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洛阳考察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24670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06KB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docx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洛阳考察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古建筑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古建筑群碑林刻石林立瓦当雕刻书法艺术审美
4.时间;XX年3月21日
5.地点;兵马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碑林秦砖汉瓦博物馆龙门石窟
今年因写生考察之故与本系本专业同学同去陕西,河南。
其间,入住于二星级酒店,往返八天,考察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有着深厚中原文化的“艺术大餐”;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上山下山之险,饮食文化和住宿环境之异,但仍被西安古都的之古之博之奇和河南的洛阳石窟之惊之伟,唯有以叹,不往此行!
首先去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佣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
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据了解最高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在兵马俑的面部设计上,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特征,兵马佣大多数是单眼皮的,话说秦始皇是单眼皮的,所以他认为单眼皮的人就是好看,这也体现了当时朝代审美观,都是以皇帝为标准。
侧面说明了王权的集中!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三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三号成平面凹形。
1975年开始挖掘,并建造展览大厅,每天吸引着近万名中外游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坑共有4个,其中佣皆仿真人、真马制成。
从服饰、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士、伍卒等,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
此外,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佣,雕镂精致,金壁辉煌。
1976年在一号坑的遗址上修建了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武阵势。
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总统参观后说: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佣不算到中国!
”这些不由又让我们想到天之骄子——秦始皇。
还有他为我们留下的长城。
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与我而言,只后悔历史知之甚少.从史前(最早的蓝天人),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XX余件珍贵文物,分为“历史文物陈列”、“石刻艺术”、“碑林”三个部分,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天下六国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物,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式金,银器和唐三彩,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老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从最早的石器,铜器,历代陶佣,历代陶瓷器,唐代墓葬壁画,汉代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整个展馆,一路走来,如果走过时间隧道,领略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及追求,更惊叹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流连忘返”。
。
。
。
。
。
碑林博物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
以石碑雕刻艺术为主,在石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了历史中的不少文人骚客文章真迹的雕刻。
历千万沧桑,载古都辉煌,孔庙留青砖碧瓦,碑林聚百宝之藏。
西安碑林,佣碑林三千,溯长河一脉,书法真草隶篆,史通汉魏隋唐;读经史万卷,守文明一方,濡沫华夏精神,陶冶民族风尚;塑八方石刻,开一片圣土,萃四海名家,起一座殿堂,代有妙笔,各擅胜场,文化源远,艺术流长。
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闻名,秀出东方。
在这里,可以感知荣耀与责任,可以懂得珍爱与弘扬,孔庙旧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多为明清建筑。
进入博物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其北是泮池;进入棂星门,便可看到处于中轴线上举架平缓、出詹深邃、朴素稳健的戟门;穿过戟门,则是东西两边和相互对称的6座碑亭。
整个建筑群在参天古柏衬映之下,分外古朴典雅。
本章链接: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碑廊6座,碑亭7座,收藏从汉至今历代碑石、墓志3000多件,展出1000余件。
这里碑石如林,名家荟萃,书法名碑有汉《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以及秦李斯、汉蔡扈、晋王羲之、隋智永、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书法大师的杰作。
碑林藏有大量古代石刻文献资料,如唐《开成石经》,114石列联成屏,共刻65万余字;唐玄宗作序、书写并注释的《石台孝经》,形制独特;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此外,碑林还保留了大量古代石刻图案,其文化内涵丰厚,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接着我们有同行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自西周至明清各个时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
博物馆共分为六大展区,展品以秦汉瓦当为主,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出土的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以及山东、河北、四川、内蒙古出土的各种纹饰的瓦当,秦砖汉瓦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
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
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
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
古代工匠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在那小小的半圆形、圆形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
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瓦当艺术。
其画像之精美,图案之瑰丽,文字之隽秀,备受世人珍视。
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秦汉盛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就是凝聚在这秦汉瓦当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人们感到惊讶和钦佩。
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它的图案、文字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代工匠通过瓦当上的各种动植物图像、几何图案和文字等纹饰,来美化建筑,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穿越时空的精美的瓦当艺术。
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代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是凝聚在这瓦当纹饰中的古代无名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震惊和钦佩。
告别西安的路途,我们全体来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这座历史古城、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历代王朝竞相建都的地方,此刻就在脚下,心里有些激动,憧憬着每一处的所见所闻。
而观后心里则多了一丝感慨:
千年古都,不知饱受了多少历史创伤龙门石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是能用语言所表达的宏伟壮观了。
一个个庄严肃穆、举止各异的佛像,刻在山石上,场面很令人难忘。
龙门距洛阳市南约12公里,伊河从中间流过,北魏时开始营造石窟,相继开凿四百多年。
据考证现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多个,佛塔40多座,佛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品。
唐高宗时建成的奉先寺,是龙门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
大量的碑刻题记,更是研究古代书法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洛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龙门石窟确实为我国佛教艺术的宝库。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卢舍那大佛,爬上长长的石阶,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中的那份震撼,让你不得不驻足仰视,那丰腴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睛,雍容大度的气派,让每个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
卢舍那佛像总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
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卢舍那以凌傲长空的气派端坐在这里,这颗顶着螺形发髻的巨大头颅,已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
这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
中国的蒙娜丽莎,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如同一个能包容所有外来文化的民族的坦然的微笑,这就是盛唐气象!
尽管在方圆一公里的山上分布着许多的石窟佛像,但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在卢舍那大佛前,在游人如织的台阶边上,仰视中发现那双夺人心魄的眼睛总在注视着你,这是因为在佛像眼睛里镶上了琉璃,感叹古代人的智慧!
本文地址:
只是,赞叹之后,无法不深思。
石窟已经开始风化,再古老的文明终究也是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吗?
何况,还有不懂珍惜的人们的破坏和加速催化。
石窟的佛像们,命运将会如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周,窟中的佛像大多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据导游说,有不少头像目前保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砸毁,当然还有受到风化的摧残。
即便如此,就现存的一些完整佛像来看,这批雕塑的艺术价值是相当惊人的,线条清晰,面目雍容,体现了北魏、唐朝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次考察看到那么多宏伟的古建筑群体,连廓庭院,刻石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以此引导我们去领略由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特别是碑林博物馆的碑刻书法和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对我印象颇深。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
碑林中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熹平石经》;褚遂良的《圣教序》,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玄秘塔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姨母帖》,张旭草书《断千字文》。
。
。
。
。
。
从大量的唐代碑刻可以感受到整个唐朝书法灿烂的艺术文化,技术高超的工匠把碑文刻的细致精美,把书法中的章法表现的和谐尽善尽美,布局和谐,都保存完好。
从碑中不难看出当时书法家的艺术气息。
有的碑额碑侧有花纹等做装饰更能显示当时对美的追求,像《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碑感浑厚,沉稳较朴拙敦厚两种不同造型的代表作,字体端庄雄厚,楷法严整,合乎字样规范也是我曾经迷恋不舍的字体。
还有那些行草书刻的更为细致,草书起伏连绵,变化多端,甚至枯笔都能表现出来。
汉代八分隶书《曹全碑》可谓是秀美的代表,字体娟秀畅美,字法准确。
碑林收藏南北朝时期的的墓志,基本上属于南北朝时期。
在碑林收藏的墓志除了可以印证这一史实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那时书法的演变历程。
在节法界,常以北碑,即魏碑作为从隶书体向楷书体过渡的十种特殊书体。
所谓魏碑,通常是指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的碑刻。
由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胜于其他各朝,故以“魏碑”冠名。
魏碑的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
书体隶、楷兼备,与北方刚劲矫健的民族特点非常吻合。
故而人们常用“古朴拙雅、雄峻坚实、意态奇特、精神飞动、血肉丰美”来赞美魏碑书法。
碑林收藏的墓志,可以说是魏碑节法的高度浓缩,堪称“魏碑大全这些都是临写这些”还有洛阳龙门造像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
笔画折处重顿方勒,又是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牛橛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
其体势峻体势峻拔方整,用笔精进挺峭,横画起笔多作侧锋斜入,捺画波势锐利,点成三角,垂笔亦作悬针之状,转折处重顿,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
其字形趋扁,结体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意境高古,情趣活跃,在北魏楷书中属精品力作。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
“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
可宗为何?
曰有十美:
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 洛阳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