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病害诊治与评估张树仁.docx
- 文档编号:2241992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48.37KB
桥梁病害诊治与评估张树仁.docx
《桥梁病害诊治与评估张树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病害诊治与评估张树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病害诊治与评估张树仁
一.桥梁病害诊断1
(一)详细而认真裂缝调查、检测与分析是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的核心1
(二)钢筋腐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6
二.桥梁结构的鉴定评估13
(一)结构承载力评估13
(二)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15
一.桥梁病害诊断
在役桥梁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受结构使用条件变化及环境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设计和施工的不当,都会使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桥梁病害,使结构性能退化,使用功能逐步降低乃至完全丧失。
结构受到损伤后,需要对结构损伤原因和程度进行分析,确定结构损伤后的承载能力和剩余寿命。
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决策分析,根据经济技术条件提出结构处理措施,如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等。
(一)详细而认真裂缝调查、检测与分析是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的核心
实践表明,混凝土结构的任何损伤与破坏,一般都是首先在混凝土中出现裂缝,裂缝是反映混凝土结构病害的晴雨表,所以,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检测,首先应从对结构的裂缝调查、检测与分析入手。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由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微裂缝的扩展而引起的。
引起裂缝的原因很多,但可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
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称为结构性裂缝(又称为受力裂缝),其裂缝的分布及宽度与外荷载有关。
这种裂缝的出现,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类:
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称为非结构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限制时,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自应力,当此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即会引起混凝土裂缝,裂缝一旦出现,变形得到释放,自应力也就消失了。
两类裂缝有明显的区别,危害效果也不相同,有时两类裂缝融在一起。
调查资料表明,在两类裂缝中以变形引起的裂缝占主导的约占80%;以荷载引起的裂缝占主导的约占20%。
对裂缝原因的分析是裂缝危害性评定,裂缝修补和加固的依据,若对裂缝不经分析研究就盲目进行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潜藏着突发性事故的危险。
1.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抗拉极限应变大约为。
换句话说,混凝土即将开裂的瞬间,钢筋的应力只有。
事实上,在正常使用阶段钢筋的应力远大于此值,所以说在正常使用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避不可免的。
因而,习惯上又将这种裂缝称为正常裂缝。
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钢筋不致生锈。
为确保安全,允许裂缝宽度还应小一些。
新修订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3(以下简称<桥规JTGD62>)规定:
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的特征裂缝宽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的限值:
Ⅰ类及Ⅱ类环境0.2mm
Ⅲ类及Ⅳ类环境0.15mm
结构性裂缝可根据构件的受力特征判断。
图1-1所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典型结构性裂缝分布示意图。
图1-1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裂缝
图1-1中①所示的跨中截面附近下缘受拉区的竖向裂缝,是最常见的结构性裂缝。
在正常设计和使用情况下,裂缝宽度不大,间距较密,分布均匀。
若竖直裂缝宽度过大,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预示结构正截面承载力不足;图1-1中②所示为支点(或腹板宽度变化处)附近截面由主拉应力引起的斜裂缝。
在正常设计和使用情况下很少出现斜裂缝,即使出现裂缝宽度也很小。
若斜裂缝宽度过大,预示结构的斜截面承载力不足,存在发生斜截面脆性破坏的潜在危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些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是由设计错误和施工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例如:
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计算图式与实际受力不符、构件刚度不足、次内力考虑不全面和施工安装构件支承吊点错误等都可以使构件产生裂缝。
图1-2所示为美国纽约一座高架桥桥墩盖梁悬臂裂缝分布及加固方案示意图[2]。
桥梁通车后发现桥墩盖梁悬臂出现严重裂缝,裂缝从上层受拉钢筋端头处开始,向下沿伸至悬臂根部。
显然,这种裂缝是由于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所引起的结构性裂缝,这种结构性裂缝对结构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应及时加以处理。
该桥采用了预加应力的方法进行了补强处理。
在超静结构中基础不均匀沉降,将引起结构的内力变化,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基础不均沉降引起的上部结构的裂缝,实质上是属于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范畴,裂缝的分布和宽度与结构形式、基础不均沉降情况及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种裂缝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应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停止或采用加固地基方法消除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的裂缝处理。
图1-2:
美国纽约高架桥桥墩盖梁悬臂裂缝分布及加固方案
图1-3南方某城市立交匝道桥的平面布置和横断面图
图1-3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立交匝道桥的平面布置和横断面图,其中第三联(10~18号墩)为8×25m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软土地基,钻孔桩基础,采用满堂支架就地浇筑混凝土施工。
该桥施工中出现严重裂缝,第三联(18~16号墩)+1/4(16~15号墩)跨拆模后,发现边跨(17~18号墩)出现25条竖直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0.15mm,三个月后发现其余各跨都出现了裂缝,跨中部分的裂缝已由腹板向底板沿伸200mm,个别裂缝已贯穿底板,在墩顶负弯矩区段也出现了由腹板向翼缘端部延伸的横向裂缝。
在该桥的事故分析中,通过对施工、检测、监理原始资料的分析,排除了由施工方法不当和材料强度不足造成如此严重裂缝的可能。
通过对设计资料审核发现,原设计在计算基础不均匀沉降时,只考虑第三联中间支点(14号墩)下沉20mm一种工况。
显然这样处理是不全面的。
若按9个支座分别下沉20mm共9种工况计算结果,进行最不利内力组合,17号墩顶截面负弯矩最大。
按此内力计算,该截面原设计配筋严重不足,比计算需要值少3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不足,致使箱梁顶板出现严重的横向贯通裂缝。
横向裂缝进一步向腹板发展,使墩顶截面的连续嵌固作用降低,全桥处于类似于简支梁的工作状态,使各跨中正弯矩增加,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不足出现竖直裂缝。
2.非结构性裂缝
混凝土的非结构性裂缝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可分为:
混凝土硬化前裂缝、硬化过程裂缝和完全硬化后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的产生受混凝土材料组成、浇筑方法,养护条件和使用环境等等多因素影响。
(1)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固过程,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体积缩小称为干缩。
同时,水泥和水起水化作用逐渐硬化而形成的水泥骨架不断紧密,体积缩小,称为凝缩。
收缩中以干缩为主,占总收缩量的8/10~9/10。
收缩量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加大,初期收缩较快,尔后日趋缓慢。
普通混凝土在标准状态下的极限收缩变形约为3.24×10-4。
当混凝土成形后,表面水份蒸发,这种水份蒸发总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截面上温度形成梯度,内外干缩量不一样,因而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或其他约束限制时,即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开裂。
尤其是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直接受到风吹日晒的影响,表面水份蒸发过快,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混凝土早期强底低,很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面层,裂缝浅而细,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
对板类构件多沿短边方向,均匀分布于相邻两根钢筋之间,方向与钢筋平行。
对高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由于腰部水平钢筋间距过大,在腰部(或腹板)产生竖向收缩裂缝,但多集中在构件中部,中间宽两头细,至梁的上、下缘附近逐渐消失,梁底一般没有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收缩裂缝较多,侧面也有所见。
收缩裂缝对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影响结构外观和耐久性。
(2)温度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温度变化将产生热胀冷缩变形,这种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此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值时,即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这种裂缝称为温度裂缝。
按结构的温度场不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不同,温度裂缝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截面均匀温差裂缝:
一般桥梁结构为杆件体系长细结构,当温度变化时,构件截面受到均匀温差的作用,可忽略横截面两个方向的变形,只考虑沿梁长度方向的温度变形,当这种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出现裂缝。
例如:
连续梁预留伸缩缝的伸缩量过小,或有施工散落的混凝土碎块等杂物嵌入伸缩缝,或堆集于支座处没有及时清理,使伸缩缝和支座失灵等,当温度急剧变化时,结构伸长受到约束,上部桥跨结构就会出现这种截面均匀温差裂缝,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墩台的破坏。
②截面上、下温差裂缝
以桥梁结构中大量采用的箱形梁为例,当外界温度骤然变化时,会造成箱内外的温度差,考虑到桥梁为长细结构,可以认为在沿梁长方向箱内外的温差是一致的,沿水平横向没有温差。
可将三维热传等问题简化为沿梁的竖向温度梯度来确定,一般假设梁的截面高度方向、温差呈线性变化。
在这种温差作用下,梁不但有轴向变形,还伴随产生弯曲变形。
梁的弯曲变形在超静定结构中不但引起结构的位移,而且因多余约束存在,还要产生结构内部温度应力。
当上、下温差变形产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就要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称为截面上、下温差裂缝。
③截面内外温差裂缝
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一定的水化热,其大部分热量是在水泥浇筑后3天以内放出的。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混凝土表层散热较快,使截面内部产生非线性温度差。
另外,预制构件采用蒸气养护时,由于混凝土升温或降温过快,致使混凝土表面剧烈升温或降温,也会使截面内部产生非线性温度差。
在这种截面温差作用下,结构将产生弯曲变形,且符合平截面假设,截面纵向纤维因温差的伸长将受到约束,产生温度自应力。
对超静定结构还会产生阻止挠曲变形的约束应力。
有时此温度应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混凝土早期强度比较较低,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温度裂缝有以下特点:
①裂缝发生在板上时,多为贯穿裂缝;发生在梁上多为表面裂缝。
②梁板式结构或长度较大的结构,裂缝多是平行于短边。
③大面积结构(例如桥面铺装)裂缝多是纵横交错。
④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且沿结构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预防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设置温度伸缩缝,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掺入适量的磨细粉煤灰,减少水化热,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
(3)钢筋锈账裂缝(顺筋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钢筋的腐蚀相互作用。
裂缝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使钢筋的腐蚀加重,另一方面钢筋腐蚀后,腐蚀产物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保护层沿纵筋方向出现裂缝,严重者混凝土保护层会完全脱落。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而言,由于预压应力过大或管道灌浆受冻、膨胀等原因也可能出现顺筋裂缝。
这种裂缝是不可恢复的,会加剧预应力筋的腐蚀(又称应力腐蚀),预应力筋腐蚀又会进一步加剧顺筋裂缝的扩展。
如此恶性循环,带有极大的危险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处理。
(二)钢筋腐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两者组成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混凝土保护钢筋免于锈蚀,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是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力的基本参数,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建立在股结构抗力变化模型的基础。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在初期随时间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一般大气条件下混凝土的损伤主要是碳化腐蚀和冻融循环破环。
试验研究表[2],碳化对混凝土强度没有破坏作用,碳化后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反而提高;冻融循环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降低,其降低的幅度主要与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有关,随时间的增长变化不大。
混凝土碳化腐蚀会降低混凝土的碱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化的发展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保护作用,引起钢筋的腐蚀。
钢筋的腐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混凝土碳化和钢筋腐蚀随时间随时的变化规律,建立在役结构抗力变化模型,是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的核心内容。
1.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Ca(OH)2)与渗透进混凝土中的二氧化碳(CO2)和其他酸性气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碳化的实质是混凝土的中性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梁 病害 诊治 评估 张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