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3091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34
- 大小:139.56KB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立秋 中秋节
板书设计:
识字1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1.秋天的图画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
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
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2.师述:
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
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3.出示课题,齐读。
出字谜:
“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
”(图)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
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读一读。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已了解了什么,最喜爱哪些句子。
4.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
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
少了些什么呢?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
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
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
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
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
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
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
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
自读第四句。
指名读。
思考:
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能够把秋天的图画读得像图画一样,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读读这篇文章,现在谁想来有感受情地读一读呢?
2.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
3.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图画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吗?
组织学生先自已试着看图背诵,再指名背诵。
以多种形式比赛背,反复背,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单个背。
二、认识生字词语
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
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
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
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
(“小组自学红绿灯”)
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交流:
小组擂台赛
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
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
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教师重点检查几个能力较差的学生读生词卡“图画”“梨树”“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三、学写生字。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5.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6.生仿写,
7.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8.生练写这四个字。
梨树灯笼
苹果脸颊大雁排“人”字
稻海波浪人们勤劳
高粱火把
2.黄山奇石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
“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
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全文录音
2.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4.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
为什么?
三、预习课文
四、检查预习效果
1.多音字组词:
tá
n( )
弹
dà
n( )
2.辨字组词:
徽( ) 尤( ) 陡( ) 状( ) 臂( ) 峭( )
微( ) 龙( ) 徒( ) 壮( ) 避( ) 消( )
3.字形分析:
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5.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
分别写了什么?
(一)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二)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3.“那里”指什么地方?
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
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
(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六、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
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
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一)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二)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三)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二)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在哪里观海?
B.观什么“海”?
C.怎样观海?
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三)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
(“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
(也很有意思……)
(四)小结:
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五)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
2.解释词语。
3.听写。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
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
这段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
(理解:
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导入:
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总结谈话
1.有关黄山景观。
2.有关并列段式。
3.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质疑问难。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闪
3.植物妈妈有办法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一、谈话引入课文;
1.由秋天植物的种子成熟引入,设问导入课文。
2.齐读课题:
(1)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2)用补充课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辨,纠正字音。
2.学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为”是多音字)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1)勾画交流:
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并作上符号。
4.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在朗读中感悟;
1.读第1节
启发提问:
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
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练习读好问句。
2.朗读2、3、4节
(1)说一说:
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
(2)通过网站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3)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
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
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巩固朗读、背诵;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分组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节进行背诵,提高背诵兴趣。
4.“接龙”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二、进行字词训练,识记生字;
1.读“读读抄抄”里的词语。
(1)强调词语重叠时轻声的读法;
(2)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只观察不回答。
(3)学生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2.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知识”中的“识”读轻声)
(2)学生交流:
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一个字?
(区别“己”“已”的不同;
(3)教师小结学生的识字方法,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
(4)巩固:
在网站中通过文字游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
(1)重点示范独体字的写法:
(通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确定笔画位置)
(2)示范三个女字旁的字的写法(指名在黑板上写,然后进行笔画整理)
4.练习写一写生字,教师课堂巡视,看笔顺及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5.小结书写情况。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靠 传播种子
石榴 动物
豌豆 弹力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
(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
“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
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
(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
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
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第二课时《山行》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
“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
”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
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
山行:
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
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
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
,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
因为;
爱:
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
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
浓厚,浓郁;
生:
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赠刘景文山 行
宋·
苏轼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
菊残犹有傲霜枝。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
正是橙黄橘绿时。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识字2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认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