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44985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71KB
毛概复习题Word格式.docx
《毛概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
“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其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
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的开端,但最终没有真正找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既然指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那么作为基础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包括在内。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就毛泽东思想来讲,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就邓小平理论来讲,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7.“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行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
在内容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9.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10.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思,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创立发展,同时,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2.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它要求人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3.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4.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
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5.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8.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19.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就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2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从国内客观环境来说,从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经过三年的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国内局势的稳定,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2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25.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6.改革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28.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
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
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点阶段。
本命题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因为:
在国内外仍然存在着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动势力,他们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妄图用和平手段和并不和平的手段使社会主义中国“演变”为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的中国;
在我国大陆,也还存在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包括社会上极少数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极个别的腐败堕落分子。
他们严重损害人民利益,他们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
阴谋分裂祖国的犯罪分子同中华民族人民的矛盾,也属于敌我矛盾。
3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的。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2)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
33.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5.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终是为了使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3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别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判别一种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
从这个时候起,由于许多人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总是用“左”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践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
针对阻碍改革、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他多年的理论思考
37.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8.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对民族资本,国家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不是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39.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可能包括大资产阶级集团。
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
因此,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
但是,由于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指向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40.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也相应的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革命的对象,而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