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8770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83KB
枣核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枣核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核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导学生明白:
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
(3)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
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
再者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
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
因为她想用几颗来自故乡的枣核种出枣树来寄托思乡之情。
(4)想一想文中哪一句应该是揭示主题句?
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明确后齐读)
(5)请用这样的句子来概括:
这篇文章记叙了—————————————,表达了————————————————。
(6)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
想一想,将文章结构改为“话枣核、索枣核、得枣核、议枣核”好不好?
为什么?
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
四、品味枣核
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一件小小的事,但作者通过自己所见所闻、同窗所语渲染了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除了想试种枣树,你还从文中哪些语句里读出了那位老人的思乡情呢?
你认为句中哪些词语很关键,用得好呢?
师示范:
第十段中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学生勾画、批注)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植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的久久伫望
乡愁是离别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2.教师:
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
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祖国、家乡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
这思念之情是高级住宅、称心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远万里从祖国带几颗枣核,他要种下这故乡的种子,寄托他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恋之情。
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
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
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象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
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
用途蹊跷。
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
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
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
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院将同“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
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阅读第一段。
提问:
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
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明确:
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明了什么?
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殷切”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
”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
米奇
.
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
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
二、
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访后花园时的谈话,作者用看似“实录”的笔法记叙了谈话经过,不加修饰,朴朴实实,却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共有三处:
第一段,求带枣核;
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
第七段,试种枣树。
(参见“板书设计”)
四、游子的思乡之情及其表达
自由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
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
五、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勾画、齐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学生列举,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3.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如:
①“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②老人为什么在介绍优越的家庭时却“不好意思”?
③为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却说“没出息”?
(学生质疑,培养读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师设疑,突破难点: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六、再读课文、揣摩语言
思考: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1.本文借一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思乡爱国)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①
叙事朴实,以小见大。
②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
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八、效果检测
请同学们借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段文章,表达一种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准备怎样说?
②你准备怎样拟题?
见其人。
四、课文精析
第一部分
1、这部分叙述朋友托带枣核时,怎样表现出他对枣核的非常重视?
这样写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答:
写在“我”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日同窗写来了封“航空信”。
信由“航空”邮寄,惟恐“我”不能在动身前收到,而且信中“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表现出这位朋友对枣核非常重视,亟盼“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到美国去,郑重托带枣核。
朋友信中并没有说明枣核的用途,有意让“我”揣个闷葫芦,也表现出他对枣核的兴趣和重视:
“我”接到信后感到“用途却很蹊跷”,不能理解托带的枣核的用途,感到奇怪。
这样写出朋友对枣核非常重视,亟盼带去,和“我”对枣核的用途感到“蹊跷”,自然就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文。
第二部分
1、2---3段写朋友和“我”见面、接到枣核时的什么样的情景?
他怎样回答“我”的枣核用途的问话?
这样写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朋友和“我”在车站拥抱之后,就“殷切地问我:
‘带来了吗?
’”“殷切”,表现出满心期望带来枣核,急欲看到枣核。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交给朋友后,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托”在掌心这个动作,表现出朋友满心欢喜地端详、欣赏枣核的情态;
用“珍珠玛瑙”这贵重饰品做比较,表明朋友把枣核看得“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具体地表现出他非常珍爱枣核。
朋友们并不明确回答“我”枣核用途的问话,而是一面把枣核“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使“我”感到“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有改”。
“揣”这个动作,表现出朋友把枣核装入衣兜时的十分小心。
“故弄玄虚”,表现出他兴味盎然地故意不对“我”说明枣核的用途,“调皮劲”十足。
这和上文“我”的彼此都已是“风烛残年”的心理活动相呼应,更表现出几颗枣核使得这位“风烛残年”的朋友,都欢喜得返老还童了。
这就更加深了读者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文。
2、文中第5段写朋友居住的环境是不是闲笔?
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写朋友居住的环境不是闲笔,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朋友所住山城和他家住宅优美的环境,说明优裕的生活并没有阻断朋友强烈的思乡之情,从而突出主题。
3、朋友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那后花园。
“我”对那后花园的观感如何?
朋友首先对“我”说了什么话?
写这些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我”对那后花园的观感是:
“地方不大,布置的得却精致匀称。
”朋友“劈头”就问“我”: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
“我”的观感,表明后花园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朋友的问话,表明他精心布置“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为的是要展现出“家乡味道”。
“劈头”,开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
领“我”进入后花园“劈头”就问这话,表现出朋友极愿“我”看出花园的“家乡味道”和急于向“我”倾诉思乡心境的感情。
4、朋友指点“我”留意到园中哪些树木、花草?
栽种这些树木、花草表现了朋友什么样的感情?
朋友指点“我”注意到台阶两旁的“两株垂杨柳”和草坪中央的“睡莲池”。
垂杨柳、睡莲,都有具有浓厚的家乡味道,栽垂杨柳、养睡莲,正体现了朋友的思乡之情。
他要以在异乡目睹家乡味道的垂杨柳、睡莲,来聊以慰藉思乡之情。
5、为什么“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象是缺点什么。
”?
事业的如意,齐全的现代化设备,难补远离故土的缺憾,因为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
6、“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这一串“想”写出了什么感情?
这一串“想”字是这位美籍华人朋友用京腔京味述说着对故乡的思念,述说了思乡之苦,它把故乡的形象真切的再现出来,这就充分表达出美籍朋友强烈的思乡感情。
7、朋友为何让“我”万里迢迢带几颗生枣核?
为寄托思乡之情,在异乡的土地上之中种上一棵故乡的枣树,以慰藉思乡之情。
8、朋友对我说明了假山石的来历,这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是人物思乡的具体表现方式,饱含着游子眷恋故土的深情。
第三部分
1、第11段为何独立成段?
抒发美籍华人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枣核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有什么好处?
以枣核这条凝聚深切乡情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精巧,有力地吸引了读者,突出了强烈的思想感情。
悬念一: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
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
悬念二:
二人见面“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让你“等会儿”,那么,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悬念三: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
两个“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
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紧锣密鼓”。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他”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他“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感情,至此,我们也被他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
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为了充分展示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枣核》在设置悬念之后,又补叙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为丰富,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
上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
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播放多媒体课件:
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思想爱国)
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幻灯片2、3)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幻灯片4、5)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
(幻灯片6)
(2)找中心句。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
(线索)(幻灯片7、8、9)(板书)
(4)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
四、体悟情感
(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
(幻灯片10)
(2)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他思乡呢?
齐读第七段后找关键句。
(幻灯片11)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
(动作)
(3)老人的花园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不辞辛劳,不嫌麻烦呢?
(幻灯片12)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教师:
五、学习写法
1、思考: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师小结: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
反映生活,要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我们要学习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
(幻灯片13、14)
2、“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感人,你认为主要妙在何处?
(幻灯片15)
中国化的景物(幻灯片16)
简洁质朴的语言(幻灯片17)
七、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
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外还读到哪些思乡爱国的作品?
(《乡愁》、《月之故乡》、《绿叶对根的情意》等)(幻灯片18、19、20、21)
八、布置作业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
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
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发挥想象,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幻灯片22)
教学反思:
导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思乡爱国的情感之中。
课堂容量过大,故显得仓促,亦缺少恰当的衔接,过渡不够自然。
、导入新课(幻灯片1)
上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
(幻灯片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