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章节测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6645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51.68KB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章节测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docx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章节测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章节测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身躯不大不小
B、运行速度很慢
C、有岩石质外壳
D、自转轴倾斜了23.4°
2.地球上的哪个圈层不能使能生命免于遭受宇宙辐射的损伤?
岩石圈
A、岩石圈
B、电磁层
C、大气圈
D、臭氧层
3.地月系统中,月球对地球没有产生哪些影响?
()A
A、阻挡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伤害
B、抵挡了部分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C、引起地球上海洋的潮汐变化
D、月球的引力给地球自转减速
E、造成地球自传运行的不稳定性
4.72%的水体面积使地球上具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5.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八分之一。
6.地球的旋转推动生物进化到智能文明。
1.2.2惊天动地的太空婚礼
1.月球的年龄比地球()。
相差无几
A、小5亿年
B、大5亿年
C、小得多
D、相差无几
2.月球目前距地球约()万千米。
38
A、43
B、38
C、46
D、50
3.小星体撞碎了一大块()形成了月球答案:
地球
A、火星
B、0.14倍于地球的行星
C、地球
D、彗星
4.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一直保持不变。
5.月壳与地壳的物质组成差不多。
6.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差不多。
1.2.3什么是生命宜居带?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生命宜居带的特点。
行星的体积足够的大
A、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
B、行星的体积足够的大
C、行星到恒星的距离不远也不近
D、温度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
2.太阳系中宜居带存在于什么地方?
金星公转轨道和火星公转轨道之间
A、金星公转轨道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
B、金星公转轨道和火星公转轨道之间
C、火星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
D、水星公转轨道与火星公转轨道之间
3.地球是一颗海洋型行星。
4.地球不是太阳系内唯一存在大量液态水的星球。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大致在一个平面内。
1.3.1原始地球的熔融与圈层分异
1.在地核、地幔、地壳的分异过程中,哪些作用不能使地球增温?
地球的自转
A、重力分异
B、放射性元素衰变
C、早期星体的撞击
D、地球的自转
2.原始地球不是一个()的行星。
物质相对不均匀
A、尚无圈层结构
B、轻重元素浑然一体
C、物质相对不均匀
D、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
3.地球形成之初就有了富氧大气层。
X
4.原始地球没有圈层结构。
5.圈层分异导致地球最终分为薄地壳、厚地幔和温度极高的地核。
1.3.2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
1.第一个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科学家是()。
莫霍罗维奇
A、莫霍罗维奇
B、加里津
C、古登堡
D、张衡
2.如果我们能深入到地心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答案:
固态的铁镍内核和液态的外核
A、固态的铁镍内核和外核
B、液态的铁镍内核和外核
C、固态的铁镍内核和液态的外核
D、液态的铁镍内核和固态的外核
3.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三种类型。
4.我国江苏省东海县科探井超过5000米。
5.横波的传播速度慢,既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1.3.3穿越地球内三圈
1.从地下平均50km到大约250km深处的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这个带称作()。
软流圈
B、软流圈
C、地壳
D、地幔
2.莫霍面是划分()的界面答案:
上地幔与地壳
A、上地幔与下地幔
B、地壳与下地幔
C、岩石圈与地幔
D、上地幔与地壳
3.探测地球内核时,地震仪可检测到地震波中的哪几种波?
()AB
A、横波
B、纵波
C、面波
D、体波
4.陆壳的物质密度大,洋壳的物质密度小。
5.陆壳厚、洋壳薄,陆壳最厚可达70km。
1.4.1早期地球的排气作用
1.从行星内部向大气释放出气态物质的过程称为()作用。
排气
A、蒸发
B、排气
C、光合
D、呼吸
2.现今海洋的水主要是()。
C
A、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B、慧星撞击带来的
C、早期地球收缩时火山排气形成的
D、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3.下列哪些属于地球外三圈。
()ABE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软流圈
E、大气圈
4.对早期地球环境的研究表明,地球刚形成时有大量水气。
5.水蒸气在大气圈上部被短波紫外线分解成臭氧,成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1.4.2从稠云密雾到碧野蓝天
1.在地球表面往上的10千米范围内,早期大气层的密度()今天的大气层密度。
远大于
A、等于
B、远大于
C、远小于
D、相似于
2.地球早期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增加得很缓慢,30亿年前氧气含量为现今的()。
0.1%
A、10%
B、1%
C、0.1%
D、20.94%
3.大气圈是地球引力作用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个气体圈层。
4.大气圈具有明确的上、下界。
5.平流层没有剧烈的云雨天气现象。
1.4.3
1.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
3/4
A、五分之三
B、四分之三
C、八分之七
D、三分之二
2.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跃的,以水循环的方式共同构成水圈,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此。
冰川与大陆间的循环
A、冰川与大陆间的循环;
B、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
C、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
D、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
3.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形式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
4.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26.9%。
5.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
1.5.1
1.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或地质体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
相对地质年代
A、绝对地质年代
B、相对地质年代
C、同位素年龄
D、历史朝代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三大定律?
地质包裹体律
A、生物层序律
B、地质包裹体律
C、地层叠覆律
D、地质体切割律
3.反映生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4.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侵入者老。
1.5.2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1.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建立了地质年代单位,下列哪一项完全是地质年代单位?
代、纪、世
A、宙、界、系
B、系、统、时
C、代、纪、世
D、群、组、段
2.年代地层单位按时间划分,岩石地层单位按岩性划分,下列哪一项完全是岩石地层单位?
群、组、段
A、宇、宙、纪
B、系、统、段
C、代、群、世
3.最早的光合作用可能发生在35亿年前。
4.年代地层单位从大到小为宙、代、纪、世、期、时。
5.距今40亿年至5.41亿年的时代可称为前寒武纪。
1.6.1什么是化石?
1.下列哪一项不是化石?
()。
三亚滨海石英砂质沉积物里的贝壳
A、甘肃靖远灰黑色灰岩里的珊瑚
B、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硅化木
C、四川自贡侏罗系里的恐龙脚印
D、三亚滨海石英砂质沉积物里的贝壳
2.()是由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身体机能相似的种群构成的。
A、化石门
B、化石属
C、化石种
D、化石科
3.有2千多年历史的长沙马王堆古尸是宝贵的化石。
4.化石是保存在地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1.6.2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1.下列哪一项不是化石化作用。
蒸发作用
A、矿质填充作用
B、置换作用
C、炭化作用
D、蒸发作用
2.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BD
A、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B、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D、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3.下列哪几项说明化石的形成经过了升馏作用。
()BE
A、琥珀中的昆虫
B、具角质层的树叶化石
C、硅化木
D、西伯利亚的猛犸象化石
E、黑色笔石
4.生物遗体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石化过程才能成为化石。
1.6.3化石有哪几种保存类型?
1.恐龙骨骼属于什么类型的化石?
已变实体化石
A、未变实体化石
B、模铸化石
C、遗迹化石
D、已变实体化石
2.腕足类的外壳已经分解消失,但它在围岩中留下了印模,称之为()。
模铸化石
A、模铸化石
B、已变实体化石
C、爬迹化石
D、假化石
3.琥珀中的昆虫被松脂包埋而形成化石称为已变实体化石。
4.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硬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后形成的化石称为未变实体化石。
5.遗迹化石是分析古环境的重要指标。
1.6.4万卷书诉说的史前故事
1.下列哪些化石的形态结构不能记录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煤矸石中树叶化石的叶脉
A、珊瑚的生长环
B、双壳类外壳的生长纹
C、硅化木的年轮
D、煤矸石中树叶化石的叶脉
2.下列哪类古代生物不是在海洋中生活的。
河蚌类
A、珊瑚
B、腕足类
C、头足类
D、河蚌类
3.在山东诸城发现的3000多个恐龙足迹的一个大型化石点,显示出()。
BDE
A、恐龙不食同类
B、恐龙喜欢群居
C、恐龙运动嬉戏
D、恐龙集群狩猎
E、恐龙集群迁徙
4.化石研究证明,巨型植食性恐龙喜欢生活在水中,不可能是因为()。
AD
A、需要水的浮力支撑身躯
B、需要在水中寻找食物
C、水中避热
D、不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
5.足迹化石表明植食性恐龙象今天的野马群一样多半过的是群居生活。
6.研究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化学化石和微体化石意义不大。
1.6.5古生物钟——远古的“日历”
1.据古生物钟的计算,寒武纪每天为20.8小时,泥盆纪每天为21.6小时,石炭纪每天为21.8小时,白垩纪每天为23.5小时,说明地球自转速度()。
变慢
A、变快
B、变慢
C、没有变
D、没有关系
2.造礁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分泌钙质的速度(),所以能成为古生物钟。
A、白天快晚上慢
B、晚上快白天慢
C、均匀生长
D、随季节发生变化
3.海洋生物在生理上与月球运转或潮汐周期有关系也可没关系。
4.据化石生长线的研究,地球自转速度从泥盆纪到新近纪的变化是均匀的。
2.1.1什么是生命?
1.以下哪一项不是生命的主要特征?
不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A、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应激反应
B、不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C、通过繁殖延续
D、能够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
2.生命最重要的特征是().AC
A、具有能自我复制的遗传系统
B、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C、有生物膜系统
D、能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具有生命基本特征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生物膜系统。
4.自身复制的特征不一定在每一生物个体中体现出来。
2.1.2生命来自于海洋吗?
1.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伤害的主要介质是()。
原始海洋
A、原始大气层
B、原始海洋
C、原始地壳
D、稠密的水蒸气
2.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条件是必须的?
A、丰富的无机物和游离氧
B、海洋
C、极热的温度
D、漆黑的深海环境
E、液态水
3.“嗜热生物”不需要阳光和空气。
4.早期的氧气主要是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形成的。
2.1.3米勒模拟实验
1.米勒模拟实验中最大的亮点是()。
获得了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A、火花放电八天八夜
B、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C、获得了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D、使其他科学家获得灵感进行相同的实验
2.澳大利亚陨石上的氨基酸与米勒实验中的有机物非常相似说明()。
BC
A、原始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空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C、米勒模拟实验的结果是可信的
D、米勒模拟实验的结果不可信
3.有机物都可以由无机物合成。
4.在地外星体上发现氨基酸与有机物,证明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地外。
2.2.1什么是地球生物圈?
1.以下关于生物圈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在地表构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A、形状不规则
B、地球上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C、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
D、在地表构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2.下列哪些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生物圈的必要条件。
()ACD
A、利用厌氧发酵作用生活的异养生物
B、地球以外的化学进化过程
C、能够可持续利用能源和物质资源的生物
D、生物占据了地表大部分空间和各类环境
3.生命的“自然产生”不一定在还原环境下完成。
4.只有生物能够连续分布并覆盖的行星表层各部分,才能称之为“生物圈”。
5.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2.2生物圈形成的漫长历程
1.生物圈初步形成于()亿年前。
30-35
A、6-18
B、18-30
C、30-35
D、35
2.地球早期生物圈的形成从早到晚是()阶段。
厌氧异养原核生物-厌氧自养生物-喜氧真核生物-软躯体动物
A、软躯体动物-喜氧真核生物-厌氧自养生物-厌氧异养原核生物
B、厌氧异养原核生物-厌氧自养生物-喜氧真核生物-软躯体动物
C、喜氧真核生物-厌氧自养生物-软躯体动物-厌氧异养原核生物
D、厌氧自养生物-软躯体动物-喜氧真核生物-厌氧异养原核生物
3.到目前为止,宇宙中具有生物圈的行星只有地球。
4.早期的厌氧自养生物是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
5.厌氧自养生物的新陈代谢比较慢。
2.3.1揭开前寒武纪的神秘面纱
1.前寒武纪约占整个地球发展史的()。
87%
A、27%
B、57%
C、87%
D、97%
2.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BCD
A、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B、化石记录不多
C、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D、多数是菌藻类
3.最早的化石发现于()。
A、南非巴布顿
B、格陵兰
C、中国
D、西澳大利亚
4.下列对最早化石的论述那些是正确的?
()BCE
A、不可能是菌、藻类生物体
B、放大看好像一条条链状的极小的蛇
C、也好像是穿成一串儿球状的珠子
D、不可能是单细胞生物
E、可能出现于前寒武纪
5.南非的一套沉积岩中发现了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
6.前寒武纪还没有真核生物的出现。
7.直到距今20亿年以前,低等微生物始终是地球上唯一生存的生物类群。
2.3.2走向深渊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1.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于()。
前寒武纪晚期
A、寒武纪早期
B、寒武纪晚期
C、前寒武纪早期
D、前寒武纪晚期
2.埃迪卡拉山发现的化石()。
AB
A、与现生生物祖先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B、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个死亡分支
C、是生命进化道路上的一个阶段
D、是现生生物的祖先
3.下列对埃迪卡拉生物群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后生动物分异以来主要形体结构的先驱
B、是一群“怪怪”的生物
C、体态柔软没有保护能力
D、是地球生物在“错误转型”后留下的快照
E、没有“统治”过地球
4.在埃迪卡拉纪岩层中发现了生物印痕化石。
5.埃迪卡拉生物群生活于深海。
2.4.1寒武纪拉开生物史的宏伟帷幕
1.寒武纪生物产生硬壳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氧气使许多生物有了过剩的能力
A、为了躲避其它食肉动物的攻击
B、氧气使许多生物有了过剩的能力
C、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形态
D、生物的一种进步
2.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A、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B、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有三叶虫、海绵、海星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D、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3.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意义是()。
A、把地球历史划分为隐生宙和终生宙
B、解开了生物史的宏伟帷幕
C、生物的祖先几乎都出现了
D、海洋中出现了少量稀奇古怪的生物
4.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
5.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没有出现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窗口。
2.4.2潘多拉魔盒中的第一颗明珠——澄江生物群
1.澄江动物群能够较好保存的最可能原因是()。
生物遗体被泥砂迅速埋藏
A、生物遗体被泥砂迅速埋藏
B、一次又一次的水下泥石流事件
C、化石保存在海底
D、化石斜躺在公路或沟壑两旁
2.下列哪些是澄江动物群发现的重要意义?
()ABD
A、展现了动物多样性起源的突发性
B、揭示了现代动物各大分支系统诞生的秘密
C、久封尘世的时间相当漫长
D、潘多拉魔盒中的第一颗明珠
3.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
ABCE
A、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B、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D、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E、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4.澄江生物群是一个生活在温暖浅海的底栖动物群。
5.舌形贝类直接生活在软且平坦的海底上。
2.5.1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1.腕足动物两瓣壳的特征是()。
两侧不对称
A、等大
B、与双壳动物一样
C、两侧不对称
D、两侧对称
2.下列哪一项不是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特征?
门、纲等分类单元快速增加了7倍多
A、出现了笔石、鹦鹉螺、三叶虫、腕足、双壳
B、生物占据了从海底底质到海洋表面的环境
C、生物从海洋咸水发展到陆地淡水水域
D、门、纲等分类单元快速增加了7倍多
3.奥陶纪生物大幅射的规模是“寒武纪大爆发”的3倍多。
4.腕足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里。
2.5.2无脊椎动物的伊甸园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脊椎大多数位于身体的外侧
A、脊椎大多数位于身体的外侧
B、神经系统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C、数量多保存化石的机率大
D、化石可用于划分地层和恢复古环境
2.下列关于笔石的论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笔石是奥陶纪和志留纪的标准化石
B、笔石是用笔在岩石上书写的痕迹
C、笔石枝上长着一个个胞管
D、笔石保存在黑色页岩里反映闭塞海湾环境
3.早古生代海洋里主要生活的无脊椎动物有()。
A、珊瑚虫
B、三叶虫
C、腕足动物
D、盾皮鱼
E、软体动物
4.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都位于消化管的背面。
5.鹦鹉螺可以通过改变外壳中的气压而上浮下潜。
6.海百合是生长在海底的一种植物。
7.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2.6.1陆地最早的开拓者—蓝菌、绿藻和地衣
1.最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重要作用的植物是()。
蓝菌
A、蓝菌
B、绿藻
C、地衣
D、苔藓
2.下列关于绿藻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仅能在陆地上生存
A、细胞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陆生高等植物相似
B、是最早陆地开拓者之一
C、仅能在陆地上生存
D、演化上具有很强的迟滞性
3.蓝藻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类群。
4.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
5.绿藻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但它们却很少改变过。
6.地衣是由菌类和藻类共生而成的。
2.6.2从卑微谦恭的苔藓到昂首挺胸的维管植物
1.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是()答案:
裸蕨
A、绿藻
B、裸蕨
C、苔类
D、藓类
2.苔藓植物较于绿藻更适合在陆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A、沿着池塘、溪边匍匐生长
B、具有假根和叶状体
C、能够从地面以下吸收养分
D、具有和裸蕨一样的维管
3.自奥陶纪开始,生命开始向陆地挺进。
4.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不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
5.裸蕨纲是目前所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3.1.1进化论的产生
1.()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
A、拉马克
B、达尔文
C、胡克
D、赫胥黎
2.达尔文自己进化的理论,主要是自然选择理论,是经过修改和发展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某些概念,例如()等而提出的。
ABC
A、性状分歧
B、物种形成
C、绝灭和系统发育
D、遗传和变异
3.“牛津大辩论”,这个事件发生在1960年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4.生物不是固定不变的;
物种通过遗传与变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引起性状分歧而进化。
3.1.2进化的本质
1.生命进化的本质是()答案:
指生物由低级简单的形式向高级复杂形式转变的过程
A、指生物由低级简单的形式向高级复杂形式转变的过程。
B、从原核→真核
C、从单细胞→多细胞
D、从异养→自养
2.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各类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并在()等条件的选择下,使每个物种能生存和延续下去。
A、繁殖过剩
B、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
D、性状分歧
3.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部分或者整个生物种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
4.就生命而言,演化可理解为演变,指经历时间很久的、逐渐的发生变化。
3.2.1进化中的“大”与“小”
1.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称为()。
居群
A、种
B、科
C、居群
D、属
2.小进化的主要因素()。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 地球 历史 及其 生命 奥秘 章节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