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支模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5200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94.07KB
高大支模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大支模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支模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2.模板及砼接触面满涂隔离剂,按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清扫孔,浇筑砼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3.墙、柱模板必须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拆除;
4.施工中在施工现场做好试块,及结构砼同条件养护,经试验确定具体拆模时间;
五、支撑方案
1、支架及模板选取
本工程支架采用扣件钢管架,钢管采用外径为48㎜,壁厚3.0㎜钢管,大楞、小楞采用80㎜×
80㎜截面,模板材料全部选用优质模板,拟采用15㎜厚胶合板。
钢管、木楞、模板力学性能指标详见高支模验算书部分。
1.1、钢管
(1)钢管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连墙杆等。
(2)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902)中规定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7)中Q235-A级钢规定。
(3)采用外径为48㎜,壁厚3.0㎜钢管,其它杆最大长度不超出6.5m,且每根钢管最大质量控制在25㎏。
(4)钢管表面质量及外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测报告,钢管材质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有关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没有裂缝、结疤、分层、错拉、硬弯、毛刺、压痕和深划道、钢管壁厚及外径偏差不大于-0.5㎜,端面切斜偏差不大于1.7㎜;
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2)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小于0.5㎜,钢管弯曲各种杆件钢管端部弯曲当1≦1.5m时,允许偏差≦5㎜;
立杆钢管弯曲当3m﹤1﹤4m时,允许偏差≦12㎜,当4m﹤1≦6.5m时,允许偏差≦20㎜。
3)弯曲变形,锈蚀钢管不得使用,脚手架钢管每根最大质量不大于25㎏,钢管上严禁打孔。
1.2、打孔
(1)、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铁制作扣件,其材质符合现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其附件制造材料应符合《普通螺纹》(GB1981)规定,垫圈应符合《垫圈》(GB95-76)规定。
扣件及钢管贴合面必须完好不变形,扣件扣紧钢管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旋转面间小于1㎜,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1)、脚手架采用扣件,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0Nm。
(2)、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扣件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严禁使用,出现滑动螺栓必须更换;
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2、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构造和施工要求
2.1、模板支撑构造要求:
(1)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设计刚度;
(2)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采用不同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2、立杆步距设计:
(1)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则采用等步距设置;
(2)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则采用下小上大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3)高支撑架步距为0.9-1.2m。
2.3、整体性构造层设计:
(1)单水平加强层3-6m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力撑,且需及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隔总数1/3;
(2)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顶部和底部(扫地杆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2.4、剪力撑设计:
(1)模板支架四边及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力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两端及中间两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计一道水平剪力撑。
(3)每条梁投影部位必须布置一道剪力撑,且剪力撑必须连续。
(4)整个高支模系统立杆外侧必须设竖向封闭剪力撑。
(5)梁下两根主立杆沿竖向设置剪力撑。
2.5、顶部支撑点设计:
(1)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靠近立杆,且不小于200mm;
(2)支撑横杆及立杆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采用双扣件;
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2.6、支撑架搭设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接头均错开在不同框格层中设置;
(2)确保立杆垂直偏差和横杆和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要求,且垂直度(全高)偏差控制在30mm以内;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质量是满足要求,每个扣件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0N·
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
(4)地基支座设计要满足承载力要求。
2.7、木楞、连墙件连接方式、布置间距及基础处理方案
1、木楞均采用截面为80×
80㎜木方,楼板模板下方木楞横向间距300㎜,木楞下方用外径为48㎜,壁厚3.0㎜钢管支撑,间距及立杆间距相同,亦为1m以内。
2、架及楼层结构柱临近处,在结构柱上设置一道拉墙杆将架及结构柱连接为一个整体。
连墙件采用箍柱方式,立杆施工按定距以箍柱方式作为支撑体系固定点,即连墙件。
整个体系通过扫地杆、剪力撑及固定点相连,形成立体稳固系统,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以连墙件为构造措施,不需要进行理论计算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2.8、施工使用要求:
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应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浇筑方式;
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超大荷载要有相应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六、支撑体系验算
板支撑计算书
1、荷载设计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均布活荷载(kN/m2)
2.5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集中荷载(kN)
当计算主梁时均布活荷载(kN/m2)
1.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kN/m2)
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自重标准值
0.1
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
0.3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
0.5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2、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
5.1
立柱纵向间距la(mm)
900
立柱横向间距lb(mm)
水平拉杆步距h(mm)
1800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位置
中心对称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距离(mm)
300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距离(mm)
150
主梁布置方向
平行楼板长边
小梁间距(mm)
小梁距混凝土板短边距离(mm)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150,15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
3、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
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
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
15×
15/6=37500mm3,I=bh3/12=1000×
15/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
h)+1.4Q1k,1.35(G1k+(G3k+G2k)×
h)+1.4×
0.7Q1k]×
b=0.9max[1.2×
(0.1+(1.1+24)×
0.15)+1.4×
2.5,1.35×
0.7×
2.5]×
1=7.32kN/m
q2=0.9×
1.2×
G1k×
b=0.9×
0.1×
1=0.11kN/m
p=0.9×
1.3×
Q1K=0.9×
1.4×
2.5=3.15kN
Mmax=max[q1l2/8,q2l2/8+pl/4]=max[7.32×
0.32/8,0.11×
0.32/8+3.15×
0.3/4]=0.24kN·
m
σ=Mmax/W=0.24×
106/37500=6.33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1k+(G3k+G2k)×
h)×
b=(0.1+(1.1+24)×
0.15)×
1=3.86kN/m
ν=5ql4/(384EI)=5×
3.86×
3004/(384×
10000×
281250)=0.14mm≤[ν]=l/400=300/400=0.75mm
4、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80×
8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85.33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341.33
因[B/lb]取整=[4800/900]取整=5,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度为15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
q1=0.9max[1.2(G1k+(G3k+G2k)×
h)+1.4Q1k,1.35(G1k+(G3k+G2k)×
max[1.2×
(0.3+(1.1+24)×
2.5]×
0.3=2.26kN/m
因此,q1静=0.9×
1.2(G1k+(G3k+G2k)×
0.3=1.32kN/m
q1活=0.9×
Q1k×
2.5×
0.3=0.94kN/m
M1=0.077q1静L2+0.1q1活L2=0.077×
1.32×
0.92+0.1×
0.94×
0.92=0.16kN·
0.3×
0.3=0.1kN/m
Q1k=0.9×
2.5=3.15kN/m
M2=0.077q2L2+0.21pL=0.077×
0.92+0.21×
3.15×
0.9=0.6kN·
M3=max[q1L12/2,q2L12/2+pL1]=max[2.26×
0.152/2,0.1×
0.152/2+3.15×
0.15]=0.47kN·
Mmax=max[M1,M2,M3]=max[0.16,0.6,0.47]=0.6kN·
σ=Mmax/W=0.6×
106/85330=7.05N/mm2≤[f]=15.44N/mm2
(2)、抗剪验算
V1=0.607q1静L+0.62q1活L=0.607×
0.9+0.62×
0.9=1.25kN
V2=0.607q2L+0.681p=0.607×
0.9+0.681×
3.15=2.2kN
V3=max[q1L1,q2L1+p]=max[2.26×
0.15,0.1×
0.15+3.15]=3.16kN
Vmax=max[V1,V2,V3]=max[1.25,2.2,3.16]=3.16kN
τmax=3Vmax/(2bh0)=3×
3.16×
1000/(2×
80)=0.74N/mm2≤[τ]=1.78N/mm2
(3)、挠度验算
q=(G1k+(G3k+G2k)×
b=(0.3+(24+1.1)×
0.3=1.22kN/m
跨中νmax=0.632qL4/(100EI)=0.632×
1.22×
9004/(100×
9350×
3413300)=0.16mm≤[ν]=l/400=900/400=2.25mm
悬臂端νmax=qL4/(8EI)=1.22×
1504/(8×
3413300)=0mm≤[ν]=l1/400=150/400=0.38mm
5、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主梁材料规格(mm)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8415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66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1k=1.5kN/m2
(0.5+(1.1+24)×
1.5,1.35×
1.5]×
0.3=1.95kN/m
q1静=0.9×
1.35(G1k+(G3k+G2k)×
1.35×
0.3=1.55kN/m
1.5×
0.3=0.57kN/m
q2=(G1k+(G3k+G2k)×
b=(0.5+(1.1+24)×
0.3=1.28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1静+1.223q1活)L=1.143×
1.55×
0.9+1.223×
0.57×
0.9=2.22kN
按悬臂梁,R1=q1l=1.95×
0.15=0.29kN
R=max[Rmax,R1]=2.22kN;
同理,R'
=1.67kN,R'
'
=1.6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2L=1.143×
1.28×
0.9=1.32kN
按悬臂梁,R1=Rmaxl=1.32×
0.15=0.2kN
R=max[Rmax,R1]=1.32kN;
=0.99kN,R'
=0.99kN
(2)、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弯矩图(kN·
m)
Mmax=0.61kN·
σ=Mmax/W=0.61×
106/85330=7.12N/mm2≤[f]=15.44N/mm2
(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3.73kN
3.73×
80)=0.87N/mm2≤[τ]=1.66N/mm2
(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49mm
跨中νmax=0.49mm≤[ν]=900/400=2.25mm
悬挑段νmax=0.19mm≤[ν]=150/400=0.38mm
6、立柱验算
钢管类型
Ф48×
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λ=h/i=1800/15.9=114≤[λ]=150
查表得,φ=0.51
f=N/(φA)=0.9max[1.2×
(0.75+(1.1+24)×
1,1.35×
1]×
0.9×
1000/(0.51×
424)=5.16×
1000/217.09=23.76N/mm2≤[f]=205N/mm2
7、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5.16kN≤[N]=30kN
梁400×
1100计算书
由于本工程中有多种梁规格,所以其它梁搭设方法按照400*1100梁段为参考,按400*1100梁段搭设方法搭设。
面板
面板及小梁
模板面板
模板及其支架
梁
板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荷载标准值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200
步距h(mm)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
a(mm)、l'
b(mm)
900、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6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自定义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00,8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100
平面图
立面图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q1=0.9max[1.2(G1k+(G2k+G3k)×
h)+1.4Q1k,1.35(G1k+(G2k+G3k)×
(0.1+(24+1.5)×
1.1)+1.4×
2,1.35×
2]×
1=35.97kN/m
[G1k+(G2k+G3k)×
h]×
b=0.9×
[0.1+(24+1.5)×
1.1]×
1=34.2kN/m
Q2k×
2×
1=1.76kN/m
q2=(G1k+(G2k+G3k)×
b=[0.1+(24+1.5)×
1=28.15kN/m
Mmax=0.125q1L2=0.125q1l2=0.125×
35.97×
0.22=0.18kN·
σ=Mmax/W=0.18×
106/37500=4.8N/mm2≤[f]=15N/mm2
νmax=0.521qL4/(100EI)=0.521×
28.15×
2004/(100×
281250)=0.083mm≤[ν]=l/400=200/400=0.5mm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3=0.375q1静l+0.437q1活l=0.375×
34.2×
0.2+0.437×
1.76×
0.2=2.72kN
R2=1.25q1l=1.25×
0.2=8.99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
=R3'
=0.375q2l=0.375×
0.2=2.11kN
R2'
=1.25q2l=1.25×
0.2=7.04kN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2.72+0.9×
[(0.3-0.1)×
0.4/2+0.5×
(1.1-0.15)]+0.9max[1.2×
(0.5+(24+1.1)×
1,1.35×
max[0.6-0.4/2,(1.2-0.6)-0.4/2]/2×
1,8.99+0.9×
(0.3-0.1)×
0.4/2}=9.04kN/m
q2=max[2.11+(0.3-0.1)×
(1.1-0.15)+(0.5+(24+1.1)×
1,7.04+(0.3-0.1)×
0.4/2]=7.08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
9.04×
0.92,0.5×
0.12]=0.78kN·
σ=Mmax/W=0.78×
106/85330=9.18N/mm2≤[f]=15.44N/mm2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
0.9,9.04×
0.1]=4.939kN
4.939×
80)=1.16N/mm2≤[τ]=1.78N/mm2
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大 施工 方案