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人教科标版十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3655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6.64KB
第四组 人教科标版十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组 人教科标版十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组 人教科标版十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
再见了,亲人
3、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志愿军战士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
二、深入研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划出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1)句子: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学习用一连串动词写事情。
)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
C.有感情朗读:
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
(2)句子: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小孙孙是亲人,伤员更是亲人。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
同归于尽、噩耗
B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③引读:
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B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
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
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4.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
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都用第二人称;
都先用一个称呼语;
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
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15金色的鱼钩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现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
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
金色的鱼钩
4、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二、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
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
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
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
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
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
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
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16桥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
疏导撤离5~13;
桥塌殉职14~23;
祭奠英灵24~27。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
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师相机板书:
情势危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
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
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
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呢?
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
老汉真是“一座山”吗?
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像一座山”,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
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1.自读课文第7~13自然段,
(1)镇定的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了吗?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
(相机板书:
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怎样的感觉?
(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
镇定)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
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所以说──(再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c“.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情况危急,必须有序:
“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
”)读出指挥者的镇定与果断。
(2)忘我的老汉。
a.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
“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此情此景,你读出什么了?
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忘我)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
(读句子)
b.过渡:
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
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无私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
(揪、吼道、豹子)
b.透过这些词语,你读懂老汉的心情了吗?
读出老汉此时的焦急、恼火。
c.他为什么这样恼火?
他急什么?
火什么?
(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了,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
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先别人后亲人)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这句你读懂什么了?
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b.朗读导语:
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加上老汉的表情、语言,再读。
c.这一“推”、一“吼”,你读懂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老汉?
先亲人后自己)
3.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1)让我们把“父亲”“儿子”这两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中去,再回顾一下木桥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结(指板书):
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
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
但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
他是个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
1.过渡:
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此时,全村一百多号人却在安全的彼岸。
同学再读一读课题,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
生命桥)
3.小结:
老汉用生命维持着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坚持着求生的顺序!
请你再次投入地读一读课文第7~23自然段,读出老汉镇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无私的形象(指板书)。
1.品读。
师配乐朗诵。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3.比较:
哪一句好?
(1)放慢了语言的节奏,更增强了悲剧的氛围。
(2)两个人啊!
老太太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
牺牲自己容易,牺牲儿子可是心头剜肉啊!
这样的老汉,这样的党员,留给人们的仅仅是悲痛吗?
更多的是什么?
4.是啊,这不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壮歌!
读出悲壮来!
5.情感升腾,精神永存。
(2)揭示“桥”的第三层含义。
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才真正是联
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
党群桥)
6.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
永远记住老支书(指板书)──这样的人,老支书这样的党员
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17梦想的力量
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感受人们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和爱,能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瑞恩说的话。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
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
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组 人教科标版十册教案 第四 人教科标版十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