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行动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239999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2.54KB
第五章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行动计划.docx
《第五章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行动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行动计划
第五章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行动计划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们要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努力为我省气象部门全面建设小康服务,为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一、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沿革
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始于1985年。
到2000年,服务领域和内容已拓展到农业、林业、水利、工矿、煤炭、电力、铁路、交通、建筑、保险、旅游、储运等50余个行业和部门,用户从1985年的1875个发展到2000年的9450个,服务对象从农业发展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服务手段逐年增加。
1987年,我省“能源重化工基地气象专业服务”项目在全国首届专业气象服务会上受到好评,1995年,我省在全国第三次气象服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1996年起,我省气象科技服务依托气象基本业务,发展以气象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服务,展开了新一轮创业。
确定了气象影视、气象寻呼、气象信息电话、防雷减灾四大支柱服务项目。
各级气象部门思想统一,方向明确,措施得力,上下联动,相继建成一批依托气象信息产品的骨干项目,气象科技服务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997年,省局组建了省气象咨询服务中心,各市(地)、县局也因地制宜组建服务实体,加快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2004年,省局对科技服务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了省气象影视中心、省防雷中心和专业气象台。
(二)现状分析
在省局党组“深化改革、抢抓机遇、自加压力、超常发展”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发展了主导性项目,形成了以气象信息为主,多种服务并存的新格局。
1、建成了依托气象信息的支柱型服务项目
(1)气象影视
省局、11个市局和60个县局自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影视宣传画面占有率稳定在80%以上,组建了全省气象媒体传播协作网,开展上下联网套播。
(2)气象信息电话
省局、11个市局和100个县局开通了气象信息电话,有的建成了新一代服务系统,省城和晋城、长治市局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
(3)防雷减灾
《山西省气象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省的防雷减灾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省地一体、上下联动的格局,一跃成为全省龙头科技服务项目。
(4)网络服务
山西卫星农网()开辟了农业信息、名优特产、气象服务等栏目,实时播发政治、经济、农业新闻和各类产品广告,与相关网站建立了友情链接。
运城市局把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台、防灾减灾寻呼台与运城农网进行整合,经市政府批准组建了“运城农业综合信息中心”。
(5)专业气象服务
省、市和部分县(市)气象局成立了专业气象台,建立了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和专业服务平台,为报纸、电台和网站等媒体提供专业专项服务。
(6)环境评价
对孝义市焦化工业区、翼城县工农业开发区和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了区域环境评价,“供热机组替代改造工程空冷系统环境气象场分析研究”,为大同第一热电厂空冷机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省依托气象科技优势,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的气象信息服务得到较快发展。
利用气象科技服务这一孵化器,逐步把专业气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信息电话、短信、寻呼、防雷等项目,培育成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柱项目,取得了市场优势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气象科技服务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说明,紧紧依托气象科技优势,实行集约化发展,不断拓展领域,培育支柱项目,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
2、开发了气象科技服务新项目
(1)电视媒体资源开发
省局成立了CCTV-10《今日气象》山西工作站,为中国气象局提供节目50余个,气象专题片5部,其中,《人工增雨》获第四届全国电视气象节目综合艺术三等奖。
为旅游卫视摄制了太谷三多堂、介休绵山、青岛崂山等专题片。
山西省气象媒体传播中心作为旅游卫视驻山西信息采编工作站,承办了在山西太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信息工作站会议。
在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开办了医疗卫生保健类专题栏目《健康田野》。
(2)室内环境监测
2001年,协同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山西分中心对全省从事室内环境监测服务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和素质教育,对室内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资格认证。
(3)雷电预警信息服务:
与省移动公司合作建成了雷电预警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雷电预警信息和预防对策,同时开发了健康生活等信息。
(4)雷电监控服务:
引进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雷电防护装置远程监测系统”。
(5)开展了高速公路气象条件自动检测预警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开展了电厂空冷机组气象场梯度风观测分析服务,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多个气象观测梯度塔。
(7)运城市气象局利用人工增雨优势为南风集团开展局地人工增雨服务。
(8)忻州气象局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起全国第一座覆冰观测站并积累了11年的高山覆冰气象资料和6号导线覆冰资料,为国内外电力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9)代县、繁峙县气象局正在落实已立项的“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项目经费。
(10)古交市气象局建立汾河二库雨情自动监测系统。
3、优化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在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发展措施、保障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尤其是1999年《山西省气象条例》的颁布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全省科技服务工作者,增强了气象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推动了各个服务项目的发展,成为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快速发展的里程碑。
此外,还先后出台了《山西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规定和文件。
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121”气象信息电话答询服务的通知》、《关于在全省农行系统进行防雷设施安全检查检测设计审核验收的通知》等。
各市、县级气象部门也通过当地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范了气象科技服务行为大大提升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
实践中大家深深体会到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政策环境,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保证。
5、探索了部门上下联动、集约发展的新路
(1)上下联动,开展防雷系统检查
《山西省气象条例》和《山西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实施以后,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上下联动的有效的实施办法。
全省上下一盘棋,省、市、县局统一组织,统一调配,开展系统性、行业性防雷安全大检查。
省防雷办组织各级防雷机构对农行、交通、石油等多个部门开展了防雷检测—设计—整改—验收“一条龙”服务。
这种按系统(行业)分块检测的模式,能充分调动各行业安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防雷检测的深入全面和稳定持久。
(2)全省气象电视媒体协作网
为我省阳泉、大同、晋城、晋中、忻州、长治、运城7个市政府和五台山风景区、汾酒集团、太行药业、南风集团等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9:
30天气预报、早午间天气预报节目及11个地市和53个县当地天气预报黄金时段中开辟了形象宣传窗口,为扩大我省知名度、振兴我省经济做出贡献。
(3)省市防雷联合发展
为了解决省城防雷检测、验收、设计审核中存在的辖区难以划分、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省局党组对省防雷办、太原市气象局及市局下属的小店气象局、尖草坪气象局等单位的防雷机构进行整合,实施了省市合一的运营模式。
晋城、朔州、临汾市局将所属县市局实施整合后,防雷检测工作得以迅速发展,检测覆盖率不断加大,晋城市局集约所属各县局开展了3个职能部门、2个大型企业的防雷检测、验收和工程设计、施工。
这种集约运营、联合发展的模式,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树立了气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6、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1)气象科技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各级气象部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重点工程提供了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深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各级政府支持气象寻呼、气象影视、防灾减灾和气象网络等项目经费数百余万元。
人大、法制局、经委、公安、消防等部门把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管理日常化。
气象科技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基础业务的发展。
如今,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关心和重视程度,气象信息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促进了我省气象事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增加了部门收入,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了气象部门的实力和活力,激发了广大职工振兴山西气象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了气象事业发展的速度。
(2)各级领导日益重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1996年4月全国气象部门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局党组提出建设四大支柱产业项目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我省“九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十五”初期,省局党组总结了“九五”以来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了我省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科技服务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措施,促进了全省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省局党组高度重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研究指导科技服务工作,省局领导和各地市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了1995年以来历次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会议;省局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法规建设,在《山西气象条例》、《山西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颁布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科技服务在每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管理中所占权重最大,目前,新的领导班子又将其提高到目标任务单项考核的四分之一;省局领导分别率领4个调研组对全国12个省(区、市)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考察,并在党组中心组扩大会上认真听取了四个调研组的详细汇报;重视并推行科技服务的调整改制,组建了省专业气象台、省气象影视中心、省防雷中心三个科技服务机构,为我省气象科技服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气象科技服务装备日趋现代化
全省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用于现代化建设装备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气象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气象影视演播室改造、设备更新、新一代气象信息电话系统建设、防雷检测设备、网络建设及交通、通信工具等。
截止2003年,全省已拥有电视预报制作系统73套,新一代气象信息电话系统96套,专业专项微机系统12套,气象网络专用系统8套,远程服务终端16个,高速传真机22部,防雷检测设备125套,汽车33辆,专用移动电话60余部,大大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装备的先进性,基本适应了日益壮大的发展需求。
(4)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日益壮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日益壮大。
截止2003年,全省共有109个气象科技服务与发展中心,66个气象影视制作中心,21个专业气象台,102个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台,120个防雷中心(站、队),54个气象服务队,3个防灾减灾中心,12个公司。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懂业务、善经营、有一定开拓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项目带头人和项目开发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支600多人的气象科技服务队伍,这是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5)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路愈来愈广
中国气象局从1992年确定气象事业“三大块”结构,1998年形成气象事业结构“三部分”新格局,2002年确定“三重要”的定位,到现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三气象”发展新理念,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的结果。
贯彻中国气象局的指导思想,我省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九五”期间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重点依托气象科技和业务,大力发展气象信息服务,每一步都得益于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得益于大胆探索和实践。
每一次解放思想的讨论和实践,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我省从1987年气象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服务,1995年努力探索气象科技服务管理的新路,四大支柱项目建设,五个新领域的拓展,省、市骨干实体的建立,全省上下联动、联合发展的探索,一系列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发展 气象 科技服务 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