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6694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6.74KB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选3题,共9分;
翻译2句,10分
出题规则如此明显,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下这个传记类文言文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
文章围绕该人物叙述其生平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的才能(正值敬业,廉洁奉公,etc)
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在此,我将其做些归类,与大家共享。
如何阅读文言传记类:
文言文的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
1.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
2.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3.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
4.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
5.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6.一定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7.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
(划掉即可)
8.提前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
(以上步骤,一定不要偷懒,记住,你看的时候敷衍,答题的时候只能靠敷衍和想象了,这些步骤一旦熟能生巧,在考场上绝对可以稳定发挥!
)
注意:
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这一点很重要,我在教学生涯里碰到了不少同学,学的太过用心,反而会陷入一种很轴的思维误区,比如死抓文章的一个点却忽略整体逻辑,比如因为某个自认为正确的逻辑,得出了一个很明显反常理的结论。
有时候反而是思维开阔的同学能够一下抓到出题老师的点。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
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
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
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如何答题呢?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当然,我们要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建议打印或摘抄小本本上背诵)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
到,去。
2.劝:
①鼓励,奖励;
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
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
①小步走,跑;
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
举报,检举,揭发。
9.白:
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14.让:
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
假托,假传。
17.质:
作人质;
抵押。
18.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
案件,案情;
监狱:
监管案件。
2.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
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
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3.用事:
掌权,主管。
4.视事:
在任,在职;
办公。
5.听事:
办公的地方。
6.逆旅:
旅馆。
7.部曲:
私家军队。
8.祖道:
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
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
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
发怒。
12.从子:
侄子。
从,堂房亲属;
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
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
“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
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4.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
5.禽,通“擒”:
“禽灭六王”(《史记·
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
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
孙膑列传》)。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
陈涉世家》)。
8.内,通“纳”:
接纳,让……近来;
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
高祖本纪》)。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
10.责,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
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
俄、俄而、俄顷;
顷、顷之、顷刻、有顷;
旋、寻、无何。
2.表过去:
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
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
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
选拔。
⑤起:
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
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
提升;
⑧主、秉、典:
主管;
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
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
降职。
②迁:
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
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
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
驱逐,流放。
⑥出:
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
领:
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权、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
可以这样说,以上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此才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答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