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26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6478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52MB
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26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26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26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溶液变浑浊,有黄色沉淀生成
SO2+2H2S=3S↓+2H2O
(3)实验中发现Na2SO3可能部分变质,现需测定Na2SO3的纯度,称15.0gNa2SO3样品,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20mol·
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20.00mL。
达到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Na2SO3质量分数是_______。
【答案】b→c→d→e→f→g石蕊试液变红石蕊试液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气体KMnO4溶液颜色褪色(“褪色”写成“变浅”也可酌情给分)5SO2+2H2O+2MnO4-=2Mn2++5SO42-+4H+由无色变为紫红色84%
(2)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所以能使①中石蕊试液变红,具有漂白性,能使②中品红溶液褪色,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5SO2+2H2O+2MnO4-=2Mn2++5SO42-+4H+,能使③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具有氧化性,能与④中硫化钠发生价态归中反应生成硫单质,SO2+2H2S=3S↓+2H2O,④中溶液浑浊,生成淡黄色沉淀;
故答案为:
石蕊试液变红;
石蕊试液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气体;
KMnO4溶液颜色褪色;
5SO2+2H2O+2MnO4-=2Mn2++5SO42-+4H+
【例2】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
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ac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故答案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
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
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大溶液中NO2浓度(c方案),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故选ac,故答案为:
a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判断硝酸的性质。
本题中要注意有毒气体要设计尾气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
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通入水后生成一氧化氮,然后通过浓硝酸,如无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即可证明浓硝酸可以氧化一氧化氮。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实际条件,进行知识类比、迁移、重组。
合理、周密地思考才能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1)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思考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由原料到产品,制取方法不止一种,选择适当的实验途径、实验用品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的末端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③思考合理组装仪器.例如:
涉及到气体的制备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
发生→除杂质→干燥→尾气处理。
(2)操作顺序:
①组装仪器
a.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b.气体净化时,先洗气装置,后干燥装置
②检查气密性(制备气体时的操作)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④记录实验现象
⑤拆卸、洗涤仪器.拆卸时应该“自右而左、从上到下”
(3)物质制备应遵循的原则:
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②设计合理,步骤简单;
③原料易得,价格低廉
④产物纯净,产量较高;
⑤易于分离,污染物少
这类试题一般解题方法为:
。
1.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
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均能溶于盐酸。
H2S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同学们对黑色沉淀的成分提出两种假设:
ⅰ.Fe3+与S2−反应直接生成沉淀Fe2S3。
ⅱ.Fe3+被S2−还原,生成沉淀FeS和S。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取少量FeS固体,加入稀盐酸
固体溶解,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取少量Fe2S3固体,加入稀盐酸
固体溶解,出现淡黄色浑浊,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资料,甲得出结论:
黑色沉淀是Fe2S3。
(1)0.1mol·
L−1Na2S溶液的pH为12.5。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_。
(2)乙认为甲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证实,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2S3。
Na2S溶液呈碱性,FeCl3溶液与其反应不生成Fe(OH)3而生成Fe2S3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
步骤
I
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振荡,黑色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II
继续滴加Na2S溶液
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振荡,沉淀不消失
(4)进一步实验证实,步骤I中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是Fe2S3,黑色沉淀溶解的主要原因不是Fe2S3与溶液中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步骤I中黑色沉淀溶解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5)根据以上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相关。
【答案】S2−+H2O
HS−+OH−黑色沉淀还可能是FeS和S,或Fe2S3、FeS和S的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也有相同现象Fe2S3的溶解度比Fe(OH)3更小Fe2S3+4H+==2Fe2++S↓+2H2S↑试剂的相对用量、反应体系的酸碱性
Na2S溶液呈碱性,FeCl3溶液与其反应不生成Fe(OH)3而生成Fe2S3的可能原因是Fe2S3的溶解度比Fe(OH)3更小。
2.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少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
溶液变红E装置中:
振荡后水层溶液变黄,CCl4无明显变化
继续滴入浓盐酸,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
CC1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I:
(SCN)2性质与卤素相似,氧化性Cl2大于(SCN)2,且SCN-的电子式为
II:
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Ⅲ:
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BrCl呈红色,沸点约为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①小组同学认为D装置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SCN-被Cl2氧化,但一定不是碳元素被氧化,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实验证实了小组同学推测的合理性,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探究E中继续滴加浓盐酸后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nO2+4H++2Cl-(浓)
Mn2++Cl2↑+2H2O安全瓶(或防液体倒吸)除去氯化氢气体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由电子式知:
碳处于正四价,已是最高价了,不可能被氧化红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过量氯气和SCN-反应使SCN-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BrCl+H2O=HBrO+HCl,Cl-+Ag+=AgCl↓,AgBrO易溶于水,故只生成AgCl沉淀
(2)①根据电子式
知:
碳处于正四价,已是最高价了,不可能被氧化,因此D装置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SCN-被Cl2氧化,但一定不是碳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
由电子式知:
碳处于正四价,已是最高价了,不可能被氧化;
②红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使Fe3++3SCN-
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故答案为:
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使Fe3++3SCN-
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
③过量的氯气和溴反应生成氯化溴,氯化溴不稳定,易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溴酸,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次溴酸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次溴酸银易溶于水,所以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故答案为:
BrCl+H2O=HBrO+HCl,Cl-+Ag+=AgCl↓,AgBrO易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只能生成AgCl沉淀。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
本题的难点是
(2)③,需要注意氯化溴发生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酸的种类,根据AgBrO、AgCl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3.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乙两同学分别作了如下实验: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通N2,一段时间,B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乙在A、B间增加盛放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B中有少量白色沉淀。
产生少量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结合(3)中两同学的实验现象。
你认为原实验B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Cu+2H2SO4(浓)
CuSO4+SO2↑+H2O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2SO2+2Ba2++O2+2H2O=2BaSO4↓+4H+或系统中的氧气将SO2氧化生成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酸雾与Ba2+反应生成沉淀或硫酸酸雾与Ba2+反应生成沉淀
4.SO2气体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I.如下图所示,使用药品和装置一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1)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
(2)B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
(3)学生甲预测装置D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D中产生了少量白色沉淀。
学生乙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少量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因为装置或溶液中少量的氧气参与了氧化反应,请写出装置D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II.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装置二,且所配制的溶液均使用无氧蒸馏水,检验SO2在无氧干扰时,是否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
(4)碳酸钠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
(5)当______时,氯化钡溶液中没有沉淀出现,说明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此时滴加双氧水,出现了白色沉淀。
(6)裝置二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2SO2+O2+2BaCl2+2H2O=2BaSO↓+4HCl产生二氧化碳,排除装置中的氧气含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只答出品红褪色不给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澄清石发水变浑浊,证明装置中空气被全部赶出等其他合理答案给分,只答出除去多余的SO2不给分)
(4)装置需要排除空气,所以用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来排空气。
(5)当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时,说明二氧化硫已经到达淀粉-碘溶液,但是氯化钡中无沉淀,说明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注意:
答品红褪色是不合理的,因为可能二氧化硫仅仅使品红褪色,还未到达氯化钡溶液。
(6)最后的氢氧化钙溶液的主要作用是指示装置的空气已经被除尽了,即看到氢氧化钙溶液有浑浊,代表二氧化碳气体已经到达最后的烧杯中,装置中的空气被排净。
5.浓氨水可用于检验氨气的泄漏,文献表明一定条件下NH3与C12可发生置换反应,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Cl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题:
(1)氯气的制备
①氯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纯净氯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部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E装置中试剂可根据需要改变),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NH3与Cl2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2连接在右图Y中,在注射器X中充入NH3(中间连接管用夹子K夹好)。
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打开K,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少量NH3非常缓慢充入Y管中
①y管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白烟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继续较快通入NH3
Y管中产生较多白烟
③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设计实验证明白烟所含物质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
②用
(2)中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索非金属性强__________。
【答案】A或选B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或
NaClO+HCl(浓)=NaCl+Cl2↑+H2O;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g→h→g→h→e→f→i黄
绿气体颜色慢慢变浅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取少量白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4+将X中的氨气改为H2S,进行同样的实验,观察到Y试管中产生淡黄色固体
解析:
(1)①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实验需要用装置B,反应方程式是
MnCl2+Cl2↑+2H2O;
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实验需要用装置A,反应方程式是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纯净氯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并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备考 中等 百日 提升 专题 26 性质 验证 实验 探究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