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0875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42KB
选修1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选修1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1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发酵瓶也要清洗干净,且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需拧松瓶盖(每隔12小时拧松)而不是打开瓶盖。
发酵过程应及时排气,这是因为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CO2,及时排气可以防止发酵瓶(罐)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3)监控发酵过程:
注入发酵瓶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要留有1/3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以防止杂菌污染。
(4)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5)检测指标:
7—10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测定PH等工作。
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8、果醋制作具体操作步骤指导
(1)当缺少糖源时,可以用果酒制醋。
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温度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微生物等污染。
(2)当糖源充足时,醋酸菌也可以在氧充足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醋酸,用于制作果醋。
(3)检测指标:
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可以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发酵:
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性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进行。
2.几种发酵菌种的比较
菌种
项目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
异养需氧
异养厌氧
繁殖方式
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
二分裂
孢子生殖
生产应用
酿酒
酿醋
制作腐乳
制作泡菜
发酵条件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无氧
3.腐乳的制作
(1)菌种:
参与豆腐发酵的菌种有青霉、酵母菌、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气生)菌丝和匍匐(营养)菌丝,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2)毛霉的作用(实验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见上),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为腐乳。
(3)毛霉的来源;
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避免其它菌种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制作流程图: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温度控制在15℃—18℃)→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注意:
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
②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中不会过早酥烂。
③可以调味。
(5)腐乳制作的操作步骤:
第2步也可按下列方法做:
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6)影响品质的因素:
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此含水量能满足毛霉对水的需求,又使豆腐透气,满足匍匐菌丝对氧气的需求。
如果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盐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
香辛料因为具有调制腐乳风味和防腐杀菌的作用也会影响腐乳风味或质量。
样品含水量(%)=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的质量
4.操作提示:
⑴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①.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与盐的质量分数比5:
1,盐的浓度过低会,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盐的浓度过高会,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②.卤汤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大,导致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⑵防止杂菌污染
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密封瓶口要用胶条密封。
③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你认为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操作可以抑制杂菌的污染?
(
——
都可以)
长毛时的温度
加盐腌制
卤汤中的酒精、辛香料
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密封
⑶密封腌制
将广口玻璃瓶洗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慑氏度蒸汽灭菌30分钟,将腐乳装瓶后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在常温情况下,一般6个月可以成熟。
5.结果分析与评价:
⑴是否完成腐乳制作的依据:
①能够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
②前期发酵(目的是让毛霉在豆腐上生长,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后豆腐表面长有菌丝。
③后期发酵(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生成腐乳的香气)制作基本没有杂菌污染。
6.腐乳质量的评价:
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课题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Ⅰ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①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如动物细胞培养
②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如植物组织培养
③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Ⅱ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①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②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Ⅲ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①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②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①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
碳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
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氮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②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二、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为什么?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1.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
等等。
三、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缺点:
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疑难解答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
人及动物的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植物的营养物质:
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课题4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实验原理
1.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特点,其活性易受温度、PH、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
2.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或无磷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
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6.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
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是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三是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其洗剂效果有哪些区别。
本课题中你可以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
污物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标准判断洗涤效果。
7、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有:
根据衣物质地选择相应的洗衣粉;
根据说明使用适当的温度;
适当延长浸泡衣物的时间,使酶充分溶解污物;
利用机洗之前,最好用手洗方法对衣物进行揉搓;
适当减少浸泡用水量(不能太少),这样酶浓度相对较高。
二、实验步骤
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设计对照实验的两大基本原则。
举例如下:
探究用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的效果的不同
①在2个编号的烧杯里,分别注入500mL蒸馏水。
②取2块大小相同的白棉布,用滴管在每块白布上分别滴上等量的墨水,分别放入烧杯里
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2个烧杯分别放入温度相同且适宜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④称取5克加酶洗衣粉和5克同一品牌普通洗衣粉2份,分别放入2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均匀搅拌。
保温10分钟。
⑤观察并记录2个烧杯中的白棉布上污物的洗涤效果(可设计如下表格记录)。
洗涤效果
加酶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
已消失
颜色变浅
面积缩小
该实验变量为洗衣粉的种类,有效的控制其他变量(即无关变量应相同),如水温(可根据当地一年中实际气温变化确定水温,还可以考虑衣物对温度的承受能力和洗涤成本)、水质、水的用量、洗衣粉的品牌、洗衣粉的用量、洗涤物的大小和质地,洗涤时间等。
(至少写出三个)
课题5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
这种酶的稳定性好,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但是,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就无法从糖浆中回收,造成很大的浪费。
2.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的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
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
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
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
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
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中,固定化细胞更容易;
固定化细胞方法对酶的活性影响更小。
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而不是一种酶。
如果想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该选择固定化细胞的方法;
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应该采用固定化酶方法。
(教材P50问题)
5.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
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记住2—3种)等。
6.实验操作
Ⅰ.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⑴酵母细胞的活化
在缺水的状态下,微生物会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可将干酵母放在蒸馏水中搅拌成糊状使其活化。
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较短,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
酵母细胞的活化后体积会变大,所以活化前要选择足够大的容器。
⑵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用于胶体的聚沉,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⑶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①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具体作用是做包埋酵母细胞的载体。
②在加热的过程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这样可使海藻酸钠受热均匀,充分熔化,且可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③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少;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还有可能是注射器中溶液推进速度过快或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
(用手挤压不易破裂或用力摔打容易弹起,说明凝胶珠制作合格。
)
⑷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否则会因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
搅拌要充分,使两者混合均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⑸固定化酵母细胞
以恒定的速度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该溶液中凝胶珠的情形。
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细胞的固定化必须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Ⅱ.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将150ml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转移到200ml的锥形瓶中,再加入固定好的酵母细胞,置于25℃(此温度下酵母细胞内酶的活性最高)下发酵24h。
所加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作用:
既作为反应物,又是酵母菌细胞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酵母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
7.列表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的优缺点。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
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
很难回收,不能再次被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
固定化酶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可被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要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才能得到。
即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易接触,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可能导致反应效率下降。
课题6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在浓度为0.14mol/l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DNA析出。
此外,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80oC以上才会变性。
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的选取: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选材的一般原则:
①材料要容易得到②材料中DNA含量必须丰富③DNA的提取相对容易。
根据这一原则,通常选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
原因:
①鸡血细胞核,红细胞数量较多,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
②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释放DNA。
③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其他动物细胞制取DNA有时需匀浆和离心,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历时较长。
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血细胞,不含DNA,所以提取鸡血中的DNA时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
而沉于烧杯底部的鸡血细胞核才有DNA。
用植物细胞提取DNA也可以。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DNA,不能用来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DNA含量很少,也不适合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DNA的释放和溶解):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在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
①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蒸馏水是低渗溶液,加入蒸馏水会使红细胞吸胀破。
玻棒的机械搅拌会加速鸡血细胞的破裂,从而释放DNA。
②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释放;
食盐有利于DNA溶解
③如果研磨不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知识点 复习 总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