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8287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8.95KB
诗歌朗诵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诗歌朗诵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朗诵教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
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
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
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
(豁达)
C、谈谈你对"
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
两句的体会。
(友情)
5、自由发言:
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
(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3、我爱你,妈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且会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
看拼音识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猜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齐读、师生互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情读诗歌;
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续写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生活中妈妈关爱我的小事。
在本节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门搜集回忆妈妈在生活中关爱我的小事,所以在本接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在组内,班上介绍妈妈关爱我的事情。
(这样,用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见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下了铺垫。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随文识字。
3、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4、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朗读情况。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四、配乐诗朗诵。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读。
4、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
3.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3、配乐师生齐诵。
5、元日
王安石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2、投影3、各地过年的图片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
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
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
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
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
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
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7、小结:
多喜庆,多热闹呀。
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配乐朗诵诗歌。
7、《过故人庄》
孟浩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交流。
(1)指名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四、配乐朗诵诗歌。
8、妈妈的爱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那妈妈的爱到底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深入学诗。
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
通过读诗歌,你懂得了什么?
并划出有关词句,不懂的地方用问号做上标记。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2、让学生读后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不懂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
都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讨论完成。
(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机的引导,重点抓住五个来体会“妈妈的爱。
”
5、质疑,集体交流解决。
学生把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共同解决。
教师随机引导。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全会到了妈妈不仅关爱我们身体的冷暖,更关心着我们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这种深厚的感情来试着读一下这首儿歌。
三、配乐朗诵诗歌。
9、望洞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
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
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
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
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
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10、《宿石邑山中》
韩翃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
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
ng):
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
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
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
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
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11、少年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点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理解古诗:
一二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咸阳游历四方的少年游历很多年。
①新丰:
在今陕西临潼(tó
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斗(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②咸阳: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游侠(xiá
):
游历四方的使客。
少:
读shǎo。
三四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与君相遇意见如故,愿与君喝一杯。
将马栓在酒楼边上的柳树下。
③意气:
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④系(xì
)马:
拴马。
三、背诵古诗。
同桌合作背诵古诗。
12、《乡村四月》
翁卷
1、
通过诵读,解读,感悟诗文,了解内容,体会诗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能默写这首古诗。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1.学习诗的内容,理解古诗意思。
2.想象古诗中描写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课时:
一课时
图片
一、由诗入手,激发兴趣
1.你知道哪些写风景的古诗?
生答:
(《春晓》《咏柳》《游山西村》《鹿柴》)
2.板书课题:
乡村四月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续古,一字灵舒。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一生没有作官,布衣终身。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在"
永嘉四灵"
中年事最高。
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4.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5.出示图片,观察感受。
二.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提倡自主学习,形成能力)
1.听范读,画出节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强调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学生自由练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4.小组内学生进行轮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学生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针对疑难,互教互学教师引导理解和欣赏(提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2)教师引导欣赏
①.这句话写了哪些景物呢?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②.
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景色图呢?
(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图)
③.小结:
是呀!
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学生汇报诗意: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殃了。
(2)教师引导欣赏:
①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农活繁忙呢?
(“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②、这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四、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诗歌以朗读吟咏为主,但要进行引导,将理解巧妙地化解在朗读中,促进学生读出情感,与作者形成共鸣。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配乐。
注重整合,提倡大语文观,诗文画结合。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五、配乐朗诵诗歌。
六、总结诗歌。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13、出塞
王昌龄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
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
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
(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1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配乐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朗诵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