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6022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07KB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
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
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
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
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
信、达、雅。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
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
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
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解词——串意——顺句。
注:
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
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
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
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
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
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
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巴陵胜状/旗开得胜
B.
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C.
去国怀乡/忧国忧民
D.
把酒临风/临危受命
(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
(1)北宋;
范仲淹
(2)B
(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
优美的;
胜利。
B接近。
C国都;
国家。
D面对;
挨着,靠近。
(3)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这两段的成语有:
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浩浩汤汤: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这里指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这里描写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这里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斯人”指古仁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古仁人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
言外之意就是我想要像古仁人一样,
有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5)文中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博大的胸襟及旷达的胸怀,我们也要学习古仁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能结合实际围绕这个观点答题即可。
⑴北宋;
⑵B;
⑶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⑷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⑸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及理解景物特点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根据平时积累找出成语,然后再根据成语意思和描绘内容概括其特定。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
第二,条理清晰;
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4.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
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③心窃乐之________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
(用原文作答)
(4)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
(1)靠近;
情趣;
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
确实(果真;
实在)
(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
【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
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意”这里是情趣的意思;
“乐”属于此类活用,这里是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
“诚”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真、实在”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乐:
乐趣;
得:
领会;
寓:
寄托
。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过访:
拜访;
久:
凑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的联系即可从中筛选出如下答案:
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4)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即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从【甲】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
由【乙】段“
心窃乐之”“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可以看出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
⑴靠近;
⑵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⑶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⑷【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参考译文】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
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有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
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
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5.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
n):
食物。
③脔(luá
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因谒公
谒:
拜见
觉饥甚而不敢去
去:
前往
其人已心怪之
怪:
怪怨
萧氏子颇骄纵
颇:
非常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公约之饭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意为公必盛馔
贤能为之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
留其四傍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
(1)B
(2)C
(3)A
(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
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
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
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
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王安石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
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⑴B;
⑵C;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
“兵法:
‘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
”信曰: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诸将皆服,曰:
“善!
非臣所及也。
”
【注】①效:
贡献,呈献,②倍:
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
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
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
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
(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
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
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
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
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
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
全、都。
B项,第一个“顾”:
不过、但是;
第二个“顾”:
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
置于;
第二个“置”:
放置。
D项,第一个“今”:
这次。
第二个“今”:
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
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
所以应该这样停顿: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
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启示在于,遇到逆境,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技巧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