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242221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04KB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docx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二、无题/李商隐
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原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
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
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解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解析】B、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
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B楼上风大,暴雨将要来临前的景物特点。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简答题: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
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二、《无题》李商隐
【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选择题:
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全诗公两层:
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
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解析】D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很多。
【解析】D距离蓬山并没有多少路途,但却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即使有书信也难以寄达,是难有沟通信息的机会的。
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悲伤、痛苦之中寓有抒情主人公的渴望和执着。
B.首句中的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痛苦难堪,第二个指相会困难。
C.前两联着重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D.后两联写想象对方夜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解析】B对两个“难”字理解颠倒了。
5、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干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颌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
情之深。
C.“云鬓改”墓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
很。
【解析】D.错误,尾联意思是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
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答: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5、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
解。
答: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巧妙自然的双关、浅显通俗的比喻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今天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的品质,因而古今传诵。
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原词】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上期 课外 古诗词 精品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