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6260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96KB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说明了战争的重要性)
(2)、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
道、天、地、将、法
(3)、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4)“兵者,诡道也”——诡道十二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作战》篇:
(1)、思想一:
在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即“兵贵胜,不贵久”,以减轻战争给本国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2)、思想二:
在后勤供应上“因粮于敌”。
3、《谋攻》篇:
(1)、提出了“全胜”思想,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主张协调处理好帅与国君的关系,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军事规律。
4、《形》篇:
(1)、“形”,原指事物的形体状态,此处意为形势、客观条件,指战争中敌我双方兵力数量多少、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和军队素质的优劣等。
(2)、孙子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打有把握之仗)
(3)、提出“隐形”问题,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
(4)主张以绝对优势之“形”,胜敌于未萌,胜敌于易胜,胜敌于必然。
(4)、篇末,孙子以“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作比喻,把胜兵进攻时锐不可当的声势形象地描绘出来,总结全篇,点名主题。
5、《势》篇:
孙子说: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既需要“择人”,又需要“任势”。
6、《虚实》篇:
用兵的根本原则之一:
“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样便能有效地“避实就虚”。
7、《军争》篇:
(1)、军争的基本原则: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2)、基本方法: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8、《九变》篇:
9、《行军》篇:
指出治军原则: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10、《地形》篇: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要求将帅全面运用自然与人事的一切条件去追求战争的胜利。
11、《九地》篇:
12、《火攻》篇:
再次阐明孙子的“慎战”思想。
孙子一再告诫人们: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
13、《用间》篇:
孙子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包括: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第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的战争观与战争方法论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争本质极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1)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
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充分说明:
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
战争的真正根源。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1)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毛泽东认为:
一方面,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
(2)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1)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2)一切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谋求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保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实现人类社会永久的和平。
消灭战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
(二)战争方法论:
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
第二,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第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三、毛泽东的人民军事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是人民军队的特殊标志。
(五)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担负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项任务
(六)人民军队自觉的革命纪律
四、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从基础和规模上说,它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有广大群众的参加。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在毛泽东看来: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人民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坚决地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点。
(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三)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斗争局面,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创建了人民战争总体战的思想理论。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行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三结合;
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人民自卫军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二)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
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毛泽东说: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
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
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
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1、要把战略上的防御和战斗上的进攻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2、要适时地将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通过战略决战,夺取战争地最后胜利。
3、要立足持久作战。
4、坚持自卫的、后发制人的原则。
(三)力求实现歼灭战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五)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六)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是指战争或战役的第一仗。
初战的三原则:
必须打胜;
必须照顾全局战役计划;
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战争准备,是为进行战争而进行的全面准备,主要包括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两大方面。
第一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是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
三是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和新问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已然存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邓小平关于它的思想)
(1)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
(2)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地本质相同。
(3)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等新办法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时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从国家建设的全局出发,阐述了它)
第一,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第二,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防建设的实质是国家安全问题,经济建设的实质是国家发展问题。
第三,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要,必须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起来。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第一,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第二,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第三,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
第四,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胜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四)新时期军队战略理论
1、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第四节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江泽民紧紧围绕着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全面建设:
军队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进行建设。
(1)政治合格,其核心就是要解决我军永远不变质的问题。
(2)军事过硬,其关键就是要解决我军打得赢的问题。
(3)作风优良,其重点就是要解决我军永葆本色的问题,
(4)纪律严明,是保证我军成为威武之师的一个重要条件。
(5)保障有力,是推进军事建设和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物质保证。
二、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在“打赢”的同时,要把遏制战争摆在重要地位,要求军队把遏制战争爆发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能,并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努力遏制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爆发,是国家经济建设免遭战争的冲击。
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明确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军人素质上来。
四、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底,江泽民明确指出,实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
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到“六个统筹”
(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二)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
(三)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
(四)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
(五)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
(六)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二、军队要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二)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三)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战略环境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一)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我国地缘环境的特点:
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共有14个)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维护自己祖国的海洋权益,树立全面的国防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海洋国土,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我国的海洋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
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
海洋政治权益;
海洋经济权益;
海上安全权益;
海洋科学权益。
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二、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二)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三)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四)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五)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三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概念极其要素
(一)国防概念
国防是指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目的:
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保障国家的安全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3、国防手段:
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国防的手段和范围界定为:
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的对象:
是指国防所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侵略”。
不仅是武装侵略,还有文化侵略、经济侵略和经济侵略等各种非暴力侵略。
(2)国防要制止“武装颠覆“。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三)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总的来说,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我国国防历史回顾
国防历史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四)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国防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建设和斗争而确立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的总称。
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体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组织保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党)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是对国防建设和斗争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指挥、协调的领导体系。
(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整治工作条例》规定:
“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决定战争与和平
(三)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宣布战争状态;
发布动员令
(四)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二、武装力量体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于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
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我国的7个军区:
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于1982年6月19日,由内卫部队和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组成,列入武警序列的还有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
武警部队的基本任务是: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时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
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
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三、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
它是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武装力量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
国防交通动员;
政治动员。
四、我国的国防政策
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第四节中国国防法
一、国防法规概述
(一)国防法规的特性: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二)新中国的国防法规体系
我国的国防法规,按立法权限分为四个层次:
法律;
法规;
规章;
地方性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介
(二)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1、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
①兵役义务;
②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义务;
③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和优先保障军人、军车(船)通行的义务;
④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⑤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⑥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⑦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介
(三)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兵役法》第43条规定: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简介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国国防教育日。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远、准、快、狠)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
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导弹)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二)制导方式
制导方式是指实现导引和控制飞行器按照特定基准(规律),选择飞行路线去寻找和攻击目标的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1、寻的制导:
主动寻的制导;
被动寻的制导;
半主动寻的制导
2、自主式制导:
是指完全依靠飞行器自身设备,自主地按照预定方案完成制导任务的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
匹配制导)
3、遥控制导:
是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导弹之外的制导方式。
4、卫星定位制导:
是接收卫星信号控制制导武器飞向目标的制导方式。
5、复合制导:
是在一种武器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组合而成的制导方式。
二、精确制导武器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及其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其特点是:
命中精度高;
作战效能高。
(二)导弹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并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导弹分为:
巡航导弹、空空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一)增强打击效果;
(二)扩大打击范围;
(三)提高突防能力;
(四)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一)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事理论 期末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