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5633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60KB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有的老师误认为它是一种“全能媒体”,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
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
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
或者甚至是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造成了教学上的失误。
因此对多媒体地使用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为了减负增效、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这一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存在的运用信息技术不能构建高效课堂的诸多因素,使得《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寻找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完善并发展现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理论与方法,努力使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帮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建立高效的课堂。
1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将涉及到如何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策略等问题,即教师怎样选取信息、运用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取得实效,建立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达到这种高效的“教”与“学”的理想状态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更是教学的永恒主题。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媒体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转变,建构一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介于信息媒体间的“人—机—人”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由以自主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以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交流工具;
教学过程由讲授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研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这样营造了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理想的教育环境,形成一种全新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三、研究价值和目标
研究价值: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
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自学、帮扶、互学;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
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
9、研究课堂评价。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10、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11、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五、研究策略和途径
研究策略
1、通过教学准备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实现。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结果,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
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发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学,从而找出较佳的教学方案。
3
2、通过教学实施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
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在教学的实施阶段,要让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打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或演示,或演练结合,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小组竞赛,或任务驱动,其中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兼顾能力强的,中等的,一般的和较差的,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并使其得到发展。
3、通过教学评价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打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希望自己活动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鼓励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有不断的超越。
适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作用,便于教师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
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学生会在完成每个任务时积极主动地去讨论和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积极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上多下功夫,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研究途径
1、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对教师个人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调查分析表,首先是前期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课题研究中的方向,接着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分析调查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的调整。
2、组织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学习
有效展开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为了有效展开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了调查分析表的制作与分析,构建高效课堂可行性策略,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学习,学习了电子白板的应用,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应用,还进行了影视制作学习,现在正在进行数库的相关知识学习,同时进行网站制作学习。
3、开设录像研究课进行实践研究
在展开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了多次录像研究课,课题展开时的研究课分析了信息技术
4
对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研究课,探究如何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学习了影片制作技术、电子白板技术,在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建立资源库的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问题,现正在学习,通过录像研究课,老师能很好地发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研究课还意识到应形成切实可行策略,这是现在正在研究的核心。
4、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研究总结。
为了更好的展开课题研究,阶段性的总结是必不可少,这些总结包括调查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分析,教学反思,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行性策略,这一方面目前还在继续研究总结。
六、研究结论
在不断的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衡量一节课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适时性的标准,以便更好地评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恰当。
这标准是: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流于形式,导致“凑热闹”、“搞噱头”现象的产生;
信息技术是否在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难点;
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容量增大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信息技术是否无缝主动地渗透到了教学必须的环节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无原则地应用,必然会带来过多的无关信息的干扰,以致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学习效率。
但是,如若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适时性,合理地与课堂教学相整合,那么就必定能刺激学生通过多感觉通道接受和加工信息、提高信息加工的广度、深度和学习效率,从而真正体现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辅助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成份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
长期以来,学校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把握不好,通用技术课堂将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失去最初的新奇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的思索。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
5
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如在讲解《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时,我给学生播放“本田汽车广告”中“奇思妙想”的一段奇特而有趣的网络视频,发现学生们看得很认真。
看完视频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本田汽车广告”这段视频,给你有什么启示,并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段视频中每个动作是特定的、动作与动作之间是连续的、每个动作都直接导致了下一动作的发生等,紧接着我对学生的回答稍作归纳这个“奇思妙想任务流程”的方法就轻松的让学生理解了流程的涵义。
日本的技术为什么这么发达,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技术的创造发明,并给大家提供了创造发明的最佳平台,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很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增加了学生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使学生对技术产生积极的情感。
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的概念有了直观的体会感受。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并提高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技术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它虽然以技术设计活动为载体,注重技术设计的过程;
但也不能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
而技术理论大多数是比较抽象的。
高中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但还没有成熟。
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文表面进行学习,至多是对技术理论的简单识记,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其中的要领和涵义。
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通过电脑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髙了技术内容的先进性,改变了技术的学习方式,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
课程整合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应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这样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既能重新组织教学情境也能促进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理解。
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通用技术课程中是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
6
关于“三视图”的内容是个重点更是个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三投影面体系的形成、三视图的概念以及三视图的展开,比单方面的用语言去描述更能加深同学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逐点加以阐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技术世界。
可想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共处一个领域,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对教科书中的技术性质的介绍,当地新技术的发展,技术设计的过程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技术设计,技术实验,技术评价等内容的教学,也都可以借助软件等工具来进行。
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我用flash软件模拟磁感线,这样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如何变化,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例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课内容中模拟试验和虚拟试验就属于技术理论内容,书本直接给出他们的概念和两张图片,学生看书后觉得这两种试验方法差不多,理解起来很难,容易混淆,在实际技术试验练习时经常用错。
我在上课时先给学生看“汽车碰撞试验”的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发现整过试验的过程是真实的,它模拟了现实车祸发生的状况,但汽车上驾驶员是模拟人,这跟现实车祸的发生不一样。
因而自然就懂得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就是模拟试验法。
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方便的化解教学难点,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闲置的教育技术装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
课堂上真正做到以教为辅,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
我在讲解《稳固结构的探析》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功能,让学生玩桥梁结构设计的游戏。
首先要求学生分析怎样的桥梁结构才能更加稳固和费用更低。
学生们七嘴八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两人一台电脑玩起了游戏,共同讨论桥梁结构的设计,当模拟实验汽车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桥梁时,学生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7
这种直观便捷的教学手段是其它教学方法与手段无法比拟的。
现代教育的各种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探索研究的氛围,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主动发展的过程,又提供多种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政,以网络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网站、应用软件为教学信息整合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境界中,得到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能使课堂教学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后续的研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持续性等等……前路漫漫,我们将不懈努力,把本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使课题研究取得更好实效。
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研究 运用 信息技术 建立 高效 课堂 研究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