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80365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5.17KB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0.5
200
60.5
1861年
625
312.5
202.5
110
1871年
819
409.5
207
1886年
934.5
567.46
205
362.46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対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晚清中国茶叶生产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D.晚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4.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
据下表可以推知( )
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
5.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姓名
任职情况
职衔、功名
盛宣怀
1885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
曾任津海关道监督
张翼
1892年接任开平旷务局总办
候补道员衔
杨宗翰
1891年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
翰林院编修
袁大化
1890年继任漠河金矿总办
候补知府
郑观应
1880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候选郎中
——(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洋务运动》整理)
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
C.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D.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
6.学者吴承明说:
“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也有严重曲折。
国家统计局把新中国成立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
”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A.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
C.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
D.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获得重大突破
7.下表是《中国工业分布统计(1933年)》(郑友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
该图表( )
部门
工厂数(家)
生产值
国币(千元)
%
纺织
859
879291
12.4
食品、卷烟、饮料
547
548463
26.4
皮革、橡胶
99
44243
2.1
服装
16
87481
1.8
化工(火柴、肥皂等)
184
90200
4.4
纸张和印刷
269
58595
2.8
电、水、煤气
666
272391
13.1
其它
661
145658
7.0
总计
8450
2076822
100.00
A.说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
C.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特征
D.揭示出近代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8.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
该图反映的状况得益于(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B.维新派措施逐步实行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9.下图为近代中国三种资本经济的资本投入曲线图。
该图反映了( )
A.官僚资本长期打压民族资本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日益深入
C.外国资本保持着绝对优势
D.民族资本一战时期发展最快
10.1913年国内外煤、面粉在中国市场比例(如下表)。
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
C.一些行业可见帝国主义侵略特征
D.民族工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11.徐泰来在《洋务运动新论》中说:
“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
”由此可推断出( )
A.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C.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
D.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
12.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
材料表明该企业( )
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
C.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
D.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持
13.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14.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中国( )
年份
1875年
1905年
1919年
1931年
比重
78.1%
78.7%
65.53%
61.6%
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
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15.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16.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0.8
1.4
1936
1.5
3.8
5.6
6.4
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17.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
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18.下图为1922~1936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22~1930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
B.1930~1936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C.1931~1936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D.1922~1936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
19.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于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20.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
A.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B.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D.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21.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
”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
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
22.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
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
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3.表2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
据表可推知,当时( )
表2
公吨
银两
每吨银两
1913年
125303
9575886
76.42
1914年
121087
9279659
76.64
1915年
82818
8601684
103.86
1916年
94372
14011269
148.47
1917年
80276
12566977
156.55
1918年
92519
18130957
195.97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
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
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
24.表1:
1868年中国进口洋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价格对比(计价单位:
匹)( )
通商口岸
价格
内地城市
镇江
2.19—2.24元
淮安
2.30—2.35元
上海
2.17—2.20元
苏州
2.23—2.30元
汕头
2.95—3.10元
潮州
3.10—3.20元
表1中的地区差价
A.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B.导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C.反映了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D.密切了国内外经济联系
25.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
作者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参考答案
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
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C项;
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
“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
“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1.【解析】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
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
【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对洋务企业的保护,体现的是因目的明确具有垄断性,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做法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B选项排除。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求富,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属于洋务企业的间接影响,C选项排除。
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答案】A
3.【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前期茶叶产销情况的变化,内销数量基本稳定,而外销数量则大幅度增加,体现了当时茶叶生产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故选C项。
表格单纯列举出茶叶的出口,没有和其他出口商品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
材料表格只是体现出内销和外销的比较,并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対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错误;
晚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不能体现出材料的实质问题,D错误。
4.【解析】表格内容没有反应与洋务运动的联系,故A错误;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故B错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C错误;
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用封建官吏来管理洋务企业,而这些人大多具有商人的背景,但不管是官职还是商人身份都是封建性质的,他们没有接触到相关近代化的管理,说明当时洋务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经验。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反映的是很多洋务企业都由官员来管理,但没有体现出促进企业发展,排除;
B项,材料看不出洋务企业是否受到列强的控制,排除;
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盛宣怀等人都有官职,没有看出官督商办是主要的管理方式,排除。
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学者针对有关“民族工业在‘黄金时期’以后不断陷于危机和萧条”的传统见解,论述了二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认为三十年代出现了衰退和破产;
也有学者更进一步强调1920-1936年间是旧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吴承明认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有严重曲折,但即使在这种时代也有它发展和进步的一面。
他认为国家统计局把解放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从他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测算当中可以看出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因此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故B选项正确;
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故A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的信息,没有涉及到经济结构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通过吴承明的一段话强调了中国1936年期间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没有涉及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信息,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7.【解析】从图表数据来看,该时期工厂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领域,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畸形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
A项,图表中数据表明工厂数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方面,不能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
BD项,从图表数据只能表明工厂数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当时其他经济成分的相关数据,不能得出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近代工业是否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
8.【解析】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均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B项,维新派的措施主要是戊戌变法,已于1898年失败,排除;
C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9.【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官僚资本一直保持在民族资本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一直被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挤压,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三种的资本投入,没有体现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
外国资本的优势在1936年时逐渐消失,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1914年7月—1918年11月,此段时间内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增长幅度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
10.【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速度,故排除A;
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与史实违背,排除B;
据材料可知,外商在中国所产煤和面粉在中国市场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侵略特征,C正确;
经济结构变化需要观察国民经济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材料没有完整展现这一内容,故排除D。
11.【解析】据材料“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
12.【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的控制,故A项错误;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是军事工业,而材料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民用工业,故B项错误;
由材料中从英国和美国引进技术可以看出其发展初期重视引进技术,故C项正确;
上海机器织布局引进外国技术并不是受到外国企业的扶持,而是这个企业重视引进技术,故D项错误。
13.【解析】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
14.【解析】表格表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说明其仍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
15.【解析】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政极度紧张,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
16.【解析】观察表格,根据题目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正确。
17.【解析】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入华北、华东地区,为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敌人之手,保存经济、国防实力,沿海和临战地区的工厂被迫陆续内迁,故选C项。
18.【解析】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1929年华商纯利率高于日本,故A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企业也受到了影响,故B项错误;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纺织企业发展受到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19.【解析】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
20.【解析】据材料“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可知我国进口总额不断增加,出口工业总额逐步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故选A项;
据材料,我国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说明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B项;
据上表可知,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C项;
依所学,我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排除D项。
21.【解析】“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体现了中国茶叶在英国的销售情况,说明中国茶在英国遭遇到竞争压力,故选D项;
“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无法判断英国对茶叶的需求情况,排除A项;
“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无法看出贸易壁垒的证据,排除B项;
“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茶需求下降,不能说明华茶在其它地方也是同样的问题,排除C项。
22.【解析】题干中“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最终中国“裁厘加税”,可知中国厘金与进出口关税密切相连,故选C项;
洋务运动结束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排除A项;
B项中“有力抵制”一词不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无法有效抵制列强侵略,排除B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只是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且题干无法反映清政府为民间经济发展创设条件,排除D项。
23.【解析】据材料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下降而所费银两上升可知,一战给中国机械制造业造成了瓶颈,故选D项;
从材料进口金属每吨银两的价格可知中国对金属原料的需求并没下降,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并不能说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排除B项;
材料只涉及中国进口金属原料的数据,无法确定贸易逆差,排除C项。
24.【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内地和沿海地区洋布价格差价很小,说明此时中国内地对外来商品所收内地税较低,有利于洋布与土布在价格上的竞争,这就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故选A项;
根据材料1868年的信息,此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刚刚兴起,排除B项;
中国关税主权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后已经遭到破坏,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内地和沿海地区洋布价格差价,没有展示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排除D项。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实业救国思潮。
由材料中畅销中国之货,仿造外洋之化,开采矿山均属于兴办实业,联系史实可知马建忠在1890年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提出兴办实业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
材料中马建忠富民意在提倡兴办实业,而不是在精神层面唤醒国人,排除A项;
材料中马建忠的富民说意在提倡兴办实业,但没有涉及是否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中马建忠富民意在提倡兴办实业,而不在于从政治层面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题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