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42001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53KB
贾明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贾明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明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独特功能并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
在这门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观念、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生活观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革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有的这些德育价值和功用,并在改革的策略上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育这一新生事物,在课程政策上将它确定为必修课,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这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研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意义还体现在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和迫切,那么,我们能不能像传授知识、技能那样“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其特殊性,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和保证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构建,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恰恰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
就小学阶段来讲,主要表现在:
1、我们固执地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就是对间接经验的学习,因而为学生分门别类地提供了大量的学科课程,结果造成小学阶段的课程门类过多(据2000年初的调查表明,当时我区小学一般开设11门课程,加上我区自己的两门地方课程-------英语和微机共有13门之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而且还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了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必然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1992年以后,“活动课”开始进入小学的课程体系中。
从理论上讲,“活动课”是一门经验课程,其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课程结构、丰富学生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仍习惯于用学科课程的管理办法去管理,我们的教师仍习惯于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结果造成“活动课”课程价值的严重流失。
另外,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某些课程,如《劳动》,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但在课程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知识中心”的倾向,在课程实施中又出现了严重的“课堂中心”现象,结果造成此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不突出,从而大大削弱了此类课程的独特价值。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
正是失衡的课程结构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乏,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从优化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增加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空,通过完善和落实经验课程真正发挥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价值。
于是,我们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区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与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依据
理论基础: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素质教育、科学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
实践基础:
1.以中外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究成果为借鉴,以我国首批试验区涌现出的优秀学校经验为基础。
2.以世界教育改革方向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我国教育改革需要为依托。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法及原则
(一)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如下: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目标、生成性主题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的原则
6.坚持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的原则
(二)方法
课题实验过程中,深入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一道,研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题的需要,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
四、实验研究对象
我地区参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中小学实验校学生。
五、实验研究过程
(一)时间:
本实验为三年连续性的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实验的准备:
2003年年初;
第二阶段:
实验的实施,总结初步经验并推广使用,2003年9月——2005年12月;
第三阶段:
实验的总结,申请结题验收:
2005年12月——2006年1月。
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二)内容及方法:
我们着重研究并构件了一套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途径与方法,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全员发展、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为要素的教育体系框架。
六、实验的效果及结论
结论:
从2003年到2005年底本课题实验进行三年的时间,初步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实验方案的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素质教育、科学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素质教育、科学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
2007年年初;
实验的实施,总结初步经验并推广使用,2008年9月——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2010年7月。
从2007年到2010年底本课题实验进行三年的时间,初步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科学实际可行的 从原则、途径、方法、措施上与素质教育的宗旨:
全员发展、全程发展、终生发展相一致。
一是适应我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符合青少年学生发展规律,三是符合我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所以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发展、联系的理论,教育规律的要求,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看,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
从课题实验五年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热情支持实际情况看,本课题研究是使用可行的。
2.本课题研究有的采用单组对照、两级实施的方法。
课题总体方向没有偏离,有市级科研人员的参与指导,校级实验微观的科学性,得到保证。
3.在三年的课题实验工作中,至少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或分时段的课题实验培训会。
我们认为,组织领导是严谨的,实验过程是科学的,阶段评估是认真的,突出了我地区和实验校的特点,实验效果是明显的。
4.任何学生都有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通过课题实践和开展,学生得到了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5.实验班级的同学显示了长足的发展,表明了该实验的确有效、实用,可以作为今后实验工作的指南。
6.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我地区和有条件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七、问题讨论与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我地区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但是距新课改精神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各实验学校做出很大努力,但效果不能尽人意。
2.别实验校课题阶段总结质量不高,大都缺少大量详细观察原始记录积累,即使有记录,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将实践提炼升华,单调刻板几句话,不能证明实验过程展示的实验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部分的实施不均衡。
学校这一块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但涉及社会实践这部分很不理想。
以上探索只不过是阶段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遇到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善于发现、善于解决,不断的完善这个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