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6293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8.70KB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文档格式.docx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顺利推进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各项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则由教务处和学院(各中心)共同承担。
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协调校企间的合作关系,调配学校优质资源,保证各实践任务的顺利进行。
学院(各中心)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与学院领导共同担任,工作小组由企业研究院与学院系主任担任,主要负责日常实践教学工作,包括课程设置、场地设施建设、企业任课教师聘请、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安排等工作。
为保证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中心每半个月会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开一次教学研讨会,讨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规划、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中心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培养、中心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
经费使用方面,各中心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规定,使用范围主要以中心建设、运作相关工作为主,包括实践环境建设费、实践平台购置与建设费、易耗材料购置费、课酬和师资培训费、论文指导与答辩费、学生差旅与住宿费、教师在企业的生活补贴费和管理费等。
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日臻完善。
图1所示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图。
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生成系统的关键是细化培养标准。
体系运行之初,通过校企双方讨论来制定培养标准和实现途径。
该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点是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践场所的建设。
通过校企间的研讨,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基础上,排出师资队伍培养的时间表,并对实践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图1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图
校企联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系统以及质量监督系统。
这三个子系统是教学质量的检验系统,是检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其中质量监督系统的关键点是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和反馈。
该质量保障体系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行。
首先,学校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在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学校会充分听取、吸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满足业界及企业的基本要求;
在校内和企业两阶段学习的培养过程方面,要求学生在企业有一年左右的学习过程,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企业会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职责。
其次,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机制。
在校企联动的多层次组织体系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培养目标,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同时,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建立项目引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工程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工程人才的培养。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面向工程实际,尤其要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课堂,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干中学”,以项目为引领,重构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教师指导的新型教学过程。
通过“项目驱动、实践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水平。
第四,建立“工程型”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保证现有年轻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将教师挂职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考核工作量,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和福利,支付教师往返企业的旅费。
制定激励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政策,激发专任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建立有效的工程教育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
学校在聘用教师和进行教师绩效考核时,将工程背景和企业经验作为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对工科教师的评聘和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同时,学校以教改项目的形式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进行工程教育课程内容、试验与实践、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平均每年立项5-10项。
2.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致力于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2+4+X”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
“2”年进行基础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教育;
“4”年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思考研究能力的培养。
“4”年中的前2年是本科3、4年级,专业基础课要扎实,设置面向企业需求的集成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后2年工学硕士(工程硕士)阶段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项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能力,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实现从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向获得过程性知识转变,主要包括思维过程、理解表达交流过程、探索过程、实验过程、制造过程、测试过程等。
这种知识无法从书本上得到,只有通过系统实践才能掌握,有些是必需到企业实践才能学到。
试点专业在本科3、4年级的专业课程中,逐步实现6-9门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讲,结合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在工程硕士的2年学习阶段中,要求累计在企业学习半年、做论文半年,鼓励学生的两次学习在不同的企业进行。
学生在企业深入工程实际,充分认识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实践工作的经历,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感受企业文化,充分明确今后学习的目的和研究方向。
“X”年博士阶段学习可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
我校的“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根据学校“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的要求,以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重型炼化装备设计为特色方向,培养学生重视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
图2所示是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该中心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满足业界及企业基本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评价培养质量。
图2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我校着重加强工程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营造职场环境,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尤其基于CDOIO工程教育理念,开设了“CDIO”类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架构变为以“项目、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架构。
通过项目这一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产品”构思-设计-制作-运行的全过程中,受到较系统的工程训练,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实际动手能力,效果良好。
以我校“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
2012年9月,该中心首次在2010级学生中开设了“CDIO”类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设计。
为强化过程管理,中心专门出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项目设计课程实施暂行办法”。
2010级400余名学生在大三阶段以自由结合的方式组成90余个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历时1年时间,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夏季小学期、寒暑假期等完成了所选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考核总结。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行业企业密切协同,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企业高层和有成就的校友广泛参与,建言献策。
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纳入第一课堂,并从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转向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案充分反映专业特色,坚持“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创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针,坚持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该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培养成效包括:
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全国数字化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
获批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批)3本;
获批西安交通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14本;
《数控技术》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获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赵升吨、陈花铃)、二等奖1项(毕宏彦);
获批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3项(陈花玲、刘吉轩、訾艳阳);
2个生产实习队获校优秀生产实习队。
在“卓越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中,机械工程学院重点开展了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将CDIO课程设计作为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CDIO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
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资料进行计算设计的方法;
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CDIO课程设计已累计参与学生400余人。
在此基础上,教学实验中心开展了课内实验、CDIO实验、科研创新实践三个类别的实验条件建设,重新构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体系,该体系如图3所示。
目前,每学年有100余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在该实验中心完成各类实验,年实验人时数近十万。
图3重构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坚持寓教于研,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强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
(1)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的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观。
要建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必须自上而下转变传统观念,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
(2)与大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紧密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增加现代科技基本原理学习环节,介绍本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
(3)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PBL),寓教于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改进教师与学生的考核机制。
对高校教师的评判如果过于强调数量化,特别是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数量化考核,导致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任务上,严重制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片面的追求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并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的热情,导致部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解决工程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理论脱离实际。
在学生考核时,强调分数至上的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
该院在课程考核时,注重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
利用分组讨论、实验项目设计答辩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企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急需要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高校目前培养的人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的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思考、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在实施“2+4+X”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校企联合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与学院(中心)共同制定每个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
在执行过程中,各中心按照企业培养方案要求,教授学生理论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寓教于研。
具体环节包括,独立讲授或与学校教师共同开设专业课程;
开展各类讲座;
联合指导学生的项目设计、校级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仍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该院每年都安排二年级学生暑假进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通过学生参与到某一个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达到专业认知的目的,时间一般为1-2周。
针对具体产品,根据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协商确定实习方案。
学生通过在企业参观、访谈,以及亲自见习劳动等方式,开展专题性的实习活动。
实习主要包括:
机械零件或产品设计、加工的基本流程或工艺过程(要求针对某一具体对象进行);
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以及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素质要求(要求针对某一具体岗位进行,如结构设计工程师);
产品研发、生产的过程管理、现场管理及质量管理;
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目标、趋势及对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分析及比较。
该院同时要求三年级学生暑假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专业实习Ⅱ(生产实习)。
以学院秦川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生产实习主要环节包括:
(1)学习了解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根据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产品,选定其中典型零件作为实践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了解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参观机械加工自动线
了解自动线的组成及其控制形式;
了解工件或随行夹具在自动线各工位上的定位、夹紧及传送方式;
了解自动线的辅助装置。
(3)了解装配工艺线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熟悉典型机器的装配组织形式和装配过程;
了解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自动化装配线的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4)聆听企业技术讲座,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座谈、交流。
4.成效
开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以来,我校扎实、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的各项措施切实增强了工程教育的实效性。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实习、工程师系列讲座和授课、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四年级的工程师系列讲座和授课,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业内最新的生产情况、技术水平和发展动态,较好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以现有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基础,我校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校内外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大量企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有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美国车桥公司(AAM)、西安陕鼓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公司、昆明机床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
广汽丰田?
第二,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2+4+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统筹考虑工科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方案。
例如,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国内著名的机床制造企业培育领军人才,使得这些人才在大学毕业后10-15年之内成长为国内著名机床企业的技术骨干,成为国内机床制造的领军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机械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卓越计划”,统一思想,充分研讨,认识到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人人参与这项工作,并在“卓越计划”的实施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我校机械学院已建成分别以机床设计、制造与装配人才和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与实践环境,改进和完善了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促创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涵盖课内实验、CDOIO实验、科研创新实验及各种实习实践活动的多层次、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CDO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此外,各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支撑。
通过开设与实际产品结合的实践环节,如机床导轨精度测量等,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机械类产品结构与精度间对应关系的认识程度。
通过参观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化工学院已完成活塞压缩机综合性能实验台、典型过程装备拆装模型及加工中心实践工作台的初步建设,完成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智能仪表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过程设备强度测试实践平台的搭建。
这些实践条件的改善,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
第四,进一步密切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增强了高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一批中青年教师骨干得到锻炼成长。
例如,我校机械学院与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与陕汽集团合作申报陕西省重大专项1项,另有其他校企合作项目15项。
第五,学校出台了企业导师聘任与管理相关政策(《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外聘企业教师管理办法》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
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校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外聘企业教师队伍。
化工学院截至目前已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专业会议及去其他高校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调研共5人次,进行生产单位导师讲学计划。
机械学院的企业导师已有15人,企业导师参与讲授的课程共计15门,指导毕业设计7项。
能动学院组建了由校企双方32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教师16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16名。
第六,军地高校联合探讨,拓宽了校企联合培养视野。
2012年11月,我校组织召开“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讨会”,学校各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院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预警制导等六个教研部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晖教授、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王昕红副教授、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赵升吨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与会三所高校的老师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了研讨,分享了各自在具体专业开展相关工作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对空军工程大学关于军队院校实施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加强了军地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了相关院校的校企联合培养视野,为推进此项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交通大学 国家级 工程 实践 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