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诗歌的语言.docx
- 文档编号:2242171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40.90KB
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诗歌的语言.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诗歌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诗歌的语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诗歌的语言
第4讲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
与其他文本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
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考点一 炼字(含诗眼)
[是什么——由教材知]
回扣
教材
杜甫《望岳》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提示: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认知
考点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题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
[怎么考——由高考知]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
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斗”,相斗。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积攒,聚集。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
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
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
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
此行是为了感恩知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怎么答——内化方法]
一、“炼字”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取得化美为媚的效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虚词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2.答题模板
二、“诗眼”题答题方法
1.思考角度
角度
举 例
内容方面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
修辞方面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方面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丰富)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结构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方面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2.答题模板
[这样练——创意设计]
读懂强化练
1.下列对上面《早上五盘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B.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
C.中间六句写景。
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森冷之中。
D.最后两句议论。
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
E.(衔接教材)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而此诗反其意用之,说蜀道虽有上青天之难,但因报知遇之恩,平蜀乱之愿,也不觉“蜀道难”了。
解析:
选D D项,最后两句是抒情,而非议论。
是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而抒发的情感。
考点针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解析:
选C C项,“间接抒发”错,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
(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
解析:
解答此题,先理解两字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强调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颔联中使用的这两个字,“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摇”为“轻摇”,写出了山花的无拘无束。
诗歌通过鸟和花的悠闲自在,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
参考答案: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了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
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
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
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
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呢?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燕台:
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
泛指边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不仅符合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而且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
B.颔联用“积雪”“危旌”等意象,将边防地区危险的局势表露无遗。
C.颈联前半句写进攻的态势,后半句写防守的态势。
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形象地将塞上的壮伟景象描绘出来。
D.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流露出了诗人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情怀。
解析:
选B “将边防地区危险的局势表露无遗”错误,选项错解了“危”的含义(高高),颔联所写的是一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了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
(2)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
题干一共两问,第一问需要表明观点,第二问需要回答理由。
回答理由时需要注意“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的感情基调。
“贯穿全诗”的意思为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参考答案: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
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
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
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
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考点二 炼 句
[是什么——由教材知]
回扣
教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个名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提示:
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
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孕性,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认知
考点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
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
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怎么考——由高考知]
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含意类)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
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2.(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诗歌的语言 高考 语文 复习 新课 诗歌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