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水箐镇流水村五园新村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40261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47.48KB
毕节水箐镇流水村五园新村Word文件下载.docx
《毕节水箐镇流水村五园新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水箐镇流水村五园新村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1
(十一)、软环境规划12
第三章村寨整治规划14
一、近期建设规划14
(一)、规划期限和人口14
(二)、近期建设重点14
二、村寨整治规划14
(一)、村容村貌整治14
(二)、村寨传统特色和风貌保护15
三、主要村居点建设规划15
(一)、较破旧的木结构坡屋面民居15
(二)、砖混结构、平屋顶民房15
(三)新建住宅16
四、村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6
(一)、给水工程规划17
(二)、排水工程规划17
(三)、道路交通设施17
(四)电力设施18
(五)能源设施18
(六)、环境绿化18
(七)、环卫设施18
(八)、消防19
五、整治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19
第四章附则20
一、规划权效20
二、成果组成20
三、规划公告20
四、规划实施20
前言
根据毕节地区《关于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毕地党发[2009]40号)及地区村寨整治规划推进会会议精神,结合毕节市水箐镇实际情况,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新农村,进一步提升规划村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村庄规划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村容村貌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发展之路。
加强村寨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
国务院领导强调,搞好村寨规划、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毕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选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毕节地委、行署制定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
2011年5月2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毕节市召开贯彻落实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和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安排部署九个配套实施方案、五十七条支持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毕节试验区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发展,实现全覆盖的民生保障机制,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等9个方面闯出新路子。
为适应水箐镇流水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政策引导和经验交流,全面推进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水箐镇流水村成为全地区村庄规划示范窗口,特编制《毕节市水箐镇流水村”五园新村”建设规划》。
进行村庄规划,是响应国家关于扩大内需,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号召的有效措施。
毕节市水箐镇流水村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村寨布局具有一定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风淳朴,产业发展和村寨建设有一定基础。
为做好新时期村寨整治工作,搞好村寨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推进新农村的发展,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整治和规划毕节市水箐镇流水村建设管理的依据,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该村域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二)、节约用地,集约发展;
(三)、立足现状,设施配套;
(四)、生态优良,保持特色;
(五)、结合农村“一事一议”来筹工筹资,积极争取上级的财政奖补,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并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新农村,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充分利用已有条件,立足于村寨已有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注重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执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村寨最基本、最实际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为目标,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扎实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三)、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和形式主义,坚决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坚决防止不顾当地财力,一轰而起、盲目铺开。
要深入实施“黔西北民居”改造新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一村一风格”、“一寨一景观”建设格局。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村寨整治的领导与实施组织。
要探索村寨整治工作的民主管理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农民参与机制,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广泛参与村镇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确立农民在村寨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和对项目的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五)、开发和推广适应现阶段村寨需求的实用技术和产品,降低村寨整治成本,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四)、《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五)、《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六)、《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七)、《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八)、《毕节地区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九)、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规划工作重点
整合农村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村寨产业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引导农户逐步规范建房,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逐步完善村民附属用房,减低其对村民生活的影响,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配套完善村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一池三改”工程,以村容村貌整治、沼气池建设与废旧坑(水)塘和露天粪坑整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硬化乡村连通道路和村内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集中场院、农村基层组织与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整治。
依托已有的山体绿地、庭院绿地、公共绿地,加强道路、水体、河流的绿化建设将其与之连接,使之成为真正的“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五、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村域设施布局规划:
对流水村村域内各村民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避免资源配置重复浪费。
(二)、村庄规划:
对中寨组的村寨布局规划及对其现状环境进行整顿和治理。
并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建户型。
六、规划定位
水菁镇流水村按“五园新村”建设标准规划。
七、规划期限
2011-2020,共10年;
(二)、村寨整治规划:
2011-2015,共5年。
第二章流水村村域规划
一、基本概况
(一)、区位概况
水箐镇位于毕节市西北部,北靠云南省,东接何官屯镇,西邻青场镇,南依野角镇。
流水村位于水箐镇西北部,北靠星火村,东接水箐村与东风村,西邻燎原村,南依黄莲村,全村总面积6.3km2。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
流水村平均海拔1830m,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全村水利设施贫乏,人蓄饮水困难,不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
(三)、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49.4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流水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
(四)、社会发展状况与水平
1、人口综合现状
流水村辖5个村民组,376户,1498人,流水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村现有劳动力约690余人,占总人口的46%,其中有26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从事非农业产业,剩余430人均从事第一产业。
表2-1人口现状统计表
组名
居住户数(户)
居住人口(人)
中寨组
84
330
下寨组
81
322
上寨组
76
304
海子组
59
228
河边组
314
合计
376
1498
2、公共服务设施
本村现有一所村公所位于中寨组,中寨组在建村卫生室一处,还需扩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建设和完善。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电力电信、给排水现状
本村乡镇公路从本村南部穿过,与各村相通,通组路除了河边组,其他组已通公路,交通相对方便;
进户路也未硬化。
国家电网已覆盖全村,农网改造已经结束,中寨组和河边组各有一台50KVA变压器,全村电视入户率达到70%;
移动通信覆盖全村。
村内现状无固定水源,饮水方式主要是分散供水,全村有几条溪流,但溪流量小,无法满足村民的饮水,自来水设施有待完善,村内的污水多为生活污水,现均为自由排放,没有集中处理的场所和设施。
流水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灌溉水源及灌溉水渠等设施,目前全村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雨水、地下水及山泉解决,没有机耕道和生产便道。
2、农业基础设施现状
(1)、耕地现状
耕地150公顷,现种植玉米、核桃、板栗等作物。
(2)、水利设施及机耕道现状
全村水源基本够用,村里无任何河流,只有一些溪流,溪流量和水塘库容量较小,难以满足全部农田灌溉,农业用水大部分依靠雨水、山泉及地下水。
村内尚未修建机耕道,无生产便道。
3、村域公共设施现状
村内公共设施缺乏,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只有以小卖部为主的商业设施点,规模很小,且基本上以自给自足的形式存在,体系感弱,未能形成群体性经济效益,缺乏环卫设施。
4、环境保护和环卫现状
现状村域范围内的各个村居点都没有设置有效的垃圾收集和处理办法,相应的设施也没有进行建设,生活垃圾以及人畜的粪便等均是经过简易的发酵处理后转化为肥料,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因此环境卫生总体上令人堪忧,村落中的环卫设施严重缺乏,同时对流水村的村容村貌有不良影响。
此外,人畜分离的情况目前较好,对于环境卫生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
5、能源利用现状
现状能源使用主要是木材、煤和电,清洁能源使用率底,沼气池的建设也刚刚开始起步。
6、防灾减灾现状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周边低洼区域没有加固护坡和保坎,植被稀少;
坡面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村民抗震防灾及相关知识普及率低,没有完整的抗震救灾体系。
村内无消防设施。
7、农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1)、村寨道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较差,环通性较弱。
(2)、村寨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低下,流水村的村寨建设用地由于受到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村民随意建房的情况比较严重,大面积用地成了闲置地,使得土地利用率低,集聚效应差。
(3)、用地性质略显单一,特别是公共设施用地的缺乏,乱建房的现象严重,影响村寨的整体形象。
(4)、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5)、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用水大部分完全依靠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缺少设施农业,农机具和机耕道的缺少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6)、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模式为主,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生产力水平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
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化生产的组织水平不高。
(六)、村寨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根据现状调研,将现状建筑的质量分为三类,每一类建筑都有一个独立的评定标准,具体细则如下:
一类建筑:
层数为1—3层,多为新建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主要集中在中心组通村组道路沿线布局。
二类建筑:
层数为1—2层,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修建年代较久,建筑质量一般,广泛分布于全村。
三类建筑:
层数多为1层,主要指年久失修或是由于地质原因已成为危房的建筑,这些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和使用要求,建筑质量差,危险性大,零星分布于村内各村民组。
二、建设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流水村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得到更多的实惠,为加快流水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来源。
2、耕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规模化农业3、靠近水箐镇政府,交通便利,可依托镇区发展。
4、流水村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5、劳动力富足,农民积极性高。
(二)、制约条件
总体来看,水箐镇流水村基础条件较一般,交通较便利,公共设施有一定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提高农民素质任重道远,制约全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
2、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发展基础薄弱;
3、产业发展单一,农业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
4、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5、养殖业发展水平低下;
6、饮水灌溉困难,制约全村的发展;
7、村寨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质量较差。
三、村域规划
(一)、规划定位
针对流水村面临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基于对流水村的发展预测,本次规划从产业导向入手,将流水村的规划性质定位为:
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村,重点发展马铃薯、玉米等种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投入大牲畜养殖力度,提高全村的经济水平。
(二)、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流水村的现状条件及发展前景,本规划确定以下流水村规划期内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2015年流水村全村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57.3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4300元,村民生活进入稳步提升阶段。
2、远期目标:
2020年流水村全村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334.6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村民生活步入小康水平。
(三)、村域人口规模与聚居村寨人口预测
1、村域人口预测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以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并结合近几年流水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10年流水村年龄构成情况,综合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迁移两个方面以及各规划阶段的要求的预测方法,流水村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而农村人口城市化转化率为3.0-4.0‰;
流水村现状人口1498人,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综合考虑流水村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6-7‰。
以流水村现状人口数作为基础数据,在贯彻国家及贵州省人口发展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流水村人口发展规律,参考流水村历史人口增长水平,同时依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远期(2020年)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目前,流水村劳动力输出量较大,在未来10年的发展中,流水村将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镇工作为原则,最大程度地利用本村的劳动力,发挥积聚效应。
则人口规模预测为:
Q=Q0(1+k)n+P
式中:
Q:
总人口预测数(人)
Q0:
现状总人口数(人)
k: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
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
规划年限(年)
则人口分期预测数为:
Q2015=Q2010(1+7‰)5+P
=1498(1+7‰)5+200
=1751(人)
Q2020=Q2015(1+6‰)5+P
=1751(1+6‰)5+100
=1905(人)
考虑到其他因素,预测近期(至2015年)流水村人口取值为1751人,远期(至2020年)人口取值为1905人。
而现状户均人口为3.9人,规划户均人口按4人计,则2020年流水村总户数为476户。
2、全村各小组的人口预测
表2-2各小组人口预测表
2015年预测人口
381
412
373
404
354
384
276
365
396
总计
1749
1900
(四)、村域体系结构与重点村寨职能
表2-3村域体系结构及村寨职能一览表
序号
等级
数量
村居点名称
职能
1
重要村居点
文化、活动中心,重点发展居住和村级商业
2
一般村居点
4
中寨组、上寨组、海子组、河边组
解决居住、基础设施等基本问题
(五)、空间管制原则
空间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村寨建设用地的盲目增长,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重要的自然资源,将人对环境的破坏进行规范和约束。
规划对空间管制的原则进行了规定,村寨的任何发展措施不能够超出原则规定的范围。
规划将村寨的用地空间划分成为可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和禁止建设用地三类,并针对它们进行逐一的描述。
1、建设用地是指在现状用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调整,最终达到70m2/人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若要进行村寨的拓展则必须按照规划中确定的村寨发展方向进行发展,任何建设内容都必须满足本规划中相关内容的规定。
2、适宜建设用地是针对规划中确定的一个中心村居点的拓展部分而言。
该类地段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建设,但现状并未进行开发。
适宜建设用地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侵占任何基本农田,对于侵占到的耕地应本着“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就近进行返还。
3、禁止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非建设用地的区域,特别是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等重要的生态和生产用地,发展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和禁止在这些区域内的一切建设行为。
(六)、产业发展规划
依据镇域的产业规划,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流水村将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首先稳定粮食产量,在此基础上发展畜牧养殖业,扩大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升全村经济实力。
1、产业现状及特点
目前,流水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为种植业,农业生产存在劳动力投入大,产值低的弱点,且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产业布局
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在山地丘陵形成经果林种植区,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同时发展畜牧养殖业,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公路沿线及坝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稳定玉米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3、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项目
表2-5产业发展实施项目一览表
项目内容
规模
投资估算
建设期限
备注
马铃薯
600亩
18万元
1年
投入300元/亩
玉米
1700亩
119万元
投入700元/亩
3
核桃
板栗
1200亩
36万元
投入300元
5
建圈
2400m2
67.2万元
投入280元/亩
6
牛养殖
1000头
300万元
投入3000元/头
7
羊养殖
1000只
70万元
投入700元/羽
——
628.2万元
4、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规划流水村在2011~2015年之间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个,分别是板栗经济合作组织和养牛经济合作组织。
(七)、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1、交通路网建设规划
村内道路:
在原有道路线形的基础上扩建硬化部分组通组道路,水泥硬化路面,宽度2.5—3.5m,总长7km;
采取加宽道路、硬化路面等措施改造原有通组道路。
串户路:
以道路硬化为目标,主要以水泥材料为主,石板为辅,图案适当变化。
各村居点结合村寨现有房屋情况,基本实现硬化道路通往每家每户。
另外,根据村内的地理地形,结合农业发展需要,田间、林间设置步行道路,作为生产用道路。
表2-6道路建设一览表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建设性质
硬化要求
道路断面宽度(m)
长度(km)
绿化要求
上寨组—海子组
通组道路
扩建硬化
水泥砼
3.5
双边
河边组—东风村
中寨组—下寨组
2、给排水规划
(1)给水规划
a、对现有的水源点水质进行检测,水质标准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规定。
如达标,通过村寨给水工程整治,建立村寨分散式引泉池给水工程,供水到户,规划生活饮水量标准100L/(人*d),满足村寨人畜安全、卫生用水需要。
b、饮用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对村寨内水源周围20-30m范围内进行环境整治,建立水源保护区,做好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节 水箐镇 流水 村五园 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