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六单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45329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65KB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六单元Word格式.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六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六单元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
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
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
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口算: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游戏:
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课本第58-59页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一、口算练习:
8-4=
1+2=
3+5=
6-2=
60-40=
10+20=
30+50=
60-20=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课本第61页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
语文书有多少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
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
得数是多少?
(30+8=38,8+3=11)
35+30得多少?
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
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课本第62页例2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挂图
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
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
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
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
出示“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
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然后,小结:
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
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
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
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
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课本第67页例1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
(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
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
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
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课本68页例2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
”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
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
不够减怎么办?
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
课本72-73页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
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
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
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第4题
这节课学了什么?
整理和复习
课本第78页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
(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
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36+7
59+2
42+3
37+40
2、21+6
42+3
59+2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突出进位加法。
(请学生说算法)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
(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课本第81页内容。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
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
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
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
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
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
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
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
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
(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
(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相等)
1时=60分
小结: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
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
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4、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
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
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
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
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怎么样学的?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
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
2.猜一猜。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
”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第九单元
统计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
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
(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
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
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
(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
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
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
(统计表)
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
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
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
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
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数学教案 下册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