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和各位老师一起参加第二期广西21世纪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9881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01KB
很有幸和各位老师一起参加第二期广西21世纪Word下载.docx
《很有幸和各位老师一起参加第二期广西21世纪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有幸和各位老师一起参加第二期广西21世纪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生,我是“园丁工程”的学生,而同学们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桂林中学的学生。
今天我非常幸运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
师:
这么多同学来听课,我心里发虚呀,能不能给我点掌声鼓励一下?
生:
(大笑,鼓掌欢迎)
平等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对话的前提。
一上课,老师就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和同学们一样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在身份上和学生拉平,这样的谈话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和身份的悬殊;
“我心里发虚”,把自己内心的紧张,真诚地真实地说出来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诚与亲切;
鼓掌欢笑,正说明了学生对老师的欢迎和认可。
短短的几句话,冲淡了一上课时的紧张、拘束,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细节二尊重——“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令你满意”
在新文化运动中,北洋军阀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危及他们统治的言论呢?
(解答略)……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令你满意?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其人格,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
老师和蔼地解答,这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更像一个学习的同伴;
不再是知识强加和灌输,让学生接受,而是亲切的询问,共同探讨;
不再是冷漠,而是温情和尊重。
在老师的亲切话语中,学生感受到的是鼓励和肯定,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尊重中对话和交流,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才能实现师生的真正平等。
细节三和谐幽默——“我知道”
孙中山和桂林有密切的关系,他的一个得力助手被称为“开国元勋”,桂林有条路以他命名,叫——
(零星回答)蒋翊武,翊武路
师;
我住在王城,解放前叫“中山公园”,同学们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
我知道。
(笑吟吟,语调上扬,脸慢慢仰起。
)
(大笑)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面对学生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以善于表现自己的语调和神情,自答“我知道”,那种诙谐俏皮的神态和语气,顿时引起学生一阵欢笑,把刚才学生心中的紧张尴尬冲走了,课堂气氛马上轻松下来。
听这位老师的课,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悦。
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怎样对待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员们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以自己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去接近学生,靠近学生,贴近学生;
以自己深厚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技能,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将平等的师生关系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往对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互动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成为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对话交往中不断生成,实现知识与信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
细节一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师:
这节课老师讲完了,还要求同学们会思考和分析。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考和质疑,要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哪些问题老师没讲出来,大家提出来,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生一:
梁启超为什么原来支持后来又反对袁世凯呢?
生二:
为什么“二十一条”会灭亡中国?
生四:
为什么二次革命失败了,而护国运动胜利了?
……
(解答略),课文可以自己看,但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能提出问题者才是英雄。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英雄,你要善于提问题,才发现你自己就是英雄。
教学互动,就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教师的主动性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在于积极思考和质疑,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能不能产生疑问,并且在课堂上发表出来,或者说,能不能让学生“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在细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用“一个人重要的是思考和质疑”,“能提出问题者是英雄”,“你自己就是英雄”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思考质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是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出来了,学生“动”了起来。
如果教师的主动性发挥的不充分,学生的主动性没激发出起来,不去主动思考质疑、积极参与课堂,那么师生互动就会落空,就又回到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老路上去。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能动性,教学互动才能实现。
细节二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
生:
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请历史课代表回答。
如果是我,我会阻止的,我还没想好为什么。
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们知道袁世凯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但是各个派系谁也没有绝对权威控制中央政府,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军事,是如何控制政权,这使得中央政权相对架空,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这和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也有相似之处。
不知到我的回答我的回答能不能令你满意?
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抄、记,而是主动向老师发问质疑,老师也不再是单纯的“师者”,而成为被学生拷问的对象;
老师的提问对学生是一种促动,同样,学生的质疑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促动和挑战,促使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挑战。
课堂上师生互动没有规定性和确定性,学生的提问有时会超出课本的范围,就像细节中学生提的问题,教科书上根本没有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的备课预设。
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学生的提问,也会给老师思考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开拓了老师的视野,也促使教师去思考如何教好处于这种水平的学生,从而去进一步钻研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教”的角色,而成为被教的“学生”,学生“被教”的同时也在“教”。
这样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叠加,“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细节三对话倾听与接纳
你在“抵制日货反日入常”网上签名了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签了。
如果日本入常,对中国对世界和平很不利,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挑战,会伤害中国及亚洲受过日本侵略国家的人民的感情。
没签。
我反对日本入常,但不抵制日货。
人家的东西好为什么不用?
国产货品质好一定会有人买。
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用这种方式来竞争。
如果你会见小泉,你会怎么说?
中国的外交会大放异彩,日本在跳蹩脚舞,一个很烂的舞者。
小泉快下台了,我们不仅关注现小泉,而且要放眼于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
(师生鼓掌)
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真是五光十色,你们的回答真的超出了我的意料。
桂林中学的同学,好棒!
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就同一个问题,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并不意味着消除这种差异,求得共同的一致意见,或者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理解和珍视这种差异。
在细节中,师生敞开心扉,用心去倾听和接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并给予热烈的掌声和充分的肯定。
在倾听与接纳中,开拓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情感,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倾听与接纳,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
对教师而言,则是体会到了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体会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勃发,为他们的精彩发言而赞叹。
在倾听与接纳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情感态度,共同获得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钻研,转变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升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善教”;
同时,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学习,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善学”。
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善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
三指导学习方法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中特别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这是以往所没有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仅仅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
细节一多角度分析问题
袁世凯复辟为什么会失败?
我们考虑问题要抓角度,看中心词或关键词。
这个问题的中心词是袁世凯,首先可以从袁世凯这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失败。
谁能说一下?
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光从袁世凯这个角度行不行?
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
还可以从孙中山国民党人来分析,由于他们的强烈的反对和斗争。
很好,还有别的角度吗?
好象没有了。
还可以从帝国主义角度来分析。
袁世凯一开始敢称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
帝国主义的支持),后来随着全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还可以从袁世凯内部来分析,(生:
众叛亲离)
当然还有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袁世凯、袁世凯内部、帝国主义、孙中山等国民党人等角度分析,这样就比较全面了。
同学们以后分析问题要抓角度,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课程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在细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每一个角度会给我们分析问题展开一个新的视野,会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或途径。
掌握了这种认识历史、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就不再是单一的,而逐渐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会逐步从狭隘走向广阔,从闭塞走向开放,思考问题会更加全面、深刻。
细节三寻找规律
我们先从美国开始,透过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请同学们阅读美国部分,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打出: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个前提政治制度保障若干条件资源市场(国内国际)劳动力技术资金”。
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像火箭一样在太空神游。
我们招到的这个规律,就是一把钥匙,用它去打开德国、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大门。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略
近年来,为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请结合本课所学,说说你的理解,也可提出建议。
解决某一类问题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找到这些规律,就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一个一般性的思路。
细节中,教师以美国为样本,通过剖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因素,然后利用它去分析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个规律分析我国现在的一些经济政策。
在运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这把钥匙,而且会明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不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现在;
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后学生就会运用此规律分析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
引导学生发现历史规律,就为学生找到了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细节三探究历史
同学们考虑一下,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如果不让位与袁世凯,那又会怎样呢?
如果不让位,帝国主义还会找另一个刽子手侵略统治中国。
不错,帝国主义侵略依旧,很有可能。
还有吗?
帝国主义会打击南京临时政府,中国革命力量会再次被打跨,外国帝国主义会更加侵略中国。
对,会支持袁世凯打击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不让位就打他。
如果不让位,中国社会会不会发生质(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会不会早富强五十年或更多?
不会的。
说说看。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任务,所以中国社会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具有软弱性,资产阶级革命不会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如果让位与袁世凯中国发展进程也许会更快,也说不定。
同学们课下可以再思考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细节中,教师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孙中山不让位与袁世凯,会怎样呢?
”在学生的头脑中画上了一个极大的问号,极大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去思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原因。
学生的回答也许是肤浅的,不那么全面、深刻,然而问题和历史事实的巨大反差,却推动着学生去思考探求,他们身上焕发出了巨大的学习潜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促使它能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问题结束的时候,教师有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点,“如果让位袁世凯,中国发展的进程也许会更快”,让大家课下探讨。
课堂仅仅是个“加油站”,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不但会引领学生不断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探究中,让学生体会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思考我们国家的过去、今天和将来,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贴近生活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如何打破历史由于时空原因给学生的造成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呢?
在学员培训中,唐凌教授、陈雄章教授特别强调加强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倡导“让历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历史”的历史教育新理念。
学员们深挖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
历史具有一去不复返性,谁也无法重现其本来面目,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在授课中,学员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剪辑电影,编辑图片、文字,再现历史。
如讲述武昌起义时,播放了武昌起义的电影剪辑;
讲袁世凯独裁统治时,播放了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的录音剪辑,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
再现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历史,强烈的视听效果使历史可视、可听、可感,为学生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帮助。
二历史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光荣桂林
细节一师:
同盟会成立后,在国内外相继建立了许多分会、支部,我们桂林也建有支部……
细节二师:
现在的王城解放前叫“中山公园”,里面有孙中山纪念碑,上书“中山不死主义长新总理遗嘱”这里曾是1921年孙中山北伐时驻节之处。
细节三师:
1、桂林对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2、今天桂林仍存在哪些反映当时革命的文物?
3、我们如何利用这段光荣的历史建设桂林、繁荣桂林?
桂林不仅是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而且它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文化名城。
学员们充分利用桂林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优势,通过精心筛选,选择其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用于课堂。
这样就把历史课堂和桂林光荣的革命历史联系起来,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这样课堂就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身边;
同时,让他们更加了解桂林、热爱桂林,在他们心中播种下了建设桂林、繁荣桂林的种子。
三深挖教材联系现实
请看以下细节:
我们语文课本里也有孔子《论语》的节选,这不也是复古吗?
出示课件
(一):
跨越时空的联想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推崇孔子,把孔子说成是改革的祖师爷,孔子说要改革,而陈独秀等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如何认识这一历史现象?
课件
(二):
我们来纪念孔子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孔子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罕见的伟人和巨人。
《论语》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孔子的思想理论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人民日报》1999年
课件(三)韩国2003年纪念孔子2554年华诞图片2005年“祭孔大典”2556周年(2003年)南方网讯报道:
成都市青少年宫国学班近百名四五岁的娃娃能一字不差的背出《论语》《孟子》《大学》《三字经》等文章……北大武大等国内高校也相继开办了国学班(2004年北京综合讯)为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昨天上午举行祭孔大典,这是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官方主办的祭孔活动。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分开来解,康有为为什么要尊孔?
为什么袁世凯要尊孔?
为什么陈独秀他们要反孔?
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尊孔或反孔?
都是借孔子来推行自己的主张。
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最重要的思想核心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思想不象其他的东西,就像建放房子,推倒了重建,他影响着人们的一点一滴。
这里我们祭孔办国学班实际上涉及到如何对待孔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问题。
单纯的学西方行不行?
是不是社会主义不需要传统了呢?
同学们可以把思维放宽,继续进行思考,结论不一定。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令你满意?
教师把大量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将康有为尊孔变法,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现代我们进行的祭孔活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联系在起来,把历史拉到学生的眼前,历史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促使学生去思考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出现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错了吗?
我们今天纪念孔子和康有为、袁世凯尊孔目的是不是一样?
这些历史现象有何不同?
这时的历史学习不再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思想探究活动。
由历史联系现实,或者追溯历史去探求今天的一些现实问题的历史缘源,使学生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这无疑为学生走进历史、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历史责任感的产生恐怕就由此时起步。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立足教材,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的桥梁……”一旦教师将教材的知识与这些课程资源联结起来,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历史、思考生活。
“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点:
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意义建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五培育精神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以恰当的方式应用于课堂,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
细节一培育精神
出示课件:
北大校徽的解读
(一)鲁迅设计。
他把北大的俩个字的篆文上下排列,“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而“人”是是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个校徽体现了北大人的个性:
这两侧一正的人像所象征的不仅是大师学者,更是千千万万的北大学子在民族危机时发出的呐喊,在国家建设中肩负重任的北大学生。
(二)上下排列的篆体“北大”两个字形成了两个侧立人像和一个正立人像,它虽然手足朝下,但整体却负势竞上,这告诉我们学问为人当沉稳扎实,眼光品格当朝气勃发,根须须深扎大地,枝叶要直插云天。
压得起担子,肩得起责任,要放得开手脚,闯得出天地。
——北京大学第33任校长许智宠
出示桂林中学校训:
专心志忧天下
·
专心志学者贵以专心。
专心致志,恒心集注,才见成绩和效果
忧天下天下者,国家、民族、百姓,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是一种胸怀,一种责任和一种抱负。
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让学生记住新文化的内容和意义很容易,然而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北大校徽的阐释和解读,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北大和这些文化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北大也许对桂林中学的学生太遥远,老师又展示了本校——桂林中学,这座百年名校的校训,这样北大和桂林中学就联结了起来,使学生对本校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对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及二者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这种教育恐怕要比高喊几个空洞的口号,或者生硬的说教,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
细节二进取创新
在群龙无首的紧急情况下,熊秉坤等革命党人能首先发难,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主动精神。
很好,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革命主动精神,否则革命力量会受到更大损失。
还有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出示课件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的讲话“……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就是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精神。
站在时代前沿,努力开拓,创出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阅读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大家还有什么体会?
要开拓创新。
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我们从这些革命先驱的身上,学习他们(出示课件)革命主动精神创新精神顺应时代的潮流。
现在许多中学生的性格中有许多消极被动的一面,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遇事退缩,不敢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稍遇挫折就灰心失望,甚至自杀,而不是面对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使人充满智慧。
从历史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人会不断聪明起来。
正是这些革命党人,在最危机的关头,挺身而出,扭转了时局,减少了革命损失,促成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正是这些革命先驱的革命勇气和革命主动精神,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而这种积极主动、勇于开拓的精神,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幸 各位 老师 一起 参加 第二 广西 21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