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心理学期末重点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410605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2.17KB
视听心理学期末重点文档格式.docx
《视听心理学期末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心理学期末重点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卓登(Georgestratton)设计了一套能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象校正成上下颠倒、左右换位的倒象光学系统,并且自己戴上倒象装置8天,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体验。
2.视觉的重组实验对于从理论上阐明知觉的形成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11.声音的掩蔽现象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12.色彩基调
色彩的基调就是指照片色彩的基本色调,也是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它能给人们总的色彩印象。
在一张彩色照片中,基调是由不同的色彩通过适当的搭配而形成的统一、和谐和富于变化的有机结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颜色,就是色彩的基调,也称作画面的基调。
色彩基调就是一部影片或一个段落中,有一种色彩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总体色彩倾向
13.颜色恒常性
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
14.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
15.补色率
1.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如果某一颜色与其补色的适当比例混合,便产
生白色或灰色。
2.如果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便产生近似于比重大的颜色成分的非饱和色。
16.轮廓
轮廓是在亮度不同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明度级差突然变化而形成的,渐变的地方在任何地方都不构成轮廓。
轮廓是构成任何一个形状的边界或外形线
17.主观轮廓
在没有直接的刺激作用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轮廓知觉叫做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
18.轮廓的掩蔽现象
1.心理学家沃那(Werner.H,1955)发现;
2.实验方法:
先后在同一个地方相继反复呈现两个图形,时间间隔约为0.03秒;
3.实验材料:
一个图形是黑色圆盘,另一个是黑色圆环;
4.观察者只看见一个图形。
19.认知性掩蔽
是指在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多种刺激时,引起人们情绪激动的“情绪性刺激”可以使之对其他刺激的觉察能力受到抑制性影响,这种现象叫做认知性掩蔽效应。
20.图形错觉和图形后效
图形错觉是指人们把注意只集中于线条图形的某一特性,如长度,弯曲度,面积或方向时,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感知到的结果与实际的刺激模式不相对应的现象。
图形后效也可以卡卡你做是一种错觉现象,只是这种错觉现象不想图形错觉那样,在观看的同时产生错觉现象,而图形后效是由于对先前视觉对象的适应影响到对后一对象的感知,是指连续注视一个图形之后影响感知随后图形的知觉现象。
21.空间知觉和空间视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主观反映;
是多感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空间知觉根据其主导感官分为空间视知觉和听空间知觉两大类。
空间视知觉又称视深度知觉,视空间知觉。
它是以视觉为基础,对环境中视觉刺激物的空间特性及视觉刺激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反映,即反映空间立体的广延性和事物之间的序列关系。
空间视知觉的内容:
事物的大小、形状、位置、距离、方向。
22.phi现象(闪动现象)
不因物体本身移动,而因物体影象连续闪动而造成的移动知觉现象,称为闪动现象(stroboscopicmotion)。
23.视觉暂留
视觉刺激停止以后,网膜上的影象不会立即消失,还会继续停留一个短暂的时间,即网膜上的影象是逐渐消失的,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的长短,与光线的强度及颜色有关。
一般在1/30~1/5秒之间,平均为/20秒左右。
24.双眼视差
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
在观察立体视标的时候,两只眼由于相距约60mm,所以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这种在双眼视网膜结像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parallax)或立体视差(stereoscopicvision)。
25.结构极差
结构极差是指人视知觉对象的“质”在空间中逐渐增加或者减小,这种“质”包括大小,位置,距离等。
26.错觉性运动
是指引起运动和知觉性经验的刺激物本身并未移动,但观察者在主观意识上清楚的知觉他在移动中,他是一种假的运动。
如诱导运动,自主动力运动,似动现象。
27.诱导运动
一个相对静止的客体,当受到周围其他物体运动的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的,这一假象运动就是诱导运动。
28.自主动力运动
人眼观察静止的物体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物体以飘忽不定的方式来回移动的现象。
29.三原色的单位量
C≡R+G+B,C表示待配光。
R,G,B表示产生混合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
30.光谱三刺激值
在1931年总和了几项研究结构,确定了三个设想的三原色红绿蓝,将匹配等能光谱各种颜色所需的三原色比例标准化,经过调整,消除负值,将其定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二、问答题
2.视听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举例说明实验法中“控制情景”与“系统操纵”的含义是什么?
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
控制情景”的涵义有三:
将自变量以外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即因变量)的一切因素,均须加以控制;
实验中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受试者在属性变量上必须相等(如年纪、人数、性别、能力等);
二组所不同者,控制组不设变量。
“系统操纵”系指实验者对自变量的处理方式
4.试联系电教实践说明学习视听心理学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越来越多的运入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结合传统媒体传播教学信息,以提高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视听觉器官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感觉通道,而且教育教学信息又都是通过各种视听媒体来向人的视听觉器官进行传播的,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对视听心里规律的研究和应用。
5.人眼感受光刺激的能力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感受外界光刺激
1、对光强度的感受性
2、对光的波长的感受性
3、视网膜细胞的方向感受性
4、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二)视觉的分辨能力
1、空间辨别
2、时间辨别
6.关于人类个体视知觉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1关于婴幼儿知觉能力的研究
2关于盲人复明后的视觉恢复的研究
3关于成人对失真视觉输入的适应能力的研究
7.什么是视知觉的重组实验?
其意义何在?
视知觉的重组是心理学家在研究直觉是所进行的一种知觉重新组合的实验,简称重组实验。
视觉的重组实验对于从理论上阐明知觉的形成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8.画出颜色立体模型,并简要说明。
9.色光混合的规律有哪些?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853):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
明度、色调、饱和度。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由这一定律导出两个定律:
补色律:
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如果某一颜色与其补色的适当比
例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
如果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便产生近似于比重
大的颜色成分的非饱和色。
中间色律:
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颜色的
相对数量,其饱和度决定于两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3.代替律:
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混合后仍相同:
如果A+B=CX+Y=B则A(X+Y)=C
4.亮度相加律:
由几个颜色组成的混合色的亮度是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10.评述颜色视觉理论的三色说?
1.首先由英国医学家扬格提出,后来赫尔姆兹对扬格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2.三色说认为在人的视觉神经系统里,存在三种感色纤维,即感红、感绿、感蓝纤
维。
每一种神经纤维的兴奋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3.光作用于视网膜上,虽然能引起三种纤维的兴奋,但波长不同,引起三种纤维的
兴奋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4.近代研究证明人眼视网膜上确实含有三种锥体细胞,这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含有不
同的视色素,并测得这三种对不同光谱敏感性的视色素的光谱吸收峰值分别在440—450nm、530—540nm、560—570nm一带。
评价:
三色说对各种颜色混合现象所做的准确解释,为近代色度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的缺陷在于不能很好地解释异常色觉现象。
11.什么是电视节目的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选择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色彩心理的应用)
色彩基调是所有影视作品都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又称画面基调,是全片或者段落的主要色调倾向或影调倾向。
色彩基调在影视片中是重要的渲染手段。
第一,色调倾向和影调倾向在整部影视剧中处于统领全剧的色彩倾向,或者说在全剧中处于统治地位。
第二,色彩基调虽是主要的色彩倾向和影调倾向,但在一部分场面和段落中也会出现另一种表现形式和风格的色调倾向和影调倾向,从而与全剧的色彩基调和影调基调形成色调、浓淡鲜明的对比,并能和谐统一在全剧的整体色彩风格和影调风格之中。
第三,色彩基调尽管在全剧中有统一的风格,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色彩基调也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形成前后明显的差距,这与不同画面、场面、段落的对比是不同的。
它是一种基调和影调的改变。
12.举例说明什么是色彩的情感表现性和象征性?
掌握色彩的情感表现性和象征性对电教活动有什么意义?
(1)色彩的情感表现性:
人们的视觉在不同波长刺激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辨颜色而且可以与其他感觉形成联结,形成色彩的冷暖、轻重、明快、忧郁、膨胀与收缩等联结现象,在这里我们把不同的色彩对人产生的不同感受和联想。
如红橙黄是暖色,令人兴奋。
色彩的象征性:
是指由于传统、习惯、风俗和国家、宗教、团体等的特定需要,给某色赋予特定的含义,使其具有语言文字的功能,如红色象征革命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正确选择基本色调及色彩的搭配是保证教材科学性,提高艺术性,达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重要因素
13.如何基于颜色视觉心理特性进行CAI课件界面(或视觉型教材)色彩搭配?
1.色彩的使用应具有连贯性,某一种类的信息,某一种类的图符选用怎样的色彩,应预先确定,而且应与客观世界及学习者的常规概念相一致。
2.同一画面中使用的色彩不宜太多,太花,可以利用层次和形状的变化来增加画面的变化。
3.画面中显示或输出的文字应用统一颜色,同时画面的北京色宜淡,前景色宜深。
加
温馨推荐
您可前往XX文库小程序
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
立即体验
强对比,便于对主要对象的感知。
14.举例说明颜色视觉心理对电教教材设计、制作和使用的指导意义。
(1)背景的色彩选择:
背景在整个画面是色彩主体。
能够减轻视觉疲劳,反衬重点内容,激发学习情绪,稳定注意力,应尽量选用中性色和偏冷的颜色以及适当转移色彩注意力。
背景色彩不宜太花太杂乱,尽量少用复杂的刺眼的色块去堆叠一些鲜亮的过渡色
(2)正确选择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是指在用一种色彩或几种近似色彩为主导,是整个画面产生的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色彩倾向,色彩基调主要表现为字体颜色和背景色及画面色彩,色彩基调应选择与画面内容、结构、风格、样式相吻合的色彩来充当,它最能表现画面的特色。
通常课件色彩基调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化,要依据内容保持色彩基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注意色彩的对比与统一:
色块的面积大小对比;
色的饱和度对比,色的明暗及冷暖对比,整体考虑色彩搭配,使其达到色彩调和
15.心理学家鲁宾提出的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原则有哪些?
(1)图形有形状,而背景似乎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图形的背后有连续伸展而不被图形所中断;
(3)图形多少有些物体的特征,而背景好像是未成形的原料;
(4)图形倾向于在前出现,而背景好像在后面;
(5)图形比较更动人更好记忆和更倾向于有一定的意义
16.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图形组织的基本原则或规律有哪些?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他们反对构造主义的感觉元素复合的知觉理论,认为直觉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和相加,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决定的。
规律:
(1)相似性原则:
再刺激情境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各刺激物之间在某种特征上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上倾向于一个整体。
(2)接近性原则:
在空间上相互接近的各个刺激物,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3)闭合性原则:
对于刺激情境中不完全刺激物,直觉上倾向于将它充满、完善。
(4)连续性原则:
主要指视觉对象内在的、好的连贯性。
17.图形知觉中人眼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在图形知觉过程中,人眼的运动轨迹会因知觉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同时还会因观察者的年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人在阅读时眼睛的运动并不是沿直线平稳地进行的,而是一系列的跳动和注视。
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有:
注视的时间和注视的广度、文字排版方式、字间距与行距、文字排版位置。
在观察一个图形时,人的眼睛往往是集中在图形的某些特点上,尤其是轮廓转弯的地方:
眼睛观察图形的顺序是按照一定的路线依次从一个特征转移到另一个特征上。
18.试举例说明影响图形知觉的主客观因素?
(一)影响图形知觉的客观因素:
图形刺激、图形刺激呈现的时间、图形刺激呈现的方向
(二)学习与经验的影响、知觉的观点差异、情绪、动机、不同年龄者对图形材料的偏爱
19.分析如何根据图形知觉规律设计、制作和使用电教教材?
(一)注意规律与电教教材的设计制作
(1)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受众的注意,其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趣味性。
(2)信息加工的动机理论证明,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性取决于三个因素:
需要、期待和消息的价值(3)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个体对信息的反映,既倾向于一致性,又倾向于变化性,两者的统一视个性与情境而定。
(4)人们倾向于有趣的信息,对自身以及自身的各种延伸物感兴趣
(二)视觉材料的刺激与注意的关系及其设计策略
当教材设计采用的手法有利于给定的学习任务时,其吸引力是积极的,反之,与教学信息无关或很少有关的表现手法,就势必会转移对教学或学习信息的注意。
后者吸引力越强,就越背离教学目标,即吸引力本身,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应用
(1)加强图形与背景的差异,更好地突出主题;
(2)运用相似性和接近性原则,对教学内容做恰当组织;
(3)根据闭合性原则,创造特殊图形效果
20.试举例说明人类空间视知觉的线索?
在空间知觉过程中,人往往凭借许多客观条件和集体内部条件来判断物体的空间特性,这些条件统称为空间呢视知觉线索,又称为深度空间线索。
对人空间视知觉有重要影响的深度线索答题有三大类:
即非视觉性深度线索、双眼视觉深度线索和单眼视觉深度线索。
这些深度线索是人类空间视知觉的重要条件,借助于他们可以很好的说明人类的空间视知觉过程。
22.人眼对运动的知觉内容有哪些?
运动知觉内容:
位移、方向、速度、因果性
23.举例说明影视创作中如何表现运动?
一、运动速度的表现
二、关于运动方向
三、运动力度的表现
四、运动的因果性的表现
24.简述纯音掩蔽规律?
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
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似声音的影响最大,
3.低频对高频的烟膏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盖。
25.简述人类听觉特性?
方位感,响度感,音调感,音色感,聚焦效应
26.简述音乐在电教教材中的作用?
(1)点明画面的地区特点;
(2)音乐可以加强画面所表现的情绪或渲染环境气氛;
(3)在画面段落转换时,如果气氛也随之改变,音乐可以加强这种改变(音乐进行段落转场,以强调画面内容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调、节奏的变化);
(4)在重要画面出现以前可以预先用音乐来制造这画面所包括的情绪,引起观众的预感;
(5)音乐可以使电教教材在变化活动中自然、流畅、统一(当画面段落已经转换而气氛并未改变时,音乐的延长可以把两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
27.电教教材中进行音乐编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背景音乐的编配应注意的问题
(1)选取音乐素材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音乐素材应符合电视教学片的基调和节奏,要同电视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相符合。
不要单纯追求乐曲的完整、旋律的优美而游离于电视教材之外。
正因为音乐有渲染情绪、强化节奏、描绘意境的作用,选择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根据电视教学片的不同类型,可以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
(2)格调要和谐
调式、风格差别大的乐曲不要混杂在一起。
如古乐和当代乐曲、西洋乐曲与民族乐曲。
在格调和谐的前提下,应按照电视教材各个段落的内容,选取旋律不同的乐曲,以描绘不同的环境,配合不同的节奏。
如果不顾各个段落的内容,全片从头到尾反复使用某一曲子,甚至一支曲子某一段,反而会使人厌倦,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3)选曲式结构简单、篇幅较短的乐曲,不宜采用庞大的作品;
(4)乐曲的配器清淡、组体简单,这样当与其他音响合成需要低音量时,不致因强烈浓重的配器而造成浑然一片的背景;
(5)不用熟曲;
(6)切忌选配格调低下、庸俗怪诞的乐曲,以保证教学片的教育性和严肃性。
28.什么是听空间知觉?
声音定位的线索是什么?
关于空间的感受,除了视觉之外还能从听觉器官获得,耳朵能提供声音的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线索。
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的区别,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一)单耳线索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虽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却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距离。
平时我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近远:
强觉得近,弱觉得远。
特别是熟悉的声音(如汽车、火车的声音),按其强弱来判断声源远近较为准确。
(二)双耳线索
对声源远近和方向定位,靠双耳的协同合作才能获得准确的判断。
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
双耳间时间差(timedifferenceofbinaural):
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即一只耳朵早于另一只耳朵)。
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源被定位于先接受到刺激的耳朵的一侧。
人体头部近似球形,两耳间的距离约为15~18厘米,声音到达两耳的时差的最大值约为0.5毫秒。
双耳间强度差(intensitydifferenceofbinaural):
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远近而改变,即愈远愈弱。
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声波受头颅阻挡得到的声音较弱。
这样,声源就被定位于较强的一侧。
位相差:
低频声音因波长较长,头颅的阻挡作用较小,两耳听到的强度差也较小。
这时,判定方位主要靠两耳感受声音的位相差,即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波的压力也就有了差别。
虽然这种差别很小,但它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
高于30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较大,易于定位。
两耳感受刺激的强度差是高频声音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
声速为344米/秒,当声源从正中偏向3°
时,刺激两耳的时间差仅为0.03毫秒,人便能感觉到声音偏向一侧。
时间差越大,感到声音偏向侧面的角度越大。
偏向身体左右两侧的声音,到达两耳强度差和时间差较大,易于辨别其方向;
处于两耳轴线垂直平分面上的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差和时间差相等,难于分辨其方向。
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人经常转动身体和头部的位置,使两耳的距离差不断变化,以便精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
这样,即使是一只耳朵,借助头部和身体转动的线索也能够确定声音的方位。
29.简述人耳听觉定向机理?
(1)听觉定向与两耳处的自由场声波状态有关,即自由场声波的时间差、强度差等。
(2)不同方向上的声源会使两耳处产生不同的声波状态,从而使人能够由此判断声源方向。
(3)如果设法人为地在两耳处产生某种类似的声波状态,就应该使人造成某一个方向上有一个对应的声源幻象感觉,这正是立体声技术的生理基础。
(4)如果人为地制造两耳处声波状态与实际声源产生的完全相同,人所感受到的声象会与实际声源一样真实自然,如果人为制造的两耳处上的声波状态与实际声源有差别时,也还是有可能产生声象感的,当然声象感会随着这个差别的增大变得不自然、不真实。
(5)声象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两耳处的声波时间差,而与强度差关系较小
30.双耳声音定位机制及其在立体声技术中的应用?
(1)时间差机制,在双耳听觉声音定位过程中,人凭借声音抵达两耳的时间延迟来确定声源在空间中的方位,是人声音定位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人对空间声源方位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强度差机制,是除时间延迟机制以外的另一个听空间定位心理机制,是指由于声音传抵两耳时在声音强度上的差别来确定空间声源方位的,而这种强度差来源于声影。
(3)波压差是指声波对外耳与中耳交界处鼓膜所形成压力的差异,声源近,压力较大,反之,压力较小。
(4)时间与强度的补偿,人对于中频范围的声音时间差和强度差均不能单独成为对其进行定位的线索,而是需要这两种机制互相补偿、相互转化、共同作用来实现对中频声音的定位。
(5)优先效应,所谓优先效应是指空间中出现两个声音,如果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出现得稍早一些,则前一个声音在知觉效果上占优势
31.举例说明影视片的运动力度是如何表现的?
1.运动的力度主要是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来
2.心理上的阻力也可用来表现运动的力度
3.利用主体运动与画面边框的相互撞击
4.通过物体的重量来体现
5.利用声音表现力量
34.人类听觉的频响特点?
声压级搞,人的听觉频响会越趋于平直,而随着声压级的降低,人的听觉频响会相应变坏,其中低频尤甚。
对于高于(18~20)KHz和低于(16~20)Hz的声音不论声压级多高。
一般人都不会听到。
因此可以认为20Hz~20KHz是人类听觉频带,即可闻声,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视听 心理学 期末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