晦如磐的景象。
景象萧瑟、天地之间阴森而动荡,使人感到渺小无助、恐怖不安。
6、“故园心”三字点明了诗人置身峡江孤舟飘零的感怀。
肃杀的秋风催促妇女们赶紧准备刀尺缝制冬衣,诗人仿佛听到白帝城千家万户此起彼伏、急促宏大的捣衣声。
这捣衣声穿透暮色和高墙,寄托着羁旅漂泊的诗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
7、这首诗是通过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中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9、上句“风急”“天高”“猿啸”与下句的“渚清”“沙白”“鸟飞”相互对应;
句中还有自对,上句的“天”对“风”、“高”对“急”,下句的“沙”对“渚”、“白”对“清”。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读来富有节奏感。
10、“天边”与“不尽”极写量多势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之势。
那无边无际的落叶,奔流不息的江水,集中表现了秋江景色,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怀难伸的感伤。
11、这两句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
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
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
诗人并且赋予了这些景物某种性格某种精神。
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
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危急。
在这里诗人其实是用豪迈、宏阔写出了哀愁,诗人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诗人所要表现的感情也就有了依附。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课外拓展】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
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
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
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加以概括。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6分)
19.【试题答案】
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③引出浣花草堂。
阅读材料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0.【试题答案】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
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
(1)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具体内涵,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
21.【试题答案】
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
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由此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最后一段的“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22.【试题答案】
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6新课标全国2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6分)
【答案】
8.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闾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
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
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
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
(1)采用的写作手法:
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
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
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
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
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
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9.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
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名师点睛】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比如本题,从提问来看,应是考查篇章结构的技巧。
(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3.【答案】D
14.【答案】D
(2015安徽高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
(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05 杜甫 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