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中常量元素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6349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46KB
营养学中常量元素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营养学中常量元素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中常量元素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钙主要在酸性较高的小肠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的形式吸收。
钙在酸性条件下易于吸收。
因此,钙多在酸度较大的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主动吸收。
1、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1
食物中钙的水平:
钙的吸收率为20%-60%不等。
体内维生素D水平:
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和肾对钙的再吸收,且使钙沉积于骨骼中。
体内维生素D不足,可致血钙下降,可补充鱼肝油、动物肝脏,并多晒太阳。
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2
膳食中的影响因素:
凡能降低肠道pH或增加钙溶解度的物质都可促进钙吸收。
如乳糖、氨基酸可促进其吸收。
膳食中草酸、植酸与钙形成难溶性钙盐,难以吸收;
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膳食纤维与钙结合皆可干扰钙的吸收。
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3
与机体状况有关:
A婴幼儿、孕妇、乳母由于对钙的需要增高,钙的吸收率远大于成年男性。
B体内激素水平也影响钙的吸收,如年龄增长,钙吸收率逐渐下降,到70岁左右钙的吸收率仅为年轻人的2/3。
C许多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肾衰、糖尿病、胃切除后,均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
2、钙的排泄
钙营养状况良好时,成人的钙排泄量≈肠吸收量。
体内钙大部分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消化液的分泌排入肠道,其中一部分被再吸收,其余由粪排出(约125-180mg/d)。
钙从尿中的排出量约为摄入量的20%左右(约100-200mg/d)。
汗液也是钙的排泄途径,但个体差异较大,如高温作业者经汗丢失钙可高达1g/d。
乳母通过乳汁约排出钙150-300mg/d。
在整个妊娠期,约30g的钙由母亲转运给胎儿。
3、钙的储留
钙在体内的储留受膳食供给水平所左右,人体对钙的需要程度也有影响。
高钠摄入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储留,并降低骨密度。
氟骨症、糖尿病均对钙代谢有不利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指出,我国人民钙摄入量偏低。
尽管钙的摄入量很低,但从未见钙缺乏病的报道。
钙的需要量与膳食蛋白质水平有关。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标准
四、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应考虑两个方面,钙含量及吸收利用率。
奶与奶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婴幼儿理想的钙来源。
水产品中小虾皮含钙特别多,其次是海带。
豆和豆制品以及油料种子和蔬菜含钙也不少。
特别突出的有黄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种瓜子、芝麻酱等。
常见食物中含钙量见表
五、钙缺乏
主要影响骨骼发育和结构,表现为: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质软化症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六、钙与疾病预防
骨质疏松症
高血压
癌症
肾结石
七、过量钙摄入问题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高血钙症
钙补充剂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率
补钙的注意事项
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
牛奶和钙剂都是很好的钙源,但是同时服用会降低钙的吸收和利用率。
钙质加入牛奶后,无形之中造成一种钙质浪费。
另外,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较高,钙已接近饱和状态。
牛奶中大分子胶质遇到大量的钙质易形成凝块状,容易被误认为牛奶变质。
补钙的时机选择。
钙剂最好是在每天临睡前服用。
白天可从食物中得到钙质,以维持血钙的平衡。
到了夜间,人体不再进食,而尿液照常会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钙质还是不断进入尿液,为了维持正常的血钙水平,人体就不得不动用骨骼中的钙。
另一方面受激素分泌的影响,血钙水平一般在夜间较低,白天较高。
临睡前补钙可以为夜间的这种钙调节提供钙源,阻断体内不断动用骨钙。
而且钙还有镇静作用,可以有助于睡眠。
补钙时少吃盐、咖啡、白酒。
在补钙期间,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利用。
这是因为钠通过肾脏排泄的同时,要带走一定的钙,高钠饮食会造成钙的丢失。
咖啡因和乙醇能增加尿钙排出。
钙剂一次服用量不宜超过500mg。
如果每日补充量较大,可以分配到每日三餐的间隔当中去。
维持骨骼健康的三大法宝
坚持饮用牛奶,必要时补充钙剂。
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负重运动。
第三节磷
磷在生理上和生化上是人体最必需无机盐之一,但在营养上对它很少注意。
因为细胞中普遍存在磷。
动植物都有磷。
人体中磷的分布
成人体内含磷650±
50g,约占体重的1%,矿物质总量的1/4。
其中85.7%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10%与蛋白、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构成软组织。
例如大脑含5g磷、肝含4g
一、生理作用
骨、牙齿以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磷酸盐与胶原纤维共价联结,在骨的回吸和矿化中起决定作用。
骨形成中2g钙需要1g磷,在形成有机磷时,每17g氮需要1g磷。
参与能量代谢
ADP、ATP、磷酸肌酸等作为贮存与转移、释放能量的物质。
是细胞内化学能的主要来源。
生命物质成分。
磷也是细胞中许多维持生命的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酶的重要成分。
体内许多酶、辅酶或辅基都需要磷参与。
物质活化。
参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中间代谢与吸收。
磷酸盐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上起着缓冲作用,并可以调节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
二、吸收与排泄
吸收:
从膳食摄入磷酸盐有70%在小肠内吸收,中段吸收最多。
摄入正常混合膳食时,吸收率约为60~70%。
牛奶喂养婴儿肠中磷净吸收为65~75%,母乳喂养者则>85%,低磷膳食吸收率最大可达到90%。
磷吸收的影响因素
磷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
植酸抑制磷的吸收,钙、镁、铁和铝等常与酸形成难溶性盐而影响磷的吸收。
年龄越小,磷的吸收率越高。
三、磷--供给量
磷的需要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磷的来源广泛,一般都能满足需要。
五、过量磷摄入的潜在问题
可乐类软饮料中的磷酸与不良的健康效应有关。
骨骼增长不足
甲状旁腺素分泌的直接刺激
第四节镁
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仅次于钾和磷。
在细胞外液,镁仅于钠和钙而居于第三位。
成人体内镁总量约为25g或43mg/kg。
其中60-65%在骨骼中,27%在软组织。
1%左右在细胞外液。
一、镁--生理功能
(1)镁是酶的激活剂。
镁能刺激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从而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
(2)镁与骨 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使骨骼生长和维持。
(3)镁对心血管的影响。
镁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扩张,小剂量应用可发生面红、出汗及温暖感,与体温调节有关。
较大剂量则可降低血压,在正常人尤为明显。
镁缺乏使血管紧张肽和血管收缩因子增加,引起动脉的突然收缩。
(4)胃肠道作用。
镁离子在肠腔中吸收缓慢,促进水分滞留,引起导泻作用。
(5)钙对镁的拮抗。
镁与钙使神经肌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相同,不论血中镁或钙过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反之,则有镇静作用。
但镁和钙又有拮抗作用,竞争与某些酶的结合,在吸收、排泄及对心脏和神经肌肉等活动方面表现出相反的作用。
镁和钙离子在肠道吸收时有竞争作用,因此低镁血症的毒性作用,常可由于摄入含钙食物而加重。
(6)镁与钾。
镁能降低钾离子的通透性,减少细胞失钾。
镁缺乏时,细胞内钾外流导致细胞内低钾。
二、镁--吸收与排泄
1、吸收
镁摄入后主要由小肠吸收,吸收率一般约为摄入的30%。
镁的吸收与膳食摄入量的多少密切有关,摄入少时吸收率增加,摄入多时吸收率降低。
水对镁的吸收起极大作用。
氨基酸增加难溶性镁盐的溶解度,所以蛋白质可促进镁吸收。
膳食纤维降低镁的吸收,使血清、骨及肾的镁水平低。
2、排泄
健康成人食物供应镁约200mg/d,大量从胆汁、胰液分泌到肠道,其中60~70%随粪便排出。
也可由汗,尿排出。
肾是排镁的主要器官,每天排出约50~120mg(约占1/3~1/2摄入量)
三、镁--来源及需要量
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谷类、干果、蛋、鱼、肉乳中。
镁的需要量,女性为每日300毫克,男子每日为350毫克。
四、镁缺乏或过多
食物镁充裕,且肾脏有良好的保镁功能,所以,因食入不足而镁者罕见。
镁缺乏的主要症状为渗透性腹泻和肠道不适有关的症状——恶心和痉挛。
镁中毒症状-镁补充剂或含镁抗酸剂或泻药的肾功能受损人群中。
第五节钠、氯、钾
一、钠
钠是食盐的成分。
氯化钠是人体最基本的电解质。
对肾脏功能有影响,缺乏或过多则引起许多疾病。
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水的关系密切,体内钠量的调节对的内环境稳定起核心作用。
钠和高血压
钠(氯化钠)和高血压
我国南北方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不同,与食盐摄入量不同有关。
建议限制钠与增加钾的摄入量以作为一项预防措施。
二、氯
氯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氯总是氯化物的形式存在,最普通的形式是食盐。
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氯参与胃液中胃酸(HCL)的形成。
氯以氯化钠的形式摄入,经胃肠道吸收。
氯主要由肾排泄,经肾小球滤过的氯,约有80%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
三、钾
钾占人体无机盐的5%,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钾是生长必需的元素,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钾营养肌肉组织,尤其是心肌。
它协同钙和镁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钾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酶促反应。
钾对水和体液平衡起调节作用。
钾能对抗食盐引起的高血压。
人体的钾主要来自食物。
豆、瘦肉、乳、蛋、马铃薯、绿叶蔬菜、茶叶、向日葵子、谷物、水果如香蕉、橘子、柠檬、杏梅等含钾丰富。
第七章微量元素
机体中含量小于0.01%(100mg/kg)者为微量元素。
目前在人体内可检出的约为70种。
1990年FAO/WHO/IAEP重新界定为三类,即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铜、钴、铬、铁、碘、钼、硒和锌等8个;
锰、硅、镍、硼、钒为可能必需元素;
而氟、铅、镉、汞、砷、铅、锡和锂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具有功能作用。
第一节铁
人体含铁总量约为4-5g,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含铁酶中。
胎儿含铁约400毫克,可供其在出生后半年消耗,故出生四个月的婴儿应补充含铁食品。
铁在体内参与氧的运输、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如铁的数量不足至一定程度,可致缺铁性贫血。
儿童表现为易急躁,抗感染能力下降;
成人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
另外还有心慌、气短、头晕、精力不集中等。
婴幼儿、孕妇和乳母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一、铁--生理功能
①铁是构成血红细胞的原料。
人体内72%的铁贮存在血红蛋白中。
②有3%的铁以肌红蛋白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余的铁则为贮备铁。
③铁是构成一些酶的主要成分。
二、铁的吸收利用
铁的吸收率与体内铁需要量和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有关。
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血色素铁,二是非血色素铁。
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
它不受膳食中植酸盐、磷酸存在的影响,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吸收。
肉类等食物中约有一半的铁为血色素铁,而其它则为非血色素铁。
(b)非血色素铁性铁:
以Fe(OH)3的形式存在于植物食品中,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后才能吸收。
维生素C可将Fe3+还原为Fe2+,并与Fe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吸收,如铁与维生素C重量比为1:
5或1:
10,铁吸收率可达3-6倍;
半胱氨酸也有类似作用;
动物肉类、肝脏可促进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肉因子。
谷类食物含有较多的植酸盐和磷酸盐,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不易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有:
①某些食品的天然成分。
如咖啡碱、茶鞣质、磷酸盐、卵清蛋白以及植酸(黄豆、竹笋等中含得较多)。
可与铁形成难溶的铁盐,影响吸收。
②某些食品添加剂。
有些食品添加剂可与铁生成难溶的化合物。
同时使肠液的环境偏碱,影响铁吸收。
③某些药物。
影响铁质吸收的药物有阿斯匹林、水杨酸类、重碳酸盐类等。
这些药物使肠液偏碱性。
④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胃炎及其他消化道疾病,均会影响铁质吸收。
常见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铁的吸收率因动、植物不同而异。
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多在10%以下,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如鱼类为11%,血红蛋白12%,动物肝脏可达22%。
我国居民膳食中铁摄取量不低,但因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吸收率降低而影响了铁的吸收利用。
三、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建议铁的日供给量为:
成年男子12mg,成年女子18mg,孕妇、孕母28mg。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海带、木耳及绿色蔬菜中。
蛋黄中虽含铁高,但存在干扰因子,吸收率很低。
几种食品的含铁量(每100克)
四、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对于铁缺乏的预防可采取下述措施
①改进膳食组成,增加含铁丰富及其吸收较高的食品,如肉类和大豆类食品。
②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C,并使与含铁食物同时摄入,以提高膳食中铁的吸收与利用。
③合理地有计划地发展铁强化食品,尤其是婴儿食品。
如铁强化的乳粉和代乳糕等。
使用铁质烹调用具对膳食起着一定程度强化铁的作用。
五、铁过量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过量口服铁所致的铁过量
严重贫血时反复输血造成的铁过量
六、铁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
铁营养状况与癌症危险
铁营养状况与冠心病的危险
铁与肝脏
第二节碘
占体重的0.0043/10000,远低于1/10000,确属于微量元素。
成人体内约含碘25~36mg,大部分(约15mg)集中在甲状腺内供合成甲状腺激素之用。
体内的碘由尿、粪、乳汁等途径排出
碘
碘是最先被确认为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
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瘿病”即甲状腺肿的记载。
公元281年晋代已用海藻酒治疗瘿病。
健康成年人体内含碘20毫克~50毫克,其中70%~80%在甲状腺中。
其余的碘存在于血浆、肌肉、肾上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中。
生理功能
促进生物氧化,参与磷酸化,调节能量转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促进糖和脂肪分解代谢
激活体内酶的活性:
细胞色素酶系、氧化酶等100多种
调节水盐代谢:
缺乏引起水盐潴留、粘液性水肿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包括促进尼克酸的吸收利用及胡萝卜素向维生素A的转化。
三、碘缺乏
食物性缺碘有地区性(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在内陆地区
胎儿和新生儿期缺碘可引起生长损伤,尤其是神经、肌肉,认知能力低下,即呆小症(克汀病)
胚胎期死亡率上升
成人缺碘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碘的缺乏病与过量危害
成年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
多由于膳食中摄入的碘不足或长期食用含致甲状腺肿因子的食物,如包菜、油菜、白菜、萝卜中含丰富的硫氰酸盐,干扰了甲状腺摄碘功能,但烹调可防止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
儿童缺碘:
克汀病,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智力迟钝和生长发育迟缓。
碘摄入过量:
高碘性甲状腺肿、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乔本氏甲状腺炎。
中国居民膳食碘推荐摄入量
目前主要通过加碘食盐来摄取
食盐中碘化钾/碘酸钾(稳定)等碘化物加入量在1∶20000-50000
海产品含碘高。
干海带:
24000µ
g/100g;
干紫菜:
800µ
g/100g
食物来源
海产品含碘丰富:
海带、紫菜、干贝、淡菜、海参、海蛰。
植物性食物中含碘量最低。
五、碘过量
部分地区的食物或水中的碘含量高,食用这些食物或水会造成高碘甲状腺肿
限制高碘的摄入即可防治
但碘化盐的使用未见碘过量
第三节锌
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含量最高。
锌
成人体内含锌量约为2-2.5g,分布于人体所有器官,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内的含量为高。
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中,3%-5%在白细胞中,其余在血浆中。
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已知含Zn酶在200种以上,Zn还是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呈现活性所必需→参与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Zn对胎儿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生长障碍、矮小是缺锌的显性特征。
Zn缺乏能损伤胚胎发生和植入,造成胚胎死亡和被吸收,可致畸、发育障碍。
促进正常性发育:
Zn是睾丸和前列腺正常功能所必需,Zn缺乏影响男性的性器官发育、性腺成熟障碍。
维持正常味觉和食欲:
Zn可能通过参加构成一种含锌蛋白,即唾液蛋白(也称味觉素)→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Zn缺乏:
味觉减退、食欲↓、味觉异常和食土癖。
促进VA代谢,与维护暗适应功能有关
参与免疫功能
与智力发育有关:
大脑思维的火花
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皮层含Zn高
Zn缺乏影响脑细胞发育
影响神经细胞间突触联系(作为神经调质)
影响神经电活动:
神经元兴奋时释放Zn2+到突触间隙
影响某些激素、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功能
二、锌--吸收与代谢
小肠吸收。
人们平均每天从膳食中摄入约10~15mg的锌,吸收率一般为20~30%。
锌吸收影响因素
锌的吸收率可因食物中的含磷化合物植酸而下降,因植酸与锌生成不易溶解的植酸锌复合物而降低锌的吸收率。
植酸锌还可与钙进一步生成更不易溶解的植酸锌的-钙复合物,使锌的吸收率进一步下降。
纤维素亦可影响锌的吸收,植物性食物锌的吸收率低于动物性食物----与维生素和植酸有关。
铁过多可抑制锌吸收。
锌的吸收率还部分地决定于锌的营养状况。
体内锌缺乏时,吸收率增高。
锌在体内代谢后,主要通过胰脏的分泌排出,仅小部分从尿中排出,汗液中含有锌。
锌的吸收与代谢
高蛋白、中等磷酸质量分数的膳食有利于锌的吸收;
维生素D、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柠檬酸有利于锌的吸收。
膳食中的高含磷化合物、过量的膳食纤维会降低锌的吸收;
一些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竞争拮抗作用影响锌的吸收。
代谢:
肠道排除,少部分随尿排出,汗液、毛发排出较少
三、锌缺乏与过量
锌缺乏:
儿少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性发育延迟。
味觉、嗅觉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或有异食癖。
创伤愈合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
孕妇缺锌可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智力下降。
一般膳食未见锌中毒。
四、锌--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海产品含锌丰富,肝、肉、蛋次之
粮豆类有一定含量,但吸收差
我国规定1-9岁为10mg,10岁以上为15mg,孕妇、乳母为20mg。
锌的膳食来源
锌的食物来源很广泛,但各种食物的锌含量有很大差异。
植物性食品由于含植酸盐、膳食纤维等较多,锌的吸收率较低,一般以动物性食物如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作为锌的良好来源。
蔬菜及水果类质量分数较低,牛奶中锌的质量分数也较低。
第四节硒
硒总量约14-20mg,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浓度高的有肝、胰、肾、心、牙釉质及指甲,脂肪组织中最低。
一、硒--生理功能
抗氧化作用。
与Vit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同作用。
解毒和细胞保护作用。
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动物实验发现硒可降低黄曲霉毒素B1急性损伤、减轻肝中心小叶坏死程度与死亡率。
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功能。
血硒高的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
动物实验表明硒对心肌纤维、小动脉及微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有重要作用。
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可能与缺硒有关。
硒
抗氧化作用:
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汞、镉、铅
其他:
促进生长、保护视觉、抗癌
二、硒--吸收与代谢
无机硒与有机硒都易于被吸收,其吸收率大都在50%以上。
吸收率高低与其化学结构、溶解度有关。
代谢后的硒大部分由尿排出,少数经肠道、汗液、肺排出。
吸收与代谢
硒在小肠吸收,无机硒与有机硒都易于被吸收,其吸收率都在50%以上。
硒被吸收后,通过与血浆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学 中常 元素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