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昆虫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0354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88.46KB
第一章昆虫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第一章昆虫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昆虫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绥(Sui)螨科概述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革螨亚目、植绥螨总科的一科。
通称:
植绥螨。
分布:
从北极到热带均有分布。
种类:
由于该科螨类在生物防治中有显著的效用,对它的研究发展很快,1951年只记载约30种,1982年已记载1000种。
中国已记载100种以上。
植绥螨体躯一般为乳白色或淡褐色,如食物为红色,则体躯有时成为红色。
雌螨体长300~600微米。
背板完整或分为略相等的2块,有刚毛20对或更少,刚毛的退化主要在后背板上。
胸板不同程度骨化,有刚毛2~4对。
足后板或有或无。
雌螨生殖板通常长大于宽,后方截断状,有刚毛1对,有腹肛板或肛板,如为腹肛板,则在雌螨有刚毛1~4对。
腹面的肛门前缘后方有肛侧毛。
有胸叉。
螯肢定趾发达,动趾的齿或有或无。
背板周围的盾间膜上的缘毛决不超过2对。
须肢跗节的趾节为二叉。
雄螨螯肢有各种形状的导精趾。
第二胸板齿有6~13列,通常不很骨化。
头盖平滑或稍具齿,决不突起。
足受精囊的壁骨化,其导管开口于第三与第四足的基节之间。
植绥螨属于捕食性螨类,是栖息在植物上最普通的螨类,捕食叶螨、瘿螨、跗线螨等植食性螨类,尚能捕食蚜虫、蓟马、介壳虫等小型昆虫也有不少取食花粉。
应用:
该科已知有30多种能捕食叶螨,其中属于钝绥螨属的18种,属于小植绥螨属的2种,属于盲走螨属的11种。
在生物防治上利用最广的是智利小植绥螨和西方盲走螨。
这二种中国均已引进,并试验应用。
补充材料2
螨Dinothrombium属的红绒螨
螨acarid;
acarus;
螨
(1)螨mǎn
节肢动物的一类,头胸和腹通常是一整块,分节不明显,躯体前端有突出的口器。
腹部有足四对。
种类繁多,寄生在地下、地上、高山、水中及人或生物体上,传染多种疾病或危害农作物,体形微小,寄居在人或动物体上,吸血液,能染疾病。
“疥虫”属于螨类。
蜱蟎亚纲(Acarina、Acari或Acarida)无脊椎动物,约20,000种。
生活场所多样:
半咸水、淡水、温泉、土壤中、植物上,或寄生于动物体内外(如呼吸道、肺、胃或其他深部组织)。
有的是人或动物疾病的传播媒介。
取食植物的蟎破坏植物组织或传染病毒性疾病。
形小,最小的长约0.1公釐(0.004吋),最大的约6公釐(0.25吋)。
通常有4对足。
多用气管呼吸,有的通过表皮呼吸。
寄蟎目(Parasitiformes)的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包括鸡蟎、北方鸟蟎和鼠蟎(都袭击人);
狗和鸟的鼻蟎;
猴的肺蟎;
树叶和其他植物上的捕食蟎。
捕食蟎有时有助于防治植食蟎。
真蟎目(Acariformes)的甲蟎亚目(Oribatida)分布于土壤和腐殖质中,偶见于树干或叶上;
一般无害,并能分解有机质;
少数种类是反刍动物(如牛)绦虫病的媒介。
真蟎目无气门亚目(Astigmata)包括谷物蟎和乳酪蟎(粉蟎科〔Acaridae〕)、人和动物的疥蟎(疥蟎科〔Sarcoptidae〕)、痒蟎(痒蟎科〔Psoroptidae〕)、鸟羽蟎、昆虫体上的蟎及许多自由生活的种类。
谷物蟎(嗜甜蟎科〔Glycyphagidae〕)不仅损坏储藏的农产品,而且在人类接触这些产品时引起皮肤反应。
疥蟎在狗、猪、山羊、绵羊以及人的皮肤中钻洞,引起疥疮;
痒蟎见于牛、绵羊身上,危害严重。
有些种见于鸟肺的气囊和蝙蝠的鼻腔及胃中。
真蟎目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的数个种幼体寄生于昆虫。
补充材料3
生防中的小猎手——捕食螨
说起蜘蛛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提起螨类,有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
其实螨类与蜘蛛都是属于同一类,只不过螨类很小。
最大的螨用肉眼看起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小点,人们平时根本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地看清它们的模样。
螨类和蜘蛛一样有八条腿,没有翅膀,前面是个小小的头部,后面紧连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
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身体虽然小,其中有一类植食性的却能给农作物或果树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各种蔬菜和玉米、棉花、水稻以及茶树、柑桔等作物上,一旦发生螨类为害,就能使植物叶子布满白点,以至全部变白而脱落,花开的少,甚至结了的果实也会掉下来。
有一种为害棉花的棉叶螨,也叫棉红蜘蛛,在我国五大棉区(五大棉区:
在五十年代初,由著名棉花专家冯泽芳根据我国各地气候。
地理条件和棉产分布情况提出。
五大棉区包括:
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华南棉区。
)均有为害。
仅华北地区历年发生为害的面积就占棉田总数的60%,可使棉花减产30%。
你看,它们的为害多厉害呀。
还有,我们最爱吃的桔子,在最近这20年来,也常因为被一种叫柑桔红蜘蛛的为害,使桔子的产量大为减少。
象这些为害植物的螨类,都是害螨,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很多农业专家和昆虫学家都在研究怎样防治它们以保护农作物,提高作物的产量。
柑桔树受螨类严重为害只是近20年来的事,20年前,螨类对农、林业的为害不严重,人们并没有把螨类作为大害虫,那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害螨变得越来越有害了呢?
科学家们在考察和研究了螨类在历史上和现在的为害情况、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在农田、果园、森林中治虫的情况以后,得出一个令人置信的结论,那就是,螨类为害情况的日趋严重,正是人们近些年来进行大力治虫的后果。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农药的杀伤力日益增强,农药的产量日益增多,人们为了杀灭在各种作物上的害虫,大量、无限制地喷洒各种剧毒农药,使得抗药性较强的螨类幸存了下来,螨类的敌人却被农药杀死,如瓢虫、草蛉、蜘蛛、蓟马和一些捕食螨寄生蜂等。
许多专家和农业科学工作者投入了防治害螨的研究工作,不久终于发现,在螨类自己的家族中就有一些也具有抗药性的肉食性的种类,专门是以捕食植食性螨类为生,比如智利螨、钝绥螨、畸螯螨等,它们是螨类中的一些小老虎,身体虽然不大,只有零点几个毫米长,但却性情凶猛、动作敏捷,食量也大。
一个雌的智利螨,就可以完全吃掉5个雌种叶螨在两周中产下的所有子孙。
一个畸螯螨一生之中可吃红蜘蛛若虫200个到500个。
此外,捕食性螨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生育后代能力很强。
例如智利螨一天能产卵2-3个,可以连续产卵一个月,而后一代发育的时间也很短,温、湿度合适时,只要3-5天就完成一代。
捕食螨生育力很强,就使得它们的兵力十分充足。
它们不但数量多,而且战斗力很强,所向无敌。
比如畸螯螨不但行动迅速,而且在植物上不停地行走,经常巡视,行动时还不断的用它们那一对移化成螯肢的前足来回探寻,当一个为害柑桔的红蜘蛛或黄蜘蛛被它发现后,就猛然用那一对锐利的螯肢将敌人抱住,立即将那锐利的口器一下子插入敌人的身体内,吸收猎获物体内的液体,直到抽干为止。
由于捕食螨类有这么些天赋的消灭害螨的特殊本领,利用它们控制害螨,保护作物常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所以,它们一被发现后,就受到了世界各国农业科学家们的重视,并大力开展了室内人工繁殖的工作。
它们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到任何需要它们的地方去,而且在数量上也可按计划成批生产目前,在国外人工利用智利螨消灭大田、温室中叶螨的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也已引进了智利螨,并正在大力开展应用中。
捕食螨类既是人类的朋友,是消灭害螨的天敌,解决了人们用农药治螨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在室内要大力繁育它们,同时在田间、野外也要努力保护它们。
补充材料4
五大棉区划分概况
根据我国宜棉区域的不同生态条件以及棉花生产特点,结合棉产分布现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棉区由南而北、自东向西依次划分为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在习惯上,通常将前二个棉区统称为南方棉区,将后三个棉区统称为北方棉区。
为便于分析比较起见,兹将全国五大棉区的主要生态条件、适宜品种生态型、耕作栽培特点、病虫发生为害差别以及棉产现状。
华南棉区
本区位于我国最南部。
北界东起福建戴云山,沿江西南部的九连山向西,经两广北边的五岭,贵州中部的分水岭,四川南部的大凉山,直至云南西部边境的尖高山。
包括云南大部分,四川西昌地区,贵州、福建两省南部,以及广东、广西、台湾三省(自治区)。
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位于华南棉区以北,北以秦岭、伏牛山、淮河、洪泽湖及苏北灌溉总渠为界,东起海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
这一棉区的棉花主产区包括:
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五省(市),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和安徽的淮河以南,四川盆地,以及河南的南阳、信阳两地区。
零星产区包括:
福建、贵州两省北部,以及陕西的秦岭以南地区。
黄河流域棉地区
本区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
北界自山海关起,沿河北境内的内长城向西,再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尔后由河南境内的天台山(济源以北),折向山西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再经陕西境内的北山(蒲城、凤翔以北)直至甘肃南边的岷山一线;
西起陇南;
东至海滨。
棉花产区包括:
河北(除长城以北),山东,河南(除南阳、信阳两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及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甘肃南部,北京和天津两市郊区。
北部特早熟棉区
本区位于黄河流域棉区以北;
辽河与松花江的分水岭—内蒙古高原以南,北界大体相当于≥15℃的活动积温2500℃等值线;
东起千山山脉;
西抵六盘山,与西北内陆棉区相邻。
棉花产区主要在辽宁与晋中,另外还包括河北的承德地区、陕北和陇东等零星产区。
西北内陆棉区
本区位于六盘山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准噶尔盆地北缘及长城以南,其北界大体相当于≥15℃的活动积温2500℃等值线。
棉花主产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此外尚包括零星植棉的甘肃和宁夏的沿黄河灌区。
二、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以膜质与胸部相连,头壳坚硬呈半球状。
头部通常着生1对触角,1对复眼,l~3个单眼和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昆虫的头式
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相同。
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
如
蝗虫、螽斯等。
2.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
如步甲和玉米螟幼虫等。
3.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如蝉、蚜虫等。
昆虫的头式是识别昆虫种类的依据之一。
(二)触角
触角着生于两复眼之间的触角窝内。
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有利于昆虫觅食、避敌、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
触角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节,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
如下图
1.柄节2.梗节3.鞭节
昆虫种类、性别不同而有不同触角类型。
可根据触角类型辨别昆虫的种类和性别,为害虫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
1.刚毛状2.丝状3.串珠状4.锯齿状5.栉(ZHI)齿状6.球杆状7.羽毛状8.膝状9.锤状10.环毛状11.具芒状12.鳃叶状
(三)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
1.复眼
复眼1对,位于头顶两侧,复眼由很多小眼组成。
复眼具有分辨物体的形象和颜色的功能。
2.单眼
成虫的单眼多为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呈倒三角形排列。
单眼主要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有无单眼和单眼的数目及其排列状况,以及着生的位置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
(四)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昆虫因为取食方式和食物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口器。
但基本类型为咀嚼式和吸收式两大类。
吸收式又因吸收方式不同分为刺吸式,如蝉类;
虹吸式,如蝶、娥类;
舐[shì
]吸式,如蝇类;
锉[cuò
]吸式,如蓟马;
嚼吸式,如蜜蜂等。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5个部分组成(如图)。
该类昆虫为害植物叶片时,常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将其吃光。
除取食叶片外,有的可在果实或种子内钻蛀取食。
如蝗虫、黏虫及多种蝶、峨类幼虫。
防治具有这类口器的害虫时,常用胃毒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有毒物质同时摄入体内,使之发挥杀虫作用。
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图1-6)。
该类昆虫取食时,上、下颚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
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对于具有这类口器的害虫,选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效果好。
昆虫的口器除了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外还有虹吸式、舐吸式、刮吸式、嚼吸式、锉吸式、捕吸式口器等。
其中虹吸式口器为娥、蝶类昆虫所特有,在外观可见到一条细长且能弯曲和伸展的喙;
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所具有的口器,在外观可见一条粗短的喙;
刮吸式口器为蝇类幼虫具有的口器,在外观只见到口钩;
嚼吸式口器是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吮(SHUN)吸液体食物的口器,如蜜蜂的口器;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的口器,用口针刮破植物组织,汁液流出后吸入消化道;
另外,将脉翅目昆虫的幼虫具有的捕食性刺吸式口器称为捕吸式口器。
三、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有1对分节的足,分别称为前、中、后足。
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背侧方还各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一)胸足
昆虫的胸足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和前附节(图1一7)。
一般前附节由爪和中垫组成。
图1-7昆虫胸足的构造
1.基节2.转节3.腿节4.腔节5.附节6.前附节
罔1-8昆虫胸足的类型
3
5
7
123
1.步行足2.跳跃足3.携粉足4.游泳足
5.捕捉足6.抱握足7.开掘足
由于昆虫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方式不同,胸足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图1-8)。
了解昆虫胸足的构造和类型,对于识别昆虫的种类,寻找昆虫的栖息场所,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方式,防治害虫,保护、利用益虫都有重要意义。
(二)翅
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为膜质,翅上有纵脉、横脉和翅室。
翅有3条边、3个角、3条裙,
把翅划分为4个区(图1-9)。
昆虫由于长期适应特殊生活环境的需要,使得翅的质地,形状和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图1-10)。
昆虫翅的类型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在昆虫纲内,有很多昆虫目的命名来自于翅的特征。
如鞘翅目、鳞翅目等。
(图1-9昆虫翅的分区
1.前缘2.外缘3.内缘4.肩角5.顶角J6.臀角7.腋区8.轭区9.臀区10.臀前区11.轭褶12.臀褶13.基褶
图1-10昆虫翅的类型
1.覆翅2.膜翅3.半黯翅4.半鞘翅
5.缨翅6.鳞翅7.平衡棒
四、昆虫的腹部
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个体段,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
腹部1~8体节两侧有气门,腹腔内着生有内部器官,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图1-11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仿南开大学等《昆虫学》)
1.尾须2.抱握器3.阳具
2
3
4
图1-12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
(仿李清西《植物保护》)
1、尾须2.背产卵瓣3.内产卵瓣4.腹产卵瓣
(一)外生殖器
雌性外生殖器就是产卵器,位于第8~9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图1-11)。
雄性外生殖器就是交尾器,位于第9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图1-12)。
了解昆虫外生殖器的形态和构造是识别昆虫种类和性别的重要依据。
(二)尾须
有些昆虫有一对尾须,着生在腹部第11节两侧,是1对须状构造,分节或不分节,具有感觉作用。
五、昆虫的体壁
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被于虫体之外,类似于高等动物的骨髓。
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外界水分、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侵入。
还能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一)体壁的构造和衍生物
1.体壁的构造
昆虫的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组成。
皮细胞层是活细胞层,底膜为层紧贴皮细胞层下的薄膜,表皮层由外向内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
体壁具有延展性、坚韧性、不透性等特性。
6
4
9
图1-13昆虫体壁的构造
1.底膜2.皮细胞层3.表皮层4.内表皮5.外表皮6·
上表皮7·
刚毛8·
表皮突起9·
皮细胞腺
2.体壁的衍生物
昆虫体壁常向外突出,形成外长物,如刚毛、刺、距、鳞片等。
体壁向内凹入,特化出各种腺体,如唾腺、丝腺、蜡腺、毒腺、臭腺等。
(二)体壁的构造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破坏体壁的结构,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如在杀虫剂中加入脂溶性化学物质或在粉剂中加入惰性粉破坏体壁的不透性,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昆虫的体腔就是血腔。
即体腔内充满血液,所有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
血腔的背方有背膈,腹方有腹膈。
背、腹两膈将血腔分为背血窦、腹血窦、围脏窦三个部分。
消化道纵贯于血腔中央,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
在其上方有背血管进行血液循环;
在其下方是腹神经索,感受剌激和支配行动。
与消化道相连的还有专司排泄的马氏管。
消化道两侧为呼吸系统侧纵干,开口于身体的两侧,即气门,进行气体交换。
生殖器官的卵巢或睾丸位于消化道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是昆虫繁殖后代的器官。
昆虫体壁内方和内脏器官上着生许多肌肉,专司昆虫的运动和内脏活动。
这些内部器官虽各有其特殊的功能,但它们联系紧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了解昆虫的内部器官及生理特点是科学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在长期适应演化的历程中,生殖方式表现出多样性。
常见的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卵胎生等。
(一)两性生殖
自然界绝大多数种类的昆虫属于雌雄异体,多行两性生殖。
即通过雌雄交配,受精后产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
如煌虫、蝶、峨类等。
(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是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
这是昆虫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有利于昆虫种群繁衍和扩大地理分布。
如蚜虫等。
(三)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是1个卵发育成多个胚,从而形成多个幼体。
如小蜂等。
(四)卵胎生
卵胎生是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从母体内产出幼体。
二、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态。
昆虫常见的变态类型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一)不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称为不完全变态。
若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的长短、性器官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如煌虫、蝽象、叶蝉等。
(二)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称为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虫在外部亮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和活动行为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如蝶、蛾和甲虫类昆虫。
1.卵期。
卵期是指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所经历的时期。
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
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
其表面常有各种花纹和突起。
卵的形状、大小、产卵方式及场所随昆虫种类不同有很大变化。
卵期是一个表面静止虫期。
卵壳有保护作用,成虫产卵具有各种保护习性。
卵期进行药济防治效果较差。
但掌握了害虫产卵习性,可结合农事操作摘除卵块等措施进行防治。
2.幼虫期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幼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从孵化到化蛹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幼虫期。
幼虫期是昆虫一生中主要取食为害的时期,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受体壁限制,必须脱去旧皮才能继续生长的现象,称为蜕皮。
脱下的旧皮称为"
蜕"
。
幼虫每脱一次皮,体重、体积、食量都显著增加。
幼虫每两次脱皮之间的时期称为龄期。
从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为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就增加1龄。
脱皮次数加1就是虫龄。
不同虫龄的幼虫不但形态不同,而且在食量、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
初孵幼虫体形小,体壁薄,常群集取食,对药剂抵抗力弱。
随着虫龄的增加,虫体的食量增大,对农作物为害加剧,对药剂抵抗力增强。
药剂防治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期,特别是在3龄前施药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由于其对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足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幼虫分为原足型、无足型、寡足型和多足型4类。
了解幼虫的类型,对于进行田间调查和设计防治方案,都具有实际意义。
3.蛹期
末龄幼虫脱去最后1次皮变为蛹的现象称为化蛹。
从化蛹至羽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蛹期。
蛹期是一个表面静止,内部进行着剧烈代谢活动的虫态,抗逆能力差,自身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完成由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老熟幼虫常寻找安全场所化蛹,如树皮下、裂缝中、枯校落叶下、土缝中等。
蛹期是开展综合治理的良好时期,如耕翻晒垡、灌水、清理田园等措施对很多害虫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昆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昆虫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