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7955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63.91KB
古诗两首1Word下载.docx
《古诗两首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1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春烟:
陶醉在大好春光里。
纸鸢:
纸做的风筝。
3.我们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你能将它们代入到诗中,说说诗句的
意思吗?
自己小声说
4.指名汇报,全班补充
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黄莺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仿
佛也陶醉在大好春光里。
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
起了风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再朗读全文,读出感情。
四、体会诗情
1.你能想象出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吗,轻声读一读,在头脑里想象,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作者描写的这种情景,你经历过吗,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将这种愉悦、快乐的感情放入诗中,试着背一背。
四、小练习:
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正确地将《村居》背诵出来。
评一评,谁的背诵最好。
五、作业设计:
1.改编《村居》,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2.背诵并默写《村居》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宿新市徐公店》。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激发对田野春光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二、教学用具:
三、课时重难点:
挂图、小黑板、课文伴读带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图景。
四、教学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正确地背诵古诗。
一、复习回顾:
1.指名背诵《村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汇报预习所得。
通过预习,你对本首诗有什么了解?
学生汇报: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宋朝人。
诗歌体现出来
的风格活泼、轻巧,清新。
一生创作两万多首诗歌。
《宿新市徐公店》题目的意思是:
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
时看到的景象。
引入:
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运用上节课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自读,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逐句细读。
在不理解的词语下标注记号。
3.小组合作学习
(1)检查读书情况,轮流读,纠正错误。
(2)互相质疑解难
4.全班讨论共同问题,,教师加以引导。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径:
小路;
树头:
树的枝头;
未成阴:
树叶不茂盛还没形成树阴;
急走:
奔跑;
飞入:
纷乱地飞进。
5.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的枝头上的花已经
落了,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
蝴蝶,可它们纷纷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6.出示挂图,看着图上的画面,自己完整地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
1.从诗中你能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吗?
从哪里知道的,请勾画出
(暮春。
“枝头花落”“树未成阴”“菜花丛”“逐黄蝶”)
2.为什么说“飞入菜花无处寻”呢?
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菜花是金黄色的,很繁茂,蝴蝶也是黄色的,所以融为一)
色,找不到了。
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与春天绚烂的景
色。
)
3.你能将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评议。
五、背诵练习。
1.小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
小路,落花的枝头,还写了暮春的景色,,
,展示了一派田园风光;
而“儿童急
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现了儿童
前两句是描写,后两句是描写,全诗动静结
合,情趣盎然。
2.自由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自己的理解,画出诗中图。
2.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七、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放学
醉春烟
拂堤杨柳竟放纸鸢
(景)早春(人)
宿新市徐公店
景静篱落疏径
树头花落未成阴趣味
儿童急走追黄蝶
人动飞入菜花
八、我的教学反思:
5.烟台的海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
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打比方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能体会烟台四季不同的美景和烟台人的幸福生活,激发对美好生活
的热爱。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课的写作顺序。
二、教学用具:
小黑板、配乐磁带,中国地图。
1知道本课的写作顺序。
2能理解打比方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
喜欢大海吗?
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眼
中的海吗?
2.中国的沿海城市很多,我们来看这张地图,你能找到哪些沿海城
市?
(指名上来找)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5.烟台的海(齐读课题)
过度:
你想了解什么?
(烟台的海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学习:
1.看课文的插图,听配乐朗诵,自己感受。
2.说说烟台的海给你的初次印象是什么?
3.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变化多端,这正是它的魅力。
下面请大
家再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4.检查自读效果:
(1)崇山峻岭过滤惬意拖着如痴如醉忙碌
(齐读,指名读)
(2)理解词语。
“礁石”是什么?
“锚”是什么?
“起锚”是什么
意思?
(教师讲解轮船出海情景,看插图)
三、再读课文。
1.小组轮读,检查纠正。
2.指导朗读两个长句子。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
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春天是播种(zhong)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
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zhong)苗,
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1)标出间隔号,正确朗读.
(2)各自练习朗读全文,要求通顺、流利。
3.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总—分—总的顺序”。
开头概括介绍烟台,接着按四季
变化写烟台的海,最后总结。
板书:
冬春吓秋海与人
三、指导习字:
1说说写这些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2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教师示范。
4.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独特景观凝重壮丽前赴后继
害羞体验轻盈忙碌崇山峻岭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感受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对它的喜爱。
2.能将这种喜爱之情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表现出来。
小黑板、挂图1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一、复习。
1.指名上黑板听写
崇山峻岭过滤惬意
如痴如醉忙碌拖着
2.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烟台的海,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
为什么作者要写出四季不同的景象呢?
究竟烟台的海美在哪里?
二、继续学习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除了海还有什么?
(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挂图,体会一下该用什么样的语
气来读,提示抓好重点词,如“气势汹汹”“暴怒”“狮子”;
动词“扑向”“溅起”“发出”“掀到”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勾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体会到什么?
(人们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冬天海的特点了吗,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5你觉得这样的海美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将这独特的美表现出来
吗?
在小组里先读,再试着背一背。
6小结本节学习方法
整体感知,想想讲了哪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学生自学(读、说、背)
2在四人小组中汇报。
3在全班范围内汇报,教师组织评议,补充。
第三自然段:
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
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
波泛起”的景象。
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
收获的季节”等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
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四自然段:
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
喃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
静和惬意。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造句
(1)…像…
(2)…宛如…
第三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烟台人与景的美好,表达出自己的热爱之情。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小黑板、挂图1感受到烟台人与景的美好。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第2-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在灿烂的金秋,烟台的海又是怎样的迷人呢?
1自由读,整体感知。
2烟台的海在秋天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
出来。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
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有了秋的凉意。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你是如何理解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要求学生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
海放到开始介绍?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烟台的冬天却是一道壮
丽的风景线,又显得那么凝重”。
(理解“凝重”—庄重,沉稳)
因为冬天烟台的海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先介绍。
三、激发感情
所以,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赞美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轻声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欣赏画面,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画,是因为像画一样美丽,说是背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
文化生活的依托;
说是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
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美丽,你一定也被深深吸引了?
配合着优美的音乐,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美
景吗?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迷人的景色也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学着作者的样子,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愉快。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六、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人
冬凝重不畏严寒风浪
春轻盈播下希望的种苗
夏浪漫人海相依
秋高远充实与忙碌
画背景舞台
七、我的教学反思:
6黄果树瀑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感受瀑布的形态
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
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所表现出的壮美。
2采用多项语言训练,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和无限生机。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绿线中的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小黑板、挂图。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所表现出的壮美。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一首写瀑布的诗,谁能帮我们回
顾一下?
指名背《望庐山瀑布》
诗中描写的瀑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也曾经看过这么壮观
的瀑布吗?
2揭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的是非常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
板书课题,你们想看吗?
3简介:
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
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跌
下,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
典解决。
(1)字音:
嘶si嚣xiao撩liao聆ling
膛tang挟xie掩yan谛di
(2)词义: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人喧马嘶:
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
样子。
聆听:
听。
白练:
白色的绸带。
凝神谛听:
集中思想注意听。
2轻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瀑
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
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在小镇上的情景;
人们的感受)
3根据出示的句子,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分
段?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2)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3)课文可以分成两大段:
第一段
(1)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
感。
第一层(2-4)写进入景区的所闻和所见,以及瀑布激起的水花
散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
第二层(5-7)写下到谷底时的感受。
第三层(8)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指名分段朗读,体会声形特点。
1理解第一段中的“杰作”,指导朗读突出“真是”“杰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边读边
画出有关词句。
(声音)
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
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
声了。
文中把瀑布声比作和,从中你
体会到
(微风拂过树梢,潮水,由远到近。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逐句朗读体会。
(3)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
(4)小结学法:
整体感受—读句体会—感情朗读。
3用上述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形:
……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声:
……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嚣:
上下结构的字,四个“口”要写得均匀平稳,下面两个
“口”稍大,托住上面。
2抄写词语
杰作悬挂沉醉山回谷应
漂浮聆听掩映人喧马嘶
3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
1继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自读自悟,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小黑板。
1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2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喧嚣悬挂沉醉人喧马嘶
掩映聆听缝隙凝神谛听
2朗读第2-3自然段。
二、自读自悟。
1朗读第四自然段,展开想象,进行描述,体会“银雨撒金街”
的情景。
作者写“银雨撒金街”的奇观,实质上还是写瀑布的壮观奇
特。
2轻读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
(1)水珠凉丝丝—感受之一
(2)如置身乐池—感受之二
(3)人与瀑融为一体—感受之三
(4)小结:
在谷底欣赏瀑布,让人激动令人陶醉。
3自读第8自然段,介绍徐霞客。
(1)写瀑布为何要写徐霞客的塑像?
(通过徐霞客塑像的表情间接反映瀑布的魅力,即连徐霞客这
样一位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都沉醉了,可见
瀑布之美之奇;
塑像本身也是瀑布旁的一道景致。
(2)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自读体会。
2说说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陶醉,把之一段读出来,表
达你对瀑布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1找出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书中的例句,用“…所以…”造句。
五、板书设计:
闻其声
看其形凉丝丝
6黄果树瀑布乐池
(杰作)谈感受人瀑相融
沉醉
六、我的教学反思:
7别饿坏了那匹马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
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
从此;
这天傍晚;
很久
之后的一天。
(分段:
11;
2-3;
4-7;
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
次?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意思一样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
第二次是
“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
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
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
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
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
找出文中的有
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
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
()武扬威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
`
残疾青年我
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习作2改写《村居》
1激发学生改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复习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这首诗岁描绘的情景。
3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两课时(含书面写作)
挂图、小黑板
一、作前回忆,激发兴趣。
通过回忆,复习五年级学过的现代诗《给奶奶送阳光》的改写方法。
1指名背诵《给奶奶送阳光》。
2说一说自己改写《给奶奶送阳光》最得意的地方,再说说当时为什
么这样改写。
3教师小结改写的一般方法。
二、读析例文,感知方法。
1读例文,学生自由读并汇报自己的所得。
2析内容,明写法。
(1)指名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将例文与诗句对照起来读,找出哪些内容是围绕原诗
写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
(第4、5自然段是围绕原诗的意思,
第1-3自然段是作者想象的。
(4)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小结:
改写成记叙文后,就不能像原诗那样富有诗的跳跃性,
而应当把事情写完整。
(6)进一步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诗所写的事情写完整的?
(小结板书:
把握原诗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补充前因后果、进行具体描写、写进真情实感)
三、改写《村居》
1背诵古诗《村居》并指名说一说诗意,注意发言的面要广一些。
2出示诗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1)引导想象“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春意图,指名用连贯的语句说
一说“草长莺飞”的景象。
(2)引导想象孩子们放飞纸鸢的动人情景。
3学生试改,教师巡视指点。
四、交流评析,共赏优作。
1指名学生读习作,注意好中差各选一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