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埃及》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6355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67KB
热门《埃及》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热门《埃及》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埃及》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天:
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
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
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
课堂反馈
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
课堂小结:
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
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
(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
解释: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过渡:
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
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
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
齐读师:
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
(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
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
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
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
(板书:
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
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小结:
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
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
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
说一说: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学生交流。
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
语言描述)
5、小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
(引读)
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练笔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5、小结
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
(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
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
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
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
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
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
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
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
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
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
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
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
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
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
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
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
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
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
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
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
掩埋尸体。
轮廓:
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
精细巧妙。
结晶:
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
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
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
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
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
(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
(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
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
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埃及金字塔课文原文
在尼罗河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们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
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参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郊的金字塔。
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
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
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
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
塔高原为146.59,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
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生的约16吨。
塔的建筑艺术水平相当高,石头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
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
看了金字塔,再环视一下周围的不毛之地,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时候,从上游把石头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成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一直砌到顶端。
金字塔砌好了,周围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后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
另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2.出示课题:
埃及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2段:
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学习第3段:
感受参观金字塔的心情。
4.学习第4段:
投影金字塔图片,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
(1)作者途中的所见所感。
(2)远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观和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胡夫金字塔?
5.学习第5段:
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由参观而引起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6.学习第6段:
让学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7.学习最后一段:
以读代讲,交流读后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认识。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金字塔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信息,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3.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称世界奇迹的建筑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
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
那它有什么用?
生2:
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
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它在什么地方?
生4:
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
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
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
4、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师总结:
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
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
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外观宏伟体现在哪?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
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动笔算一算:
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
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指导朗读。
5、结构精巧体现在哪?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7、指导朗读。
7、师总结:
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
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
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埃及 热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